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元宇宙对传媒业生态的影响直接且深刻。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和区块链等支撑元宇宙的核心技术,都已在传媒业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运用数字化思维,探索虚实融合共生下的传播方式与内容场景,不断拓宽媒体的生产链、传播链、价值链,这是元宇宙媒介新形态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是web3.0时代的下一代互联网媒介环境,将引发新一轮互联网模式创新、媒介技术偏向及文明形态变革。本文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人文主义观察视角,考量元宇宙对人的影响,对元宇宙的建构具有指导意义。在元宇宙的“虚拟现实”中,算法秩序与社会秩序、NFT作品与实物作品、机器意识与人脑意识、数字文明与人类文明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本文结合媒介四定律模型推演,认为元宇宙将形塑更多链接的媒介化社会,并推进人与技术的关系走向深度融合。顺应人机伴生的发展趋势,元宇宙的生态位建构应避免工具理性的膨胀。在精神层面,需以人文价值为引导,填补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沟壑;在现实层面,鼓励人机互联共创效能,同时还要防范集体意识的沉降。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2,(1)
元宇宙预示了数字革命序列中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网络整合,在昭示着互联网产业大变局之时,也同时宣告着对传播领域的重塑和搅动。虽然"元媒介"的概念先于元宇宙而存在,但它却准确预言了在数字时代新旧媒介相互构成、相互塑造、相互依托的辩证关系,基于这种辩证关系,元宇宙正在加固一种"对传播的传播",即"元传播"的过程。于是,作为元媒介和元传播的元宇宙体系以其内在机制和技术特征为数字时代的传播召回了语境与共识、声音与言语,同时显影出此前为我们所忽视的媒介的自反性与基础设施特性。与此同时,元宇宙也以去身体、去真实、去开放和去隐私,警告着传播在这场变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和危机。  相似文献   

4.
在元宇宙语境下正成为热词的“元游戏”,通过为人们提供虚实互嵌的数字实践影响数字社会运作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因而,不能将它简单地视同于作为其历史来源的“元博弈”与“亚游戏”,需要从媒介学角度重新加以审视。本文将元游戏理解为“元宇宙语境下数字社会的调节”,从改进人类认知方式和社会运作方式的角度探索元游戏的“调节”,认为元游戏能够纠正人类传统认知偏向,从横向和纵向对数字社会运作进行调节。元游戏的“调节”可进一步升华到建构媒介文明的高度:以元游戏为“元媒介”,连接数字社会的媒介文明建设主体;以“远程元城市”为系统,将元游戏作为媒介文明的存续方式。元游戏正以独特的方式建构数字社会的媒介文明新样态。  相似文献   

5.
翁杨  杨大学 《出版广角》2022,(17):87-90
2021年以来,元宇宙概念下的虚拟数字人批量诞生并进入发展快车道。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AI王冠”为代表的虚拟新闻主播迅速引发关注,并被视为业界开启构建媒介元宇宙之旅的基础工程,以及深度融合时期新闻媒体打造智慧型、全媒体、多模态传播体系的重要实践。文章以此为背景,分析媒介元宇宙中虚拟新闻主播的身份定义和话语功能,同时从技术和伦理角度进行客观反思,以期为学界相关理论研究和业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当元宇宙与媒介侵权相联系时,除了要对现有技术水平展开想象,也要对未来侵权的范围展开思考。虚拟人格在未来会和现实中的人一样成为元宇宙空间中媒介伦理的核心。【方法】研究通过对虚拟人及其人格权、元宇宙的核心和伦理核心、虚拟人格在元宇宙可能会受到的侵权情形展开分析与想象。【结果】提出在未来对虚拟人格的认定要基于可追溯与不可追溯两方面。【结论】重新审视虚拟人在元宇宙空间的权利范围及大小,同时重视对虚拟人格的生产资料保护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媒介可供性为理论视野,在梳理总结元宇宙媒介特征的基础上,透过虚拟现实-编导-摄影镜头-观众组成的主客体立体互动结构,详尽审视了元宇宙对纪录片主客体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元宇宙集体虚拟共享空间提供了一种融主观现实(subjective reality)和互为主体现实(intersubjective reality)于一体的虚拟现实,为纪录片编导创造了全新的实践田野和表现对象,编导创作思维在新媒介环境下表现出由物质性索引向精神性索引的转变趋势;2.元宇宙中摄影镜头虚拟化标志着工具可及性(accessibility)的提升和功能集成性(integrability)的显现,编导和观众借由虚拟拍摄技术(virtual shooting)带来的图像动画化呈现进入一个被称之为信息美学(info-aesthetics)的空间;3.纪录片观众主体性在元宇宙空间内得到进一步扩容,具体表现为反身性(reflexivity)思维的拓展和身份多元化的可能,观众与编导的关系在深度虚拟互动中实现再次重构。此外,本文还在元宇宙语境下就纪录片的真实性迷思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元宇宙概念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其媒介样态的沉浸性与高互动性要求与当下电子游戏媒介存在内在共通之处。从媒介融合视角进行观察,元宇宙更是电子游戏的进化与集合。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元宇宙背后的隐忧不断显现。在资本热烈追捧的潮流下,保持乐观但谨慎的态度,可以使元宇宙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而并非沦为资本炒作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已进入元宇宙前夜。作为赛博空间和虚拟世界的高度发展和虚拟空间的升级,元宇宙独有的虚实空间会改变社会面貌,而赛博空间的乱象让人对虚实空间的发展保持警惕。文章从技术和人文视角探讨元宇宙空间治理:通过剖析算法和人之间的关系,提出算法作为制度的观点,说明算法治理是元宇宙技术空间治理的起点;以赛博空间批判和三元空间理论为基础,提出从以人为本和空间协作两个方面对元宇宙虚实空间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元宇宙意指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构建的虚拟空间,是一个完整意义上高度反映现实,并与之保持互动、同步运行的系统,学界的构想和业界的实践正在不断丰富着它的内涵。元宇宙的出现会带来新闻采集、加工制作与流通方式的革新,现存的新闻媒介运作方式将面临重构。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并不具有绝对的中立性,思考元宇宙视域下潜在的媒介、社会风险挑战,对于正确把握未来媒介变革方向与社会规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文章从最基本的概念、构词、历史脉络、特征和属性等方面,探析元宇宙最基础的特点和技术基础。【方法】通过对元宇宙定义的梳理和总结,分析其应用场景和技术构成。【结果】现阶段所理解的元宇宙只是雏形,随着技术的发展,元宇宙在未来将有着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结论】元宇宙的媒介技术是构成元宇宙的底层基础,而从更宏观的视角去考量,元宇宙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阅读方式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革,元宇宙技术的发展将开启新的阅读时代,带来新的阅读样态和文化。然而,元宇宙阅读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鲜有学者从媒介进化角度分析元宇宙阅读的创新发展逻辑,以及对现有阅读方式的“补偿”机理与这种“补偿”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元宇宙赋能阅读发展要着力于人这一主体,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元宇宙阅读的人性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介嵌入人类社会交往,人类社会经历了无中介的面对面现实交往和中介化的虚拟交往两个阶段,正在迎来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云交往”即数字交往。元宇宙作为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主导媒介形态正处于不断生成当中。与以往媒介不同,它允许人类通过各种终端“进入”其中进行体验与行动,是一种“体验性”的媒介;它突破了将媒介视为信息传播载体和工具的传统观念,在生存层面构成人类未来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一种“生存性”的媒介。元宇宙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推动了社会的深度媒介化,为未来人类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全新可能。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将会实现人类社会交往时空和交往主体的拓展,实现交往场景的再造和交往体验的复归,最终构建“高流动性”的社会交往生态。  相似文献   

14.
2022年有关元宇宙的研究加速涌现。元宇宙会为传媒融合发展带来哪些愿景、传媒应该如何融入发展流程,成为传媒元宇宙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试图从技术和传媒融合发展的角度分析在元宇宙背景下媒介融合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具体路径为:在当下以区块链版权保护为基础,打造传媒元宇宙经济体系;在中期发展上以扩展现实虚拟主持为先导,开创面向受众的沉浸式娱乐;在长远目标上要聚焦建设“影子”传媒,以数字孪生复刻虚拟文明中的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元宇宙是技术群聚效应催生的互联网应用和数字生活空间,它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维度和感官维度,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虚实融生以及视觉、听觉、触觉等人类感官的补偿性满足。元宇宙提供了人关联社会的新尺度、体验外部世界的新通道,具有虚拟补偿性、全息化沉浸、具身交互性等特征。元宇宙的勃兴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建构产业应用新场景、互联网平台呼唤资本增值新动力、用户期待具身交互新体验等方面。元宇宙带来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无限可能,但我们在接受新媒介增强人类感知和社会实践自由度的同时,应对其所衍生的社会风险抱有警觉和审视。  相似文献   

16.
从技术、时空、功能等维度重新界定元宇宙的内涵,并将其发展路径划分为启动探索期、架构完成期和生态成熟期3个阶段。探讨基于物-人-场景的图书馆与元宇宙虚实融生,重点分析元宇宙图书馆存在的数据保存和流动风险、虚实世界强联通困境、技术和管理风险等问题。针对数据存储、计算与处理架构的底层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哈希网络交互的元宇宙图书馆数据治理架构,构建包括基础设施、技术基座、安全可控、内容创作和创新应用的泛在互联可信的元宇宙图书馆发展生态链,治理虚实共融的元宇宙空间再造、知识传播和服务新价值重构。人与技术协同治理,从教育、规制及伦理等方面推动数智治理的相关实践,实现元宇宙图书馆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商业界引诱崇拜元宇宙的粉丝进行虚拟文化消费是元宇宙热出现的主要原因。元宇宙粉丝在参与元宇宙媒介化实践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层级性、身份不稳定性与权力斗争倾向性的特征,其中拥有消费者与生产者双重身份的粉丝是促进元宇宙发展的主力军。通过研究发现,粉丝与元宇宙发生共谋的原因在于元宇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粉丝的需求。对粉丝参与元宇宙的评价代表了当代人对待文化现象的看法,只有理性的评判才能更全面、更严肃地思考人类在今天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崔保峰 《传媒》2024,(4):71-74
元宇宙技术催生出的基于虚实融生的“混合现实”空间形态,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具身空间沉浸传播、场景空间聚合传播、“超社会”空间社交传播等传播途径实现了全新的视觉译解路径,大幅提升了传播效能。但元宇宙空间下消费主义对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消解、视觉沉浸中的“身份与入口”边界伦理、视觉传播中的数字安全挑战等风险因素需要被重视。数字化生存时代,处理好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彭佳  彭淑茵 《东南传播》2024,(2):140-144
作为一种模仿真实物性的纯符号,具有物符双重性的虚拟物构成元宇宙景象,其物性建造来自人类感官渠道的集成投射,从而在人类脑海中再现“物感”。虚拟物不仅在元宇宙通行,通过物物交互形成的物体间性不断增生虚拟物的符号意义,还能塑造主体间性,反作用于现实世界产生相应价值,实现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作用的效果。元宇宙给受众带来一种沉浸式的美学体验,这是经由技术媒介将数字身体的虚拟意识投射到真实身体,并与真实身体曾经的经验和感知置换而构成的跨媒介、跨场景、跨身体的共感真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2021年被称作“元宇宙元年”,在憧憬未来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大批质疑的声音。元宇宙所描绘的去中心化、个人沉浸式体验的图景,可能会带来媒介技术伦理风险。【方法】文章以伦理学者克利福德·克里斯琴斯提出的“生命的神圣性”作为伦理的元规范,即真实、人性尊严、非暴力三大伦理原则作为理论视角,探讨元宇宙可能会出现的全新的伦理问题。【结果】在“真实”原则中,元宇宙所形成的“拟现实社会”会影响人们对真实的接受和认同程度;在“人性尊严”原则中,元宇宙中的“数字劳动”对人的剥削会愈演愈烈,丧失个体的自由与平等;在“非暴力”原则中,隐私侵犯的现象愈加隐蔽,导致更严重的暴力和更深的伤害。【结论】为了更好地规范元宇宙的发展,应该从技术层面、法律政策、主体的媒介素养等方面多管齐下,并且需要学界、业界共同努力明晰伦理边界,达成具有普适性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