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引导”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引导”教学是在育才中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逐步试验、建立和完善的,是继承育才中学60年代的“十六字经”经验和80年代“有领导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合作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注重于发掘教材每一章节中的实验因素.针对目标,精心设计,编制多个有关实验.依此将教材内容组织于一系列前后有序的相关实验中。通过实验,将教材规定的知识点、能力要求等予以体现。即通过“以实验组织教材”的形式重新处理教材.并以“实验引导”的模式教学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向学生提出探索目标和方法,引导学生紧密…  相似文献   

2.
试论数学课的快乐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乐教育在美国被称为“have fun”,这种快乐不是舞台上的.也不是教师示范后做出来的。而是从学生健康的心里流淌出来的。可以说,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因此快乐的数学就是一种用愉快学习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激活学生情思的教育.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享受.在“享受学习”中.逐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数学的学习由于其特有的抽象而尤为明显.笔者就如何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王阳迪 《物理教师》2004,25(2):17-17,21
从新课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事”的教育理念出发,从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声乐、学习器乐的实际出发,可以发现初中教材“音调”这一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音调高低的定位与感受、物体振动频率与音调高低的关联、各类乐器的音调调节与调号的定位……”,都与学生的音乐经验有很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张天峰 《成才之路》2009,(32):49-49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相似文献   

5.
沈超 《小学教学研究》2009,(5):27-28,38
众所周知.新课程教材中已不再有“应用题”的用语.这并不是因为教材中不再有这样的题型.而恰恰相反,作为数学知识呈现与应用的主要方式.应用题在教材中随处可见。当然,新教材已不再将应用题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体系编排.而是作为解决问题的载体纳入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范畴.这大大超越了应用题作为“解题”的教学功能。这一变化体现了应用题教学价值观的转变,即从过去的学会“解题”.转变到获得“策略”.形成一般的解题能力——“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交流、实践等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材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照着教材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活用教材。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是照搬不动,而是在了解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课程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实际予以统整、选择组织,也就是教师作为教材的实践者的同时.也要作为教材的批判者和完善者。”  相似文献   

7.
王丹  武峰 《教书育人》2010,(1):56-57
教师学会“变小孩子”,就是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即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即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又要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材,看待所教内容的难易程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相似文献   

8.
《江苏教育》2008,(14):85-87
教材与学情分析 “平行与相交”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教材按这样的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先教学平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平行线;再教学垂直,从生活中选取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特殊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垂线,学会画垂线,并结合相互垂直的关系,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鸿 《海南教育》2009,(4):43-43
教材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照着教材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活用教材。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是照搬不动,而是在了解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课程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实际予以统整、选择组织,也就是教师作为教材的实践者的同时.也要作为教材的批判者和完善者。”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是要使人人学会思考、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要在“研”字上下功夫,“新”字上做文章,“效”字上见成果,重点是“研”字。1.研教材。教材实际是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载体。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研究概念法则,研究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敢向教材、向权威挑战。在学习“带分数乘法”时,课文中的叙述是“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时,通常先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开始,同学们对为什么用“通常”二字不理解,并为此争…  相似文献   

11.
一、让学生学会创新应在教育观念上突破。其一要更新语文教学观。其二是用新观念看待学生。二、让学生学会创新应在目标定位上突破 ,应从以下七个方面有步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学会排疑解难 ;2.学会举一反三 ;3.注意特殊用法 ;4.敢于质疑求异 ;5.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6.克服思维定势 ;7.善于培养思维的独特性。三、让学生学会创新应在教材的处理上突破。其一 ,对教材的处理要创新 ,要突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其二 ,对教材的开掘角度要创新。四、让学生学会创新应在问题设计上突破。1.设计求异性问题 ;2.设…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课程中设置“观察”“探究”“思考”等活动,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历程,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每年的高考常根据教材的例题、习题进行引申、变化、拓展,以命制新的题型.因此,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研究高考动向,对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进行深入挖掘,学会创造性地开发教材,理性地思考对什么内容进行探究,在什么时候进行探究,如何组织探究.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5.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学——探疑——指导——反思”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探疑释疑,并及时进行反思,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统一起来,达到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6.
“组织比赛”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尝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尝试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能依据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历史教学要实现学生“养成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最要紧的就是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并为未来提供明智选择的基础”,其宗旨要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应自始至终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组织好教材 ,采用好的方法 ,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 ,而且更重要的还要学会学习方法。《几何画板》画图非常准确、方便 ,而且画图的方法几乎与在黑板上画图完全相同 ,因此 ,有人认为它是“动态的黑板”。几何画板可以实现一个物体的“平移”、“旋转”、“翻折” ,并且它还可以支持各种其他的多媒体教学的程序 ,成为一个的平台。学生学习使用几何画板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跳出教材这个范本的“围墙”教数学,就是对数学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教师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应该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对教材进行优化重组,更重要的是掌握跳出范本“围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接境、启境、入境、出境”的境脉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境脉”,根据知识发展的脉络,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再理解”“再创造”,学会迁移运用,适度拓展,建立新的学习脉络,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接境:在初读中激发动机。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境脉学习”的起点,在充分了解学生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境”才是人本意义上的“境”。在实际教学的伊始,教师应该依据所用教材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