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民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途径,是联系农村普通教育与农村实践的桥梁,也是促进农村社会分工、农民分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力推进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是新世纪中国化解“三农”难题的必然选择。影响农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因素是多样的。通过对杨凌示范区农户调查资料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农民职业教育需求决策因素主要有四个:农户家庭年收入水平、农户家庭主导产业、农户兼业化水平以及农户家庭文化水平等,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当前,示范区的农民职业教育已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毕生致力于农村教育实践,形成了包括农民教育思想在内的一整套独特的农村教育思想体系。裴斯泰洛奇的农民教育思想重塑农民的尊严与品性,注重心、手、脑相结合,遵循自然、讲求实效的原则,要求政府、社会、家庭协调一致,启示我国农民教育要关注精神世界的改造、立足农民生活、促进农民的和谐发展,在当前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有素质、有能力的理想之地,因此对于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当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这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途径,有利于贴近社会现实需求,以及满足高职学生的成才求知欲。为了更好实现对高职大学生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职院校与家庭、社会、政府相结合,进而寻求到有效的途径与优化的策略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农村教育实践及农村教育思想在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也有许多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1927年7月前是他的农村教育实践和农村教育思想的奠基形成时期,本文即对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同志的农村教育实践及农村教育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毛泽东同志的农村教育实践毛泽东同志1893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六岁即开始参加零星劳动,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小同情  相似文献   

5.
农业合作经济应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引导农民共同富裕的一种实现形式。从我党农业合作经济思想的历史发展来看,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我党传统的合作经济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继承、创新我党传统的农业合作思想对目前农业经营体制的完善、农民增收和新一轮农业合作理论与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农民外出打工、经商的现象已逐步上升,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留在农村就读,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生活缺乏照顾、精神缺乏关怀、学习缺乏管理,因而被称为"寂寞的花朵"。留守儿童父母教育的缺位,导致思想教育放松,家庭监护弱化,出现了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这是家庭、学校、社会面临的学生德育棘手问题。据本学期统计,我校共有学生555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一生特别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毛泽东认为"农民是农业的根本,也就是中国的根本."在毛泽东的思想中,有一种深深的农民情结.这一深深的情结,影响了他的一生,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文章从农村生活经历和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等方面揭示毛泽东农民情结产生的原因,以及毛泽东农民情结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象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当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制度保障。文章通过对L市即将步入老年的农民(未来养老保险的保障群体)及其子女(影响养老保险发展走向的群体)两个群体的参保态度分析发现:家庭结构制约农民参保意愿;缴费金额和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相关性不大;家庭养老成为理想的养老模式;农民子女职业不同,倾向的养老模式也不同;子女养老压力与性别无关;子女对于父母参保越支持则越倾向于独立的养老模式;政府补贴+子女赡养模式成为年轻人理想的养老模式。因此,加强政府职能,发挥社会养老力量的参与,加强文化宣传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养老压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农村初中的学生家庭普遍存在对教育的不重视,学生一旦回家,就很少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他们对知识的获取主要在学校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为此,教师怎样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强化农民教育中的政府行为□张远荣一、形势逼迫,提高农民素质刻不容缓当前农村的形势和农民的思想状况、实际素质迫使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重视农民教育。农民教育工作抓得不好,农村这一大块的经济发展将淀缓,农村社会的稳定将得不到保证,甚至影响我国整个全...  相似文献   

12.
农村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应有相应的计划和措施。相对来说,职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有三个关键期。一、以前途理想和专业思想教育为重点的新生入学期。由于目前社会上不少人对农村职业中学缺乏应有的理解,农村职业中学学生一入学,大都处于心理劣势。认为自己是低分入校,毕业后又要自谋职业,因而思想包袱较重;加之家长的责怪、亲朋的惋惜,给学生心理上更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因此,这是第一个思想教育的关键期。如果不抓住这一关键期,那么学生就会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甚至违法乱纪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李文生 《广西教育》2013,(30):18-19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低效现象,这其中有农村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多方面的原因。要改变这种低效现象,从操作层面上说,就是要构建农村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1.农村社会、家庭在语文教育上的缺失。完美的教育应该是由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打造的。学生对语文最初的喜爱大多是耳濡目染而形成的,可是农村这个社会环境普遍没有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同时,农村学生的家长语文修养普遍相对  相似文献   

14.
于珍 《教育教学论坛》2012,(18):203-204
向上的社会流动能使社会成员从低的社会阶层上升到高的社会阶层,这意味着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社会稀有资源的获得与拥有。教育或文化资本的取得是农民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依赖路径。学校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吸引农村学生投入教育的最为主要的诱因。未来农村教育的发展应该具有底层的眼光,应该重视农民受教育者的真实需求,通过教育给农村受教育者创造更多向上流动的条件,实现他们向上流动的理想,这是农村教育政策影响农村学生和农村教育最为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取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特个性的培养。在乡村小学,这种现象尤为突出。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校条件以及师资和学生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时在农村学校难以实现。那么,农村小学生如何转变学习方式呢?一、树立育人新观课堂教学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使得深化和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显得日益迫切。八十年前,陶行知怀着改造旧农民为新农民、改造旧的乡村社会为新的乡村社会的教育理想,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改革的理论与方法。这些思想与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一是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低效现象,这其中有农村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多方面的原因。要改变这种低效现象,从操作层面上说,就是要构建农村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究了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不外出打工,孩子成为失学儿童。"著名导演田纪珍这句话道出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尴尬,也道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必然性。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活艰辛。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由于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面向广大农民子弟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自然的、传统的原因,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困惑了一部分农村学生的学习志向和远大目标;信息闭塞又局限了农民子女的眼界:想通过读书翻身,摆脱农村艰苦生活的思想,也片面地激励一部分农民子女的学习干劲.但是,压力很大,学生中厌学情绪上升,逃学、溜生现象不断出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时期要求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开拓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这种人才的能力趋向必须是善于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并能有解决问题及创新意识的能力.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入,使农村与城镇的差别正在逐渐缩小,为农村学生就学深造广开了门路,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化.为了尽快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摆脱束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场方向性的转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首当其冲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