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照片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历史记录。它相对于文字档案,具有更直观形象的效果,能真实、完整地表现出被摄景物的情况,其效果是文字档案无可比拟、无法替代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摄影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图书馆的照片档案数量不断  相似文献   

2.
前次,我们谈了比喻,现在,来说象征。比喻,是“以彼物比此物”,在作比时不仅要“取象”,而且所取之形象还要与被比的事物“切类”。然而,象征却有所不同。一般说来,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例如,我们说“她可爱得像只小鸽子”,是比喻;但说“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便不是比喻而是象征了。这是因为前者是用“小鸽子”来比喻她的“可爱”,而后者的“鸽子”和“和平”却没有比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场·声音     
曾向一位智者讨教他对好新闻照片的见解,他提到了相当有意思的两个词:现场、声音。“现场”这个词,人们都熟悉和理解,但真正地要让照片传达强烈的“现场感”,决非易事;而把“声音”这个词用在照片上,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我们不妨用“现场”和“声音”这两个词,去“检阅”一张精彩的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4.
谁能想到,鸽子,竟是世界上一批早期的空中“摄影师”。1908年的一天,在德国克龙贝格城的上空,突然出现了一群奇怪的鸽子。这些鸽子的腹部都绑着一个半圆形的盒子——那是用于拍照的袖珍照相机(图一)。也许,就在人们惊异不解的时候,这些“摄影师”们拍下了世界上早期的一批空中摄影作品。这些鸽子的主人是一位名叫朱利叶斯·纽布朗诺的德国人。早在1903年,他就开始研究空中摄影技术,亲自设计和监制了用于空中摄影的袖珍照相机,精心“培训”了首批空中“摄影师”。五年之后,这批“摄影师”飞上蓝天,第一次把克龙贝格一座古雅庄丽的城堡的清晰照片摆到了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冷静的判断力摄影记者的任务是,把现实中的杂乱的形式给以条理化。他能够把出现在他相机面前的他所清楚地看到和理介的景物,组织和压缩限定在一部分现实景物里,从而在他的照片里清晰和明确地表现出来。他会利用强化的表现手法,使它有助于进一步阐述照片的含意。在照片里,他合理地运用某些形式的有关特征和强调重点,借以加强照片的内容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镜头是最重要的步骤。这一步骤明显地表现了摄影记者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许翠英 《大观周刊》2011,(35):103-103
1多媒体技术是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 多媒体技术是集各种信息载体,包括文字、符号、声音、图形、语言、照片或静止画面,以及活动影像于一体,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并通过屏幕显示、打印或传输,完成一系列随机性的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也称之为“多媒体计算机”。  相似文献   

7.
关于报纸要重视摄影报道的讨论由来已久。现在发出“总编辑、编辑不重视照片”的声音不是那幺强烈了,“两翼齐飞”的说法虽然不甚科学,但基本成为大家共识的局面也已大致形成。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报纸的摄影报道仍不能说已达到了一个较好的水平,不那么令人满意之处还是不少的——问题出在何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照片的新闻性不强;二是照片对新闻事件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挖掘得不够,或者说是照片未能使新闻本身的价值全面而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是以平面影像来表达新闻事实的.但平面影像的表现力不应该只是平面的。关于这一点。新闻摄影界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如人们熟知的“视觉冲击力”这一概念,说的就是对瞬间状态的平面记录如何给人以深刻的影响。再如,近年“深度报道”这一概念也已引入新闻摄影界。  相似文献   

9.
辞典是一种以条目为单元,逐条释义或提供有关信息,按一定方式编排和检索的辞书,具有语言精练、内容浓缩、知识密集、信息丰富等特点。图片是图画、照片、拓片的统称,图画以线条、色彩描绘事物形象,照片以照相设备摄取景物影像,拓片  相似文献   

10.
拍摄人物、风景照时,照相机的镜头和被拍摄景物相连成的直线与被拍摄景物的平面要取一个合适的角度,谓之摄影角度。不唯摄影如此,文字等新闻作品的采写者在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也很讲究“切入点”、“出发点”、“着眼点”,这也就是新闻采写的“角度”,简称为新闻角度。角度不好,“窈窕淑女”会被拍成“半老徐娘”,“奶油小生”会被拍成“半百老头”.新闻采写角度不好,“金光闪闪”的新闻事实会为“沙土”掩没。相反,新闻角度好了,可以小见大,收到事半功倍、滴水见太阳的奇妙效果。但凡事总有个“度”,过犹不及。如果把“新闻角度”强调过了它应有的“角度”,或者使“新闻角度”扭曲了它应在的“角度”,那就不是“新闻角  相似文献   

11.
影像“畸变”效果与观众“猎奇”心理李兴国影像“畸变”指正常的景物在摄像机镜头记录和再现过程中出现的超出正常视觉感受范围的一种变形或失真。人眼在平常的视觉活动中,重复接受“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的视觉信息,视神经经常处在被动接收状态,逐渐地失去了对各...  相似文献   

12.
摄影人都知道,除了平面的清晰度外,景深意味着三维物体成像后的清晰度。在风光或静物摄影中,为了保证前后景物的清晰度,不得不缩小光圈以至于牺牲焦平面内成像的清晰度。 到底要将光圈缩到多小才能保证我们希望的景物都清晰?多数人是借助镜头上的景深表。但如果你是一位经常拍摄风光,而且不是只扩5寸照片的人,就会发现,从景深表看已在清晰度范围之内的景物,放出来却不够清晰。这使我们很怀疑景深表的清晰度究竟是什么标准?它到现在还适用吗?  相似文献   

13.
刘艳 《传媒》2015,(2):79-80
动画纪录片是动画片与纪录片相融合的产物.判定纪录片真实性的标准是事物的存在性;纪实是影视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段,与真实无必然关系;纪录片属性的保证在于求真精神,动画纪录片创作继承了传统纪录片的求真精神.动画纪录片创作具有非影像化的真实题材, “虚影像、实声音”的创作特点.文章认为动画纪录拓展了纪录片的表现空间,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1仅有“自律”还远不够 随着摄影进入“数码时代”,影像真实性问题也凸显出来,一些影赛影展征稿细则中明确规定“不得改变原始影像”,但这种要求往往局限于“自律”而起不到真正的约束作用。若换之胶片相机,如果怀疑照片有假(指通过技术手段在后期制作中改变所摄影像),只需亮出底片与照片进行对照就行了。只是数码影像在拍摄、制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受程序化的处理,比如色彩模式、锐化、白平衡……因此也就难以说清楚有没有改变“原始影像”……  相似文献   

15.
论电视台音像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底片、影像、唱片、录音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16.
会展业声像档案是指在会展活动中以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是会展业档  相似文献   

17.
澎潮 《新闻前哨》2006,(10):77-77
新闻图片,是平面纸质媒体的“当家品种”之一,同时也是用影像手段深刻表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难点。[编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很多报纸出现了新闻照片小型化现象,或称“一栏照片”现象。什么叫“一栏照片”?这里特指对开四版报纸的分栏,这种报纸版面排版行通常分为八栏。所谓“一栏照片”,就是指照片在版面上(横向)只占一栏宽(或一栏半宽),也就是4cm至5cm的宽度。打个形象的比方,这样的照片也就像个火柴盒大小。  相似文献   

19.
作为给儿童阅读的期刊,题名日“小朋友”,那是再贴切、再好也没有的刊名了。它,充分地表现出这个刊物是儿童自己的刊物。如果这个刊物真正能够把它编成名副其实的“小朋友”,那一定会受到广大小读者的热烈欢迎的。如果编辑需要了解自己编的这个刊物好或差,作家需要知道自己写的作品优或劣,那么,从儿童文学范畴来说,儿童是最忠实的审判员,也是最公正的评论家。听听这一庄严的声音吧! 鲁迅先生说:“……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烦难。”这是  相似文献   

20.
李磊 《新闻实践》2006,(2):28-29
所谓播客,是POCTOAST的中文直译,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 最初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播客”网站为用户免费提供30M至100M的使用空间,“播客”可以用麦克风、电脑录下自己的声频版日记,然后传到自己的播客上。作者还可以选择与广大网友分享,网友通过下载、订阅“播客”到电脑和MP3,就可以收听了。说到底,播客就是用声音和影像来写的博客,目前为止受限于网络技术主要以声音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