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开展城市空气质量业务预报,新近发展了一新的城市尺度气象和空气质量耦合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用该系统对重庆、天津、广州和济南市的 2 4小时空气质量作了大量实际预报试验。预报与野外实测的浓度 气象场之间比较表明:预报与实测浓度(SO2 、NO2 和PM1 0 )和风速比值总体平均为 1 0 2± 0 3 6和 1 0 8± 0 3 8;预报与实测的风向差在 6 7 5°以内的概率可超过 80 %;预报与实测温度差在 1 0℃以内的概率可超过 75 %;2 4小时降水量的预报准确率大于 80 %;日均API的预报准确率可达 80 %以上;预报与实测浓度 气象场之间有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5,(21)
2013年02月25日下午至26日上午,浦东机场出现低云低能见度天气,为分析此次低云低能见度天气过程,本文利用浦东机场气象台的观测资料,该资料从浦东机场逐时实况报METAR报中提取,对影响云底高和能见度的环流形式和气象因子进行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此次低云低能见度天气成因,本文还利用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业务化运行的数值预报系统输出产品,对数值预报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2010年5月25~26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显莲 《青海科技》2010,17(6):50-5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0年5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发生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预报技术着眼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2004年7月8~9日青海省东北部出现的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特点及物理量特征,表明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大降水落区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从而为预报区域性大降水天气过程积累了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空气质量的评价及污染预报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据处理后的数据对四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排序;对一周内各项污染物浓度、各气象参数运用回归模型进行了预测;就气象参数所属城市问题及污染物浓度与其的关系建立了相关性分析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建模过程和结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区域加密自动站温度资料、Micaps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25日~27日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数值产品预报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预报预警气象服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属横槽转竖型,为今后做好寒潮天气分析及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依据青海省格尔木、五道梁、沱沱河3气象站3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结合天气预报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理论,探讨了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区各旅游景点的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方法:用最靠近景区的气象站所提供的天气预报资料和逐时观测资料作为景区气象指数预报的基础,再根据各景区的经纬度、海拔高度进行订正,最终获得旅游景区的旅游气象指数预报。  相似文献   

8.
2011年青海东部农业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欧洲中心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1年5月7-9日青海东部农业区出现的春季第一场透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就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该次透雨过程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这次透雨是由有利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作用所致;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透雨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预报都较准确,对把握此次透雨的降水时间、强度及落区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能够对拉萨市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有一定了解,本文通过应用中国气象局下发的CAPPS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基础上建立的拉萨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对2002、2003、2004、2005年拉萨市SO2、NO2、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的监测、预报资料,并结合气象相关要素和人为因素,对拉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气象要素资料、污染物浓度月际平均浓度值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预报因子,用卡尔曼滤波法建立污染浓度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1.
郭翔  张艾荣 《软科学》2012,26(11):67-69
提出了气象灾害事件产生和演化的概念模型,认为气象灾害事件的产生与发展是气象要素、社会因素、信息、行为主体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中耦合的驱动力,指出耦合驱动力的构成及动力源,并进一步从利益压力和信息势差两个方面分析了气象灾害事件耦合的社会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山东地区NDVI与气象因子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龙  王庆  张明明  衣华鹏 《资源科学》2010,32(9):1777-1782
探究植被的长期波动规律,对其持续性做出准确判断,是当前LUCC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R/S (重标极差分析)分析了1998年到2008年旬值NDVI序列和与之对应的旬值气温、降水、日照数等气象因子序列的 长程相关性,结果显示:NDVI序列和各个气象因子序列均存在长程相关性,并且Hurst指数存在突变点,气温、降 水、NDVI序列的突变点分布大致相同,分布约在55旬左右。在1~55旬时间尺度上,气温、NDVI序列的Hurst指数 大小很相近,呈很强烈的长程相关性。分析得出气温、降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影响NDVI的长程相关性,日照时间 对NDVI其持续性影响甚小。NDVI时间序列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分形特征,植被演变存在状态持续性及其内在的周 期循环长度,从而为植被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13.
冯晓龙  陈宗兴  霍学喜 《资源科学》2015,37(12):2491-2500
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已经成为稳定苹果种植户收入,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陕西、山东、甘肃和河南4个苹果主产省的45个村庄与931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分层模型对苹果种植户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6.67%的样本农户苹果生产受到气象灾害影响,其中85.92%的农户采用了适应性行为,但对包括覆膜、防冻剂等新型适应性措施的采用比例较低;村庄和农户层次的因素共同影响苹果种植户适应气象灾害的行为;村庄层次的苹果种植面积占比、基础设施供给情况,农户层次的户主风险类型、家庭规模、生产特征等因素正向影响农户采取适应性行为,而县年平均温度负向影响农户采取适应性行为;农户采取事前预防性行为和补救性行为的村庄与农户层次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王莺  李耀辉  姚玉璧  赵福年 《资源科学》2013,35(10):2112-2120
利用1960-2011年石羊河流域及周边12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研究区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发,并由此计算出各站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在ArcGIS 9.3平台下得到区域相对湿润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石羊河流域52年来有微弱变干趋势;该区相对湿润度指数自南向北逐渐增加,与降水量和海拔的空间分布比较一致,与潜在蒸散发的空间分布呈相反关系;流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表相对湿润度指数倾向率呈增加趋势,增加较明显的区域位于祁连山脉附近,呈下降趋势的区域位于上游古浪县附近;流域地表相对湿润度指数在年内呈单峰型变化,1月、11月和12月最低,8月和9月最高,且随气温变暖,自流域南部向北部逐渐推移增大,当气温开始降低时,该指数又从北到南逐渐减少;石羊河流域地表干湿事件的变化与降水量、风速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潜在蒸散发、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低温冻害对浙江省柑橘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浙江省63个气象站1971-2006年气象资料,从短时期气温突降、极端最低温度、冬季负积温、霜冻四个气象要素,统计分析了柑橘冻害规律.结果表明:短时期天气突然降温是发生柑橘冻害的直接原因;越冬期柑橘受到的极端最低气温冻害频率,70年代最大,其它年代较小;冬季负积温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各主产区出现的霜冻日变化趋势大致相...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能源行业产出对气象条件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正在成为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因素,能源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包括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在内的影响因素。本文旨在研究气象灾害对华北地区能源行业产出的影响变化情况,将气象因素引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1987-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动态的分析,研究能源行业产出对气象条件变化的历年敏感性影响,并具体分析气象灾害对能源行业产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显示:①气象条件变化对华北地区各省市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不一,但总体而言对能源行业产出存在显著敏感性影响;②就整个华北地区而言,低温冰雪灾害对能源行业的影响程度远大于高温、干旱、洪涝等灾害对能源行业的影响程度;③从历年变化的角度来看,华北地区能源行业产出对气候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变化情况,与各省市相关气象灾害的分布和损失情况存在某种一致性。根据敏感性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空气质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直接受局地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空气质量也受局地气象要素的影响。本文利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法详细阐述了2001-2010年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假设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对稳定,结合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结果,探讨未来各气象要素的可能变化及其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①气压、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与3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气压与API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气象要素与API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未来京津冀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风速呈减弱趋势。降水量在2020s呈下降趋势,而后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在2020s和2050s呈下降趋势,而后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③SRES A1B排放情景下,未来气候变化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北京的API指数变化幅度远大于天津和石家庄,3个城市在不同时段的API指数变化峰值均出现在6月份。  相似文献   

18.
气象系统的核心能力是由各种能力要素组成的,而把气象系统建成学习型组织的实质是创建一个能熟练地获取、传递和创造知识资源系统的组织,其最终目的是为培育和提高气象系统核心能力。本文提出了把气象系统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和提高气象系统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从气象系统核心能力培育过程中分析了两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气象服务产业化问题的提出是对当前体制下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公益性事业的创新,涉及到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性和非技术性难题。为在新经济体系中充分发挥气象科技的效益,应当加速我国气象服务产业化,调整气象产业结构,发展气象信息服务产业和气象工程服务产业以及相关技术与装备产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气象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49-1994年的粮食产量、气象和水文资料,在分析了浙江省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对总产量年际变化的影响以及技术水平因素、社会因素、气象因素分别对粮食单产年际变化的影响基础上,从减轻气象灾害和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探讨了浙江省的粮食生产,并提出了若干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