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武广客专设计时速为350km/h,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对混凝土的耐久性等提出很高的要求,按普通配合比设计规范设计采用单一的胶凝材料配制混凝土已不能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复合混凝土胶凝材料,将胶凝材料中的两种、三种、或四种进行复配,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佳复配比例,然后将其掺入混凝土中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对各种胶凝材料的配制技术的研究,减少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时对选材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李军 《华章》2007,(9):238-238
本文详细论述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阐明使混凝土达到高性能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材料与配合比,采取适当的施工工艺和养护制度;并说明新型外加剂和胶凝材料的出现为混凝土实现高性能提供了技术条件和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修补混凝土自密实的要求,利用高效复合减水剂增塑和超细复合粉煤灰改善胶凝材料级配等有效措施,尽可能降低新拌混凝土屈服剪应力,使混凝土拌合物达到自密实所需要的流动性,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参数.针对超早强的性能要求,通过胶砂试验,在多种化学外加剂中,选取早强剂A作为超早强水泥混凝土的外加剂,并确定其合理的掺量,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自密实超早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选用高效减水剂、早强剂A、普通硅酸盐水泥可配制出1d的抗折强度达3.0 MPa以上,2d抗折强度达4.0MPa以上,自密实性能好,30min后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小的自密实超早强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快速修补、无需振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2012)推荐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地方材料,成功配制出了强度等级为C50-C60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试验研究所配制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重点考察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峰值应变和泊松比等。研究结果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某地铁钢管柱必须垂直插入柱下扩孔混凝土灌注桩中,柱下C35混凝土初凝时间必须满足钢管柱从插入灌注桩至完成的整个过程,要求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小于36 h,终凝时间不大于42 h,属于超缓凝混凝土。本文从C35超缓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原材料的选择与检测、基准配合比设计和对超缓凝混凝土的工作、力学等性能进行检测,得出符合该施工要求的超缓凝混凝土配合比,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混凝土施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双掺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并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宿迁地区地产材料及通用的工艺方法 ,成功地研制开发了C5 0、C5 5、C6 0高性能泵送商品混凝土 ;具体论述了C5 0、C5 5、C6 0高性能泵送混凝土配制技术途径、原材料、配合比、性能指标及工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一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专用界面剂。试验通过选取了粉煤灰与胶凝材料用量比、水胶比、平均浆体厚度这3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测定界面剂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通过初步试验的结果,选出3组较优的配合比,掺入外加剂对界面剂进行改性。优化后的界面剂的剪切粘结强度比原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9.
结合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N线工区C60盾构式管片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要求,对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C60盾构式管片高性能配合比参数的控制以及一种简易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RC)的配合比进行分析,探讨水胶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超细粉煤灰 (UFA)掺量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并优化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再生骨料掺量90%,可配制出和易性优良,3d抗折强度大于3.0 MPa,28 d抗折强度大于5.0 MPa的再生混凝土, 均能满足重交通和特重交通开放交通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拉压比和折压比在后期均有提高,韧性改善,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再生混凝土强度与胶水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UFA掺量的经验公式,相关性高,为再生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聚丙烯纤维增强透水性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实验研究,解决了透水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缺点,为透水性混凝土铺装工程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推广应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技术开拓了一个新领域。该文是在多年实验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聚丙烯纤维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成型工艺、强度、透水性及相关性能等研究成果,阐述了透水混凝土铺装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为今后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高速铁路隧道的快速湿喷技术,以混凝土喷射机械手在贵广铁路高天隧道出口的实践应用为例,从初期支护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控制、湿喷操作技术、风压风量控制、质量控制、速凝剂掺量等方面对喷射机械手湿喷混凝土的过程进行阐述和分析,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经过选择优良的湿喷机械手在高天隧道中的成功运用,以期为其他公路、铁路等隧道的初期支护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实践证明湿喷机械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从异形柱大、小偏心界限破坏条件出发,导出了T形、十字形截面柱轴压比设计值的计算公式,讨论了翼缘对轴压比限值的影响,并给出了T形、十字形柱轴压比设计值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提出按照最小配箍特征值确定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要求,相应箍筋配置方案需通过计算求得,应用不便。按《规程》要求,根据异形柱的抗震等级、截面形式与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压比的大小,给出了具体的箍筋配置方案,并形成图表,方便设计人员设计、核查。  相似文献   

15.
以黄桷湾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选取轴压比、梁墩刚度比、系梁布置形式及柱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设计参数,应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构造了20座三跨对称桥梁计算模型。研究E1地震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双肢格构墩连续梁桥主要控制截面参数地震响应,探讨各设计参数对钢管混凝土双肢格构墩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全桥进行优化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轴压比对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位移有一定影响,建议控制在0.15~0.25;梁墩刚度比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控制在4.08~10.90时结构的内力分布更加合理;核心混凝土的强度在C40~C50时取值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浅析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的高层建筑大都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被大量、广泛应用。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有混凝土的原材料及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两个方面的因素。本文阐述了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应尽量采取比混凝土设计标号高多级的水泥配置,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等观点,以实现混凝土施工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预应力超静定结构设计中选取合理平衡荷载值是高效运用等效荷载法的重要前提,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裂条件推导出预应力筏板基础平衡荷载的表达式,考虑土摩擦阻力对混凝土截面产生轴向预压损失时平衡荷载合理的选取,并以此确定预应力筋量。通过算例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给出预应力筏板基础平衡荷载选取比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压弯试验的基础上,讨论了轴压比对组合柱延性影响的原因、试验轴压比与设计轴压比的换算关系以及组合柱轴压比限值问题.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可知,对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设计时可不必限制轴压比,这可以满足组合柱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强度贡献与W/C的大小密切相关。在中高W/C下,粉煤灰28天内对强度的贡献是有限的,W/C愈大,贡献程度愈小;到90天以后,随着龄期的增长和粉煤灰活性的发挥,其对强度的贡献逐渐增大,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将会逐渐赶上或超过基准混凝土。在低W/C下,粉煤灰掺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不会明显引起混凝土早期强度下降,W/C愈小,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贡献愈大,建议粉煤灰应作为混凝土中一个独立组分参与配合比设计,才能最充分利用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