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庭筠是词之为体的奠基者。从他开 始,词才独立于诗之外,成为一种新的体 裁;并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 境,从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这篇文章 我想从意象的形成、组合等方面作一探讨, 以对温庭筠词的艺术作进一步的了解。 一、温词的意象群 温庭筠是晚唐一位诗人,生活放荡, 薄行无检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 词"(《旧唐书》),日常出没于青楼楚馆之 中。因而,其词以描写妇女生活为主,开 晚唐柳词风之先河。自此时,其词笔也转  相似文献   

2.
李国峰 《陕西教育》2005,(2):41-41,23
温庭筠是词之为体的奠基者。从他开始,词才独立于诗之外,成为一种新的体裁;并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从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这篇文章我想从意象的形成、组合等方面作一探讨,以对温庭筠词的艺术作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隋代及初唐的民间词即是当时的民歌,中唐以来文人词属于诗余性质。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填词的文人。他生活在需要小词产生的环境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作。温庭筠的作品代表性风格是设色浓丽,辞藻繁密;另一种风格是气韵清拔,格调高峻。温词是对齐梁时代美学精神的隔代传承。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是一种介于俗文学与雅文学之间的并逐步向雅文学转化的过渡性文学样式。《花间集》中的词人围绕温、韦分为两派:一派以温庭筠为代表,可称为“伶工之词”;另一派以韦庄为代表,可称为士大夫之词。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派词人在文学自身以及历史发展的双重指向下,开拓了全新的诗歌之路。伶工之词在晚唐五代词稀⒗的发展期是不断进步的,由温庭筠到欧阳炯、顾,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变得越来越纯熟而自由,为词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是晚唐文人词的开山祖,词之大家,其词作较好地吸收和借鉴了民间俗曲的创作技巧和民间语言,因此,可从构思和语言的运用两方面来分析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构思上包括联章、比兴、绘画、时空跳跃等手法;语言上浓艳纤细,又由于受到民间传统的白描手法的影响而清新可感。  相似文献   

5.
温词浅释     
温庭筠是我国晚唐著名词人,他的词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对温庭筠几首词的内容和主题提出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晚唐词人温庭筠在词的创作上,有其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情与景交融的意境特征;曲折跌宕、婉曲含蓄的结构特征。同时,通过温庭筠、韦庄对比,说明温词对两宋婉约词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晚唐温庭筠开香艳小词的蹊径,其词多是“男子作闺音”之作,作为旁观者的温庭筠通过选择暗示性的词语和意象,将女性的心灵“景观化”,在这幅画里又从送别地点到闺阁绣楼、闺阁绣楼到芳园曲径的空间角度,从白天到傍晚、傍晚到拂晓的时间角度,全方位、立体性地展现出了独锁红楼的女性幽深微妙的“无限心曲”.  相似文献   

8.
戴光明 《现代语文》2006,(12):14-15
温庭筠是我国晚唐文人中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名家,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花间鼻祖”(《花草蒙拾》王世祯)。但由于唐代文人词是在歌舞享乐的社会环境之下产生起来的,起初它只是作为一种娱宾遣兴、抒发情爱的民间俗曲子流行于世,因此被排除于正统文学之外,不登大雅之堂。加之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配合乐曲传达柔媚香艳的情思,经常与歌妓为伍并成为她们的代言人,因而为时俗所轻。人们普遍认为其词“虽文采绚烂,而雕琢过甚,  相似文献   

9.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10.
《乐府诗集》收录温庭筠32首"乐府倚曲",它们既区别于温庭筠的相和、横吹等七类乐府诗,亦不同于元、白新乐府。郭茂倩专设以"乐府倚曲"之名,隶于"新乐府辞"类下。根据唐人"倚曲"的创作特点,"乐府倚曲"即温庭筠倚声而作的乐府诗。倚曲通常限定为某种特定场景倚声制曲,辞乐结合紧密,二者相谐,要求创作者具备全面的音乐、文学素养。温庭筠所倚之曲并非古题乐府旧曲,亦非隋唐燕乐之曲,而是作者自创新曲。曲辞遵循乐府传统,或采前世可叹之事补充新辞,或讽兴现实以贻后世审音者采入乐府。郭茂倩"乐府倚曲"的设立,明确了其乐歌性质及创作方式,还原了其独特的艺术生态。"乐府倚曲"对乐府诗传统辞乐关系作出了新的拓展,其文学史意义在于,它与中晚唐时期诗、歌、词、令等音乐文学的创作情境具有相通性,提供了理解与阐释晚唐艺术经验及文体生成、演进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11.
李然 《文教资料》2014,(12):1-3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也是文人词的开山鼻祖。随着社会思潮的变革,晚唐文坛的风气发生较大的变化。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格调开始趋于婉约、纤细。温庭筠诗歌就是晚唐文风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在诗中抒发理想抱负,另一方面以细腻和浓艳体现内心的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12.
刘卫平 《文教资料》2010,(10):17-18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抒情诗人。在晚唐诗歌创作的各个流派中,“温李”一派为大宗,其内部以温庭筠和李商隐为正宗。而李商隐又不限于这一派的正宗,他综合了前人丰富的艺术成果.融汇铸合成自己独特的情深词婉和风格.他的成就和影响超越了“温李”诗派的范围,达到了晚唐诗坛的高峰。  相似文献   

13.
晚唐文学虽不像初盛唐那样显赫与辉煌,但它处在一个历史的变更时期,因此具有起承转合的表征。成松柳先生的《温庭筠的研究》一书,从个案的剖析入手,对晚唐文风的衰微与士人的苦闷进行了深刻而独到地分析,对温庭筠在词学上的贡献进行了恰切地论述。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大力作梦词之第一人.其词中梦意象内涵主要表现为离情怀思、凄惋失望和抑郁不偶.他在词中大量运用梦意象,既有感士不遇之主观原因,也受晚唐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词中以描写女性的词最为突出,他运用精密温婉的意象,塑造了许多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由此奠定了其在词史上的地位。通过分析温庭筠词作中意象组合程式及创作视角来探讨温词的独特艺术魅力,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关于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有许多的文学史著作通常以绵密浓丽论之,有的虽然讲到其清淡一面,但只是提提而已,未作任何具体的阐述。其实,只要深入解读,温庭筠词无论是形象塑、情思表达,还是构思布局、语言运用。都同时体现出清疏淡远的一面。而且有不少作品及显清疏淡远。本文试图通过对温庭筠词的考察分析,具体论述绵密浓丽、清疏淡远才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温庭筠是晚唐诗坛大家,又是花间词派的鼻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诗词体式的过渡、诗词的比较,诗歌的内容、诗歌的艺术、温庭筠与李商隐的比较五个方面,因此近20年来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是相当全面的,也在很多方面对以往论述有所超越,但温诗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地挖掘。  相似文献   

19.
温庭筠是晚唐诗词文兼擅的大家。本文以大陆地区的研究成果为主要考察对象,回顾了20世纪以来温庭筠生平研究中的主要问题——贬谪以及从游庄恪太子问题,列举并整理了研究中的主要成果,以期推动温庭筠研究的进一步开拓与深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晚唐"花间鼻祖"温庭筠与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艳情词进行比较,结合两位词家不同的人生际遇、审美情趣、个性资质,探讨他们不同的笔法在词作中呈现的不同艺术风格,分析柳永对温庭筠词风格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