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贯穿其间,渗透其中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正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改革、发展和创新的时代。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逐渐凸显出它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新理念、走进新课程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我自己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的点滴经验。  相似文献   

3.
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其中某些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一种融合古今教育优势的全新的“大语文”理念正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支持下,中学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正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本文分别从理论、实践操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维度,对新理念指导下在中学开设″研究性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以求理论和实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申银群 《现代语文》2010,(11):30-32
刘国正是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之后推动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代语文教育家,刘国正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他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多方吸纳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结晶,透射着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其中某些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一种融合古今教育优势的全新的“大语文”理念正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支持下,中学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正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本文分别从理论、实践操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维度,对新理念指导下在中学开设”研究性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以求理论和实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语文教学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和自然形态,是教育信息化催生的具有新理念、新视角、新内涵的语文教育。信息化语文教学是由传统语文教学发展、过渡而来,它不是传统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华丽外衣的简单嫁接,因为信息化的内涵不仅是技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的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曾于 1996年颁发初审稿, 1999年又在充分吸纳最近几年语文教育理论界的新思维和新成果基础上作了全面缜密的修订,以崭新的面貌问世并于今年秋季开学启用。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新大纲,是指导新教材编写、使用和语文素质教育实践之纲领,它不但具有宏观指导的高度,且富新旧世纪更替之际语文教育理念演变与发展的亮丽新意,成为语文教育新理念的高层次集中展示,全方位反映出新世纪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语文教育性质观:从基础工具到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对于语文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一部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 ,今秋将正式实施 ,小学、初中起始年级也将使用调整后的语文教材。语文新教学大纲 ,是21世纪语文教育的新起点。它的颁布和实施 ,对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 ,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学好、用好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 ,我们集中编发了这组学习新教学大纲的体会文章 ,旨在帮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 ,认识贯彻新大纲的意义 ,摈弃陈旧的教学观念 ,树立语文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 ,让语文教育运行在新大纲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构建了中考新理念。中考新理念必然引导复习新理念的构建,中考语文复习引入语文教育新理念已是呈大势所趋。复习新理念的构建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研究的问题。那么中考新理念下的复习新理念应该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构建了中考新理念。中考新理念必然引导复习新理念的构建,中考语文复习引入语文教育新理念已是呈大势所趋。复习新理念的构建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研究的问题。那么中考新理念下的复习新理念应该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因其废旧(科举)而终止了一个施行了1000多年的教育制度,又因其倡新(学)而开启了近代中国教育的新篇章,所以在中国教育史上地位特殊。从介绍近代以来至“新政”前的教育概况入手,通过对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特征、局限性及其原因的分析,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科举制度的废除,为近代教育和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发展扫清了最严重的一道障碍;《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官派出国留学和鼓励自费留学,培养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大才;新式学堂开设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推动了“新学”的传播,促进了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面对温家宝总理这样一个命题,作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确需要从所从事的这个类型教育角度去深入思考和探讨,这是历史的责任。应该说,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源于孔子、致力于经学。"学术型"教育链条唯大独尊的价值取向,以及明显的官本位社会心理色彩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更不利于应对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担当。积极设计一种学术(研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工种)教育并举并重、各路人才等值,多样多元化教育立交互通的系统性教育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建设职教的目标主体是行业企业,人才标准是行业企业说了算的合理机制体制等若干方面,可以说是在当代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不断引入,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材编写工作也亟需赶上改革前进的步伐。然而目前高职类教材编写存在不少弊端,尤其是高职口译教材现状不理想,整体呈现"数量少"、"取材杂"、"理念旧"、"定位乱"的现象。针对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尝试对高职口译人才目标进行正确定位,提出从三个角度"应用加活用"、"素养加涵养"、"证书加经验"出发,进行教材编写理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转变人才观、教育观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当前 ,我国经济形势和科教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这些新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人才观和教育观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翁史烈教授从新时期人才观内涵、工程教育的核心、营造大学的智力生态环境、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深化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多渠道筹资与多元化办学六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是翁史烈教授于 2 0 0 0年 1 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高教所所作演讲的录音整理稿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中高校职能引导农民观念转变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进步,但长期的小农经济思想在农村仍有残余,与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大局不和谐。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帮助农民改变落后观念,树立适应现代新农村建设的新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阐述了高师音乐教育应该如何面对新形势 ,树立新的培养目标 ,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思想的学习统一思想 ,更新观念 ,拓宽专业口径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莫过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变革,因为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高等教育思想的指导。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变化,涵盖了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方方面面,影响最为深刻的是高等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发展观和高等教育质量观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陈云作为中共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不仅对中共的自身建设、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他关于教育工作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即加大关注力度,促进教育发展;转变旧有观念,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地位,重视教师质量。新时期陈云的教育思想不仅有着特定的形成原因,而且对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职工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高校内部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利益关系呈现多元化,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学校管理者要探索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寻求新方法,包括高扬主旋律、义利结合、德法并举、寓教于改革,不断升华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掌握高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提高高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小学教师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老化,一些教学要领无法界定,新的教学相长技术不能熟练掌握,尤其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急需更新课程理念,适应课改需要。我区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适用型教材,专业教师缺乏,教学的软硬件跟不上,培训形式单一等,这一切都制约了继续教育的发展。本就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