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人性的悲哀     
本文运用弗罗伊德的三重人格论对《红字》的男主人公丁梅斯代尔进行分析,认为丁梅斯代尔的性格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本我”与“超我”相一致;在二者的矛盾中痉挣扎;“超我”战胜“本我”。而这三个阶段正是其性格」被扭曲,人性 抑直到泯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诚俊 《江苏教育》2023,(30):91-92
<正>2019年,当我把第一届学生带至高三毕业时,他们郑重其事地赠予了我三个称号:耐心talker、自信giver、梦想builder。那时的我只把这“一键三连”当作学生的赞赏,从未想过这样的我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是小赵三年的成长让我理解了这三个称号的分量。耐心倾听小赵身高一米八,壮实的身材加上标志性的阳光笑容,让他一眼就能被人记住。  相似文献   

3.
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中国人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这是一个纽带,连着所有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我们有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姓氏,不同的家乡,却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一个共同的根。为什么要爱国?因为生于斯,长于斯。这不是响亮的口号,也不是激昂的话语,却道出了对祖国所有质朴的情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艾青的诗作《我爱这土地》中常被引用的一句。在这首诗里,艾青运用暗示、象征、移情等手法,将情感注入到土地、河流、风、黎明等众多的自然景物和现象中,表现出诗人对祖国、土地和…  相似文献   

4.
谎话的悖论     
美国逻辑学家雷蒙德·斯穆里安至今还记得他小时候一次受骗的事情。那天正是愚人节,哥哥埃米尔对他说:“喂,弟弟,今天是愚人节。你向来没让人骗过,今天我要骗骗你啦!”于是斯穆里安严阵以待,可是整整等了一天,哥哥一直不动声色。最后妈妈只好要求哥哥来骗他。兄弟俩在深夜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埃米尔:“这么说,你是盼我骗你喽?”斯穆里安:“对啊。”埃米尔:“可我没骗吧?”斯穆里安:“没有啊。”埃米尔:“而你是盼我骗的,对不?”斯穆里安:“对啊。”埃米尔:“这不得了,我已经把你给骗了!”斯穆里安到底受骗了吗?一方面,如果他没有受骗,那…  相似文献   

5.
“情商”疑     
一 申城吹动“情商”风,这是我在去年的最后两个月里感受到的。 先是看见一家小学的黑板上写着EQ(“情商”的英语缩写);后有一位副教授向我要“情商”的资料;再是和一组研究生讨论问题,他们也提到“情商”,其中的一人实际上是在委婉地反驳我;还有一位教授对我  相似文献   

6.
深夜,电话铃突然响了。维力斯警官拿起电话,说:“G市警察局,请讲!”“这里是利马公寓。警官先生,我们这里刚刚发生了一起抢劫案!”“我马上到!”维力斯警官挂了电话,赶往出事地点。利马公寓门口,打电话的人正在等候。他对维力斯警官说:“我是这里的夜间值班人。一刻钟前,这楼里  相似文献   

7.
希腊妙语     
割掉狗尾巴亚西比德高价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狗,然后把狗尾巴割掉了。他说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雅典人去议论这件事情,而不要去干预我要做的其他事。”作,不如不作有人告诉亚西比德,说伯里克利正忙于考虑怎样向雅典人作他的报告,亚西比德说:“他不如考虑一下如何不作这个报告,这不是更为明智吗?”打仗不能犯两次错误拉马刻斯责备一位军官犯了错误。那位军官说道:“我再也不那样干了。”拉马刻斯回答:“不,打仗是不能犯两次错误的。”疯狂狄摩西尼是个雄辩家,他刚说完:“如果雅典人失去了理智,他们会把你们处死的。”有个人回答道:“如…  相似文献   

8.
否定副词是怎样形成的?这是汉语史研究的课题之一。追溯其源,其产生当在殷商时代以前。 随着原始的人类从渔猎进入农耕,人与自然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日益频繁起来。从甲骨卜辞所记载的史料来看,“获”,“不其获”;“雨”,“不其雨”;“遘风”,“不遘风”;“祐我”,“不我祐”等,已成为殷代人们所殷切关注的问题。那么,这以前的情况如何?就可想而知了。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现实生活的严酷,人们需要去预卜吉与不吉,去判断凶与不凶,从而  相似文献   

9.
陋室铭(刘禹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初中第三册81年版、87年版,第四册94年版,第二册2000年版、2001年版注钧:“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这里是‘只’的意思。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此注视“馨”陈述“吾德”,误。上文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比,“名”就“山”为言,“灵”就“水”为  相似文献   

10.
我就是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总会想一些奇怪的问题。我常会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从哪里来?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是谁?”我问泪。泪回答:“你是一个人,一个女孩。”“我是谁?”我问风。风回答:“你是动物,是一个高级动物。”  相似文献   

11.
甲虫成长记     
那天。我把三只叫独角仙的甲虫幼虫请到了我家。 它们来时身体呈乳白色,看上去和毛毛虫差不多。只是身体两侧有褐色的斑点。身体弯成“U”形。它们的头部和三对足都集中在身体的前端。下半身全为腹部。我把这三个小家伙放在事先准备好装有泥土的塑科盒中,还为它们挖了三个洞,  相似文献   

12.
三人行     
说到三人行,我一下子想到“众”这个字。三个“人”组合在一起,稳定而美观。我不知是哪位“圣人”发明了这个“众”字,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他发明这个字的经过。他一直想创造一个字来表现“多个人组成的集体”这个含义。他住的地方有三个人,关系十分好,总在一起工作,挣到的钱按劳分配,三个人都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因为他们总并肩行走,大家都称他们“三人行”,于是那人联想到把三个“人”组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字。可是,把三个“人”竖着由上到下排放,这字太长了;把三个“人”横着从左到右排放,这字又太宽了;苦恼之余,他猛然发现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决定,并很善于调节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另外两个人也十分听从他。那个一心想发明一个“众”字的人终于想到了将三个“人”字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凡夫俗子,有很多小毛病,也常常犯错。但是,我很快乐。我不必“风花雪月”,也不会“吟诗作对”,我年龄还小,更不会“忧国忧民”,但是,我很快乐。明月,是诗人们常吟诵的对象,就连李白、苏轼、王维这种大师级的人物,也不时来几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古今中外的赏月佳对更是不胜枚举,着实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在我眼中,明月只不过是——有路灯时,它百无一用;没有路灯时,它也仅是个照明的工具而已。风,也被文人墨客挂在嘴边。从“大风起兮云飞扬”到“吹面不寒杨柳风”再…  相似文献   

14.
傍晚,细雨如丝,阿遐来.给我一张英文杂志上剪下的图片。图中是无边无际的草原,一个鬓发蓬松、瘦骨支离的女人匍匐在地上,望着远处的房屋。题为《克丽斯汀娜的世界》。这是美国自称抽象派、人评之为写实主义的画家安特罗·卫斯的一幅名画。“克丽斯汀娜”,当然是画中女人的名字,她爬在草原里“究竟在干什么”?已成举世的疑问。安特罗·卫斯,平均每星期收到一封由世界各地寄来的信;要求解释画中的含意。但是,安特罗·卫斯始终没有答复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的发明”意味着一个重大的教育学问题,斯蒂格勒为此提供了一种技术哲学解释。通过解读爱比米修斯原则与普罗米修斯原则,斯蒂格勒确立了发明问题的先行缺陷结构,即人的意外悬临必须求助于体外“义肢”。在此基础上,借助现象学方法,通过整合多学科性的技术哲学理论,特别是深描勒鲁瓦-古兰确认的考古人类学成果,斯蒂格勒指认,人是一种“义肢”性存在,“人的发明”乃是区别于动物遗传性获得的“后种系生成”,其隐秘机制即“谁”与“什么”的双重“延异”。教育作为一种“义肢”,与“人的发明”具有深度意蕴关联。“教育即‘人的发明’”这一命题可以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个层面得到解释,三者构成一种个体生命进阶的教育性秩序,主要表现在个体教育生命原初背景的奠定及其进一步在异质性场域的打开,以及作为一种延展性生命空间的拓宽。随着“义肢”生命助产性滑向对人的本质性奴役,教育必须警惕臣服性技术接受,重视抽象性思维能力塑型,以及强调泛在性具身认知以抵御现代技术的座架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任定保 《今日教育》2007,(5S):57-58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并不是出类拔萃的。但是,我能从一名农村青年成长为江苏省深水县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被评为南京市首届优秀青年教师。溧水县首届和第二届中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和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也是令人羡慕的!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回顾我的成长过程,我觉得主要是凭借了自学考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这“三级台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福狄斯16岁了,在暑假开始时,他对父亲说:“爸爸,我不想整个暑假都向你伸手,我要自己工作赚钱。”“好啊,福狄斯,”父亲说,“我会给你设法找个好一点的工作,但是恐怕不太容易,现在失业的人太多了。”“谢谢爸爸,”福狄斯说,“不过,我想自己去找。”“是吧,那你试试。”父亲微笑着说。福狄斯在报纸招聘栏上仔细寻找招工广告,找到了一个他能发挥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要求应聘者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到达面试地点。福狄斯并没有等到8点钟,而是提前半小时就到了那儿。福狄斯看到,已有20个男孩在那里排队,他只是应聘队伍中的第21名竞争者。如何才能引起…  相似文献   

18.
ABCDEFGH情况介绍一次,我去学校调研,听了这节随堂课。此课的教学内容取材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解决问题”中的“怎么多了2个人”。课下我与教师进行了沟通与交流,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教学片断及思考一、创设情境师:三年级三班参加数学活动小组的有10人,参加美术活动小组的有9人,参加上述活动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生1:一共有19个人。生2:当然一共有19个人喽。……师: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其实他们是17个人,并不是19个人。为什么不是19个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研究的是重叠问题,这是我事…  相似文献   

19.
霹雳笑话堂     
《红领巾》2011,(10):27-27
查理对乘务员说:“我要存斯卡顿站下车。”“这趟火车星期二不停斯卡顿.”乘务员说,”不过,老兄,我们在斯卡顿换轨时,速度会减慢,我把门打开,你跳下去就是了。”  相似文献   

20.
偶尔从报上看到《韩寒,别做墙头草》一文,我为之震撼。我想,能让一个小女孩的善意劝告变得“尖利”的人来头一定不小。也许是从那时,“韩寒”这两个字便莫名其妙地注人了我的脑子。称他为一股“春”风吧!他却没能给我带来春的暖意,于是,我称他为“寒”风。我未曾与他见过面,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