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仙外史》是清初颇有影响的一部靖难题材小说,其创作受前人小说与史书的影响颇大。其中,在小说方面主要受《三国志演义》的影响,包括《三国志演义》的蜀汉正统思想影响了《女仙外史》的建文正朔思想,《三国志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影响了《女仙外史》中的吕律形象。同时,《三国志演义》的虚构情节方式也影响了《女仙外史》。这些方面的影响,是我们解读《女仙外史》在清初颇为流行及其表达的遗民心态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翻阅《中国大百科全书》(以下略称“大百科”)“中国文学”卷,发现“《女仙外史》”条的释义内容有所失误,现将笔者的看法缕述如下,以就教于该条撰者胡小伟同志和其他方家,就便回答先前周尚意同志向笔者提出的几个问题。一、关于《女仙外史》作者的名、字、号“大百科”谓:“作者吕兆。字文熊,号逸日叟。”先确。《女仙外史》作者自序、自跋均题“古稀逸田叟吕熊文兆”;陈奕禧序云:“余友逸田叟吕熊,字文兆”;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二云:“吴人吕文兆熊”;叶旉南田跋语有“则逸田叟之以女仙而奉建文正朔”  相似文献   

3.
在《儒林外史》的题名中,"儒林"来自于正史《儒林传》,最早以之为题名的小说是北宋田况的《儒林公议》;而"外史"本是周朝史官,后演变为修史之史臣。在《儒林外史》之前还有《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演义》和《女仙外史》两部小说,其意义也各有变化。对《儒林外史》题名渊源的考证,既可以从一个特殊角度认识去古代小说与历史的关系,又可以清楚把握作者的命意和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4.
《女仙外史》是一部以明代"靖难"之役为背景敷衍而成的小说,但小说叙事的中心却是唐赛儿为建文帝"复国"的历程。作品的真正主人公是唐赛儿,作者以她为中心,塑造了刹魔公主、聂隐娘等个性鲜明的女英雄形象。与此同时,作者还对妇女的地位问题做了思考,并对"女仪"、夫妇之礼等提出了一些"移风易俗"的改革措施,表现出了比较进步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与明代长篇章回小说世代累积的成书方式以及同时代小说的有所依傍相比,清初吕熊《女仙外史》是一部纯粹文人独创的长篇白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此外,在宗教与文化观念上这部小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部小说目前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女仙外史》的研究成果作了综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部极具分析价值的著作。该书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书中身份明确的女性人物共有37位,有女妖、女仙,也有宫妃、女将、慈母等,其中以女娲娘娘、苏妲己的形象最为鲜明,她们一起构成了《封神演义》群女图。这些女性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妖女、仙女和凡女。本文就将从这些女性人物出发,通过具体研究每一类女性人物形象,探究作者在这些女性人物身上赋予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绿野仙踪》是清中期一部有着鲜明特色的长篇章回小说.它以内容庞杂著称,融神魔、世情、英雄传奇、历史演义于一体,但作品明显加重了对人情世态的描写,同《西游记》、《女仙外史》等跨类型小说进行纵横比较,细致分析,更可见出其内容上的“世情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女仙外史》是清初遗民吕熊创作的一部志怪小说,描写女仙唐赛儿奉建文帝之命率领起义军讨伐叛贼燕王朱棣。当前此书有康熙钓璜轩刻本、清末石印本、民国铅印本三个版本。此书在思想内涵上以遗民意识为主,通过影射的方式表达了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对明王朝的眷恋。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女性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占主导地位的。孔子的女性观左右了千百年来中国女性的命运 ,本文试从《论语》和《易经》的“传”部分入手 ,论述孔子关于“作为女性的女人”的思想 ;从《孝经》和《孔子诗论》入手 ,论述孔子关于“无性别差异的女人”的思想。从而揭示孔子女性观对中国女性蔑视和压抑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女仙传》是中国道教文学史上的一部著名典籍,但其书究竟作于何时、作者何人,却众说纷纭,似难定论。今天传世所见《女仙传》的内容主要保存于《太平广记》、《三洞群仙录》等书中,尤以《太平广记》在后世影响为大,经考证发现,《太平广记》所引《女仙传》实为晚唐杜广庭《墉城集仙录》的别称,二者同书异名。  相似文献   

11.
《女仙外史》是清朝初年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以描写明朝著名的“靖难之役”为主要内容,并穿插了明永乐年间唐赛儿农民起义的线索,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大胆而丰富的政治思想。但是,由于以前对这部小说很少有人论及,明末清初的小说在我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又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因而我认为值得人们去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描绘了许多女性人物,对后世女性人物的塑造影响重大。学界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就一直在持续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探析《水浒传》中女性人物的塑造方法入手,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的塑造意义、《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水平的提升等内容上进行叙述,对作者女性观的进步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从《水浒传》对扈三娘形象塑造的文本解读中,理出作者的女性观是由褒扬渐变为中庸。又从文学四要素的角度探析造成作者女性观渐变的原因——在那样的"世界"中,面对那样的"读者","作者"不得不戴着镣铐创作"作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朱自清的生活观、创作观出发,论证《背影》抒发的是父子挚情,从而否定蒋济永所认定的《背影》“就是作者潜意识里女性意识投射的结果”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5.
朱雅文 《文教资料》2014,(30):53-54
《水浒传》女性观是近三十年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对此展开激烈讨论,成果颇丰。但在论述角度、论述方法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导致在探讨《水浒传》女性观时不够客观、科学。本文针对现阶段研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以期能为《水浒传》女性观研究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史记》中描写了很多个性鲜明、性格突出的女性人物,反映出了他对女性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的关注。分别从义、识、情三个方面论述司马迁《史记》的女性观,藉以阐述其在书写妇女历史方面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平江不肖生从谴责留日学生道德不轨的《留东外史》到为爱国英雄霍元甲立传的武侠小说《近代侠义英雄传》,创作转型迅速取得成功。《留东外史》中叙述者的两种矛盾声音中隐含的情节模式,已经表露出作者后来武侠创作的主题思想。探寻其转型原因,一是作者一以贯之的个人无意识——强国保种的深化,二是寻找市民趣味和精英文化共同接纳的契合点。如果说由于对市民趣味的过度倾斜,使得《留东外史》蒙上“嫖界指南”的恶名;那么摒弃性描写,强化风俗描写,强化武术救国保种的主题思想,使得平江不肖生终于成功打造出现代武侠小说的领袖地位。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证出通俗文学被精英文化接纳的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8.
《封神演义》是一部以武王伐纣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她们属于不同的类型,有女神、女妖、女仙,也有宫妃、女将、慈母、臣妻等。作者在作品中赞扬了传统女性的美德,揭示出古代女性的附属地位。但总的来看,作者仍是站在男性的立场上看女性,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体现了明显的“女人祸水”思想。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萧萧》和《一个女人》两篇小说对叙事时间的安排反映了作者的女性观。顺叙、反复叙事的技巧既反映了作者对女性混沌、愚昧生活状态的否定,又透露出他对女性这种自然、顺从状态的留恋。这是一种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0.
女性观是对女性的认识和理解。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从曹禺早期创作社会现实环境、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时代精神气候三方面入手,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为主要分析对象,对曹禺戏剧女性观的成因及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剖析,试图对曹禺作品人物形象、故事主题等与其女性观之间的联系做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