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三册《8的乘法口诀》。二、教材分析 :本册中8的乘法口诀的呈现方式同前1-7的乘法口诀相同。新课前一组准备课 ,如下 :每次加8 ,把得数填在空格里。然后呈现用小正方体摆成的8个大正方体的图画教学8的乘法口诀。教授口诀前的准备题 ,虽然在新授口诀时很快捷方便 ,却只重视知识的结果 ,不重视知识获得过程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不符合新课程精神。我认为由1-7的乘法口诀做铺垫 ,学生类推8的乘法口诀 ,在这节课中已显得轻而易举。教学中 ,我大胆尝试 ,把准备题删去 ,把教学重点放在积的推算上 ,通过情景画…  相似文献   

2.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 3× 4= 8× 3= 5× 4= 8× 4= 7× 6= 5× 8= 6× 5= 8× 7= 4× 6= 8× 2= 3× 6= 5× 7=  二、揭示课题   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习了 1~ 8的乘法口诀,这节课学习 9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  看到课题,你们能想到什么 ?  (想到 9的乘法口诀共有 9句,每句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九,第一个字从一排到九, 9的乘法口诀得数一个比一个多 9…… )  三、教学新课   1推导 9的乘法口诀 (教准备题及例 1)  (1)学生自编 9的乘法口诀   师:刚才同学们说 9的乘法口诀的前半句是从“一九”到“九九…  相似文献   

3.
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课,将规律和口诀结合在一起,通过重组教材和变换乘法口诀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在"我来编口诀——我来找规律——我来记口诀——我来用口诀"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9—100页例1、例2 ,练习二十九第1—3题)教学要求1 使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理解每一句口诀的含义。2 熟记9的乘法口诀 ,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求积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 通过用不同方法编制9的乘法口诀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广阔性和创造性。4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正确运用口诀求积。教学难点探求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及规律。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算下面各题。3×4=8×3=5×4…  相似文献   

5.
学生以前学表内乘除法,运用乘法口诀就能求出积和商,而学有余数的除法就不那么容易。为搞好这一内容的教学,我提出三点建议: (一) 安排准备练习,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方法。课前,除安排“定数背口诀”(如三一得三,三二得六,三三…,三四…)外,还安排如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材分析7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已经基  相似文献   

7.
三册第一单元《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第二节课,内容有例2和练习四的6~11题。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熟练地会用同一句口诀算两个乘法算式。这种内容,在第二册和本册前面的教材中已经出现过,因此这节课不必细讲,可让学生自学、思考,并给他们以充分的练习。一、自学,思考。例2教学前,先组织学生复习用3、4、5、6的同一句乘法口诀算两个乘法算式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7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  相似文献   

9.
课前思考:在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中发现,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已能熟背乘法口诀。所以,本节课作为乘法教学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一种新运算的需求,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经历乘法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1—7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正确地、较熟练地计算表内除法。由于1-7的乘法口诀有28句,使学生理解在诸多口诀中,较快地找  相似文献   

11.
正"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之前,许多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已经有所认识,且以"5"计数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计数习惯一致,学生并不陌生。如果仅仅只是简单的就内容按部就班地教学,显然没有真正读懂教材的深意。因此,笔者在"5的乘法口诀"一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了"每份数×份数=总数"的模型学习,一方  相似文献   

12.
一年级“2~5乘法口诀”的“三算”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总结2的乘法口诀规律,推出3~5的乘法口诀,并用珠算验证、巩固,达到使学生掌握2~5的乘法口诀的目的。一位教师教学时,准备了幻灯、绒板、算盘、圆形纸  相似文献   

13.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推导和编出口诀,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8的乘法口诀。教学重点:理解熟记8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掌握编口诀的方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描述 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一节非常传统的计算课,内容虽然简单,却比较难上,学生学起来十分枯燥,教师教学也十分乏味.在一次学校教研活动中,有一位年轻教师这样引入7的乘法口诀.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4页例1,算算填填,练习十八第1~8题。教学目标:l.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出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中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做好铺垫1.复习6的乘法口诀谁能说说6的乘法口诀有哪几句?相邻两句之间有什么联系?(用多媒体显示6的乘法口诀)在6的乘法口诀中,各句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把已显示出的六句口诀中的“六”改为红色。犤设想犦复习…  相似文献   

16.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和规律;理解每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简单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关于9的乘法口诀的实际问题。教学的重难点是: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小熊请客”。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在已学过的2、3、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编出4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并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2.使学生在探索与小组合作中经历观察、联想、编写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编写4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后四句,会运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较灵活的计算。教学关键经历口诀编制过程,多种方式运用口诀。教学准备课件、表格。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1.谈话:秋天到了,我们的好朋友小熊…  相似文献   

18.
<正>乘法口诀是学习乘法计算的重要基础,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知识。苏教版教材将乘法口诀分两段编排在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是第二阶段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含义、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课前学情调查表明,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背诵7的乘法口诀,但他们并不能说出这些口诀是怎么来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借助数表、乘法口诀,将表内乘法集中在一个表格中进行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经历乘法表建构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第25页—27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懂得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2.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式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九张长方体彩图,幻灯片一张,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