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体系:“网络传播概论”课程研究的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概论”(或曰网络传播“引论”、“导论”)课程,属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网络传播学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该课程的建设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之处也同时凸显出来。因此有必要观照中国大陆学者网络传播研究历程,讨论“网络传播概论”课程在其中的位置与角色扮演,探寻学习与研究的有效路径。一、中国大陆网络传播研究历程的粗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与迅猛普及,利用网络进行传播以及在线生存日益成为大众化的日常体验,人类传播开始进入“第二媒介时代”(波斯特)-网络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2.
周舟 《今传媒》2016,(10):147-148
《传播学概论》课程承担着引领学生专业入门、使学生形成专业学习兴趣的重要任务。课程知识量大,理论性强,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佳。可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设计,搭建经典理论与传播现实深度结合的平台;改革原有的讲授式理论教学,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流程,设计课堂的“悬念”、“段落”、“气孔”,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史春洁 《新闻传播》2023,(17):96-98
202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作要点中提到“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强突破。”为助力我校网络与新媒体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思维、能力和素养的新媒体人才,以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导向,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传播研究方法”进行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张合斌 《新闻界》2015,(4):62-66
当前,全国约有78所高校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且专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时代环境业已形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进入发展壮大的最佳时间段。因此在专业建设中,理念上应当立足四个转变,围绕传媒行业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教学规律,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四层级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在网络新媒体情境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媒体人才。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11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发端于2004年的中国新媒体传播领域的两个传统会议:“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及“新媒体与新思维论坛(新新论坛)”在2008年合并改名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该年会大大促进了中国新媒体传播的研究,代表了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艾历克斯S.艾德斯坦博士系美国华盛顿大学传播学教授和“国际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艾德斯坦曾执教于欧、亚洲大部分国家,并以访问学者身份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胡文虎传播研究基金会”担任传播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大众传播学概论》、《传播与决策的用途》和《信息社会:日本、美国经验比较》等。  相似文献   

7.
郑淼  敏林奎 《新闻前哨》2023,(10):78-80
专业思政概念的提出是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延伸,也是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融媒体时代为背景,以学生为中心对“专业思政”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剖析。提出依托OBE理念,构建具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学科特色及系统特征的专业思政教育堡垒,促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张芹 《新闻界》2007,(1):116-117
《新闻学概论》是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课程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掌握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为其今后从事新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吴航行 《传媒》2023,(22):75-77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在数字信息时代以及媒介高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应运而生的新闻传播类专业。该专业自2013年教育部设置至今,其开设院校基数大,且多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主。本文通过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建设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展开探究,阐述了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的价值内涵和实践意义,同时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实际,提出了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发展“六个对接”的实现路径,以期能够为相关院校的新媒体专业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指南。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共性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该整合一个以"新闻"为内涵的新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模块:专业依托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部校共建实验班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探索。本文的一些改革想法涉及教育体制的不少问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改革与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学教育因与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紧密关系,成为课程思政实践的先行者。《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的实践,提出该课程将价值引导贯穿知识讲授、能力培养全过程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网站建设”等技术类课程在新媒体专业中的必要性 当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剧烈的变革时期,新媒体的发展壮大打破了传播的原有格局.PC时代门户模式的网络媒体已经转型为移动新媒体模式,传播的主体逐渐由专业媒体转变为大众,传播的途径也由传统媒体发展为移动互联网.大众在互联网使用、信息获取,以及媒体在信息的生产和加工方式上都有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给新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带来了相应变化,继而影响了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黄秋尘 《今传媒》2011,(7):143-144
对《网络传播概论》课在新闻本科教育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指出新闻事业快速发展、教材建设滞后、传统传播理论遭到新媒体的挑战等问题给《网络传播概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教师使用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等能力,并分析了《网络传播概论》的课程设计、专题选择的标准和教学过程,要求专题式教学必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耿晓利 《今传媒》2014,(12):151-152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网络传播概论》是学校网络系网络工程专业电子商务与网络传播方向的基础必修课。课程的理论性强,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分析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学生分组协作为前提,对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互动式案例教学、辩论赛、课程设计任务书等进行详细的设计,探索更适合本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向宁  向志强 《今传媒》2015,(4):42-4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彻底改变了人际之间信息传播的方式,新媒体的高度信息扩散和多向互动特点给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搭建了一条民间通道.本文通过对柴静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回顾,从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事件的始末,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模式为框架,并且结合经典传播学理论对《穹顶之下》走红进行解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玉婷 《传媒》2023,(16):87-89
以“四全媒体”为框架,构建全员、全程、全息、全效的大众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模式,从思政理念、思政过程、思政方式、思政评价等入手,从教师“立德树人”到学生“德才兼备”,从“课堂讲练为主”到“以服务地方为导向”,利用云平台实现教育数字化,从“单一知识学习”到“动态化综合能力提升”,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培育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思想素质过硬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陈美妍 《今传媒》2023,(4):147-150
“青年大学习”作为共青团中央在全团实施的一项行动,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组织在“大思政”格局中的独特作用,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政工作与宣传工作逻辑上具有一致性。“青年大学习”行动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本文以传播学中的经典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为框架,从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五个维度,探究“青年大学习”行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新矩阵,旨在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优化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潘志颖 《传媒》2023,(10):99-100
<正>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对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尤其是网络上潜藏的各种不良信息,极易对学生的价值认知和思想状况造成影响,进一步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手段的拓展,也使高校思政教育形式更加灵活,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为改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好地创新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校思政工作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由李振委、景熹所著的《新媒体传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途径创新》一书,  相似文献   

19.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新闻法就已经是所有美国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必修课程。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并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列入新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①之后,国内几乎所有高校新闻传播专业都相继开设有关新闻传播法的课程作为必修课。②但目前,新闻法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新闻”与“法学”两张皮、课堂与实践有距离、学生参与度低等。笔者认为,要解决新闻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张潇予 《传媒》2023,(16):93-95
以“四为服务”为方针、“内涵式发展”为任务,新时代传媒类高等院校将建设“一流专业”作为办好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要旨。本文以辽宁传媒学院为例,从理念与变革、逻辑与整合、成效与跟踪三个层面,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全媒体视频采编课程体系建设展开分析,以期为构建专业适配度高、推广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为创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