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纲纪先生的美学体系坚持实践观点,打通中西马,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史中独树一帜,承前启后,推进了中国当代美学的跨越式发展。石长平博士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是一部系统、深刻地研究刘纲纪美学思想的专著,该书对于刘纲纪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把其美学理论研究与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方向和态势结合起来。这部书对刘纲纪美学思想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最全面、最系统、最完整的研究成果,也是研究实践美学的创新成果。它给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 ,刘纲纪作出了独特的探索。哲学上他反对各种形态的唯心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 ,坚持实践唯物主义 ;美学上自成一家 ,主张美是人类实践自由的感性显现 ;艺术理论上则认为艺术是对于生活情感的或审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刘纲纪作出了独特的探索.哲学上他反对各种形态的唯心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美学上自成一家,主张美是人类实践自由的感性显现;艺术理论上则认为艺术是对于生活情感的或审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刘纲纪是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哲学家。他在艺术理论、美学和哲学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艺术理论上,刘纲纪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传统中国画的理论纲领"六法",第一次从哲学高度研究艺术,提出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艺术的本质是美;在美学上,刘纲纪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的美学发展历史,继承和发展实践美学,提出新的美学思想——"实践本体论"。刘纲纪在哲学上的学术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践本体论",以"实践本体论"阐述和发展马克思的本体论学说,并把哲学上的"实践本体论"作为他的新美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阿垅在特殊年代所构建的现实主义诗歌美学,可以从人、诗、现实和情感四个维度进行讨论。人是纯洁的人,善良的人,能够参与历史和现实的创造的人,能够战斗的人,能够唱出战歌和颂歌的人;诗由人写,必须直接从生活的深海采撷并孕育成艺术的珠贝;现实是当下的现实,提供给人以行动的空间,人与现实发生血肉联系,生出诗歌作品;情感是诗歌艺术发生的美学基础,诗人的使命就是写出他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了他自己爱恨情仇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6.
"暴力美学"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与时尚和消费以及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内涵。本文从暴力美学电影到暴力绘画再到行为艺术中的暴力倾向出发,分析暴力美学产生的原因;它的背景及历史渊源;以及暴力美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审美意蕴。从两方面分析暴力美学的渊源。一是艺术史上从古至今都有对暴力美的表现和对暴力形式美的追求,二是暴力题材电影自身的发展和绘画艺术上的暴力美学的演变。最后指出暴力美学的艺术表现意蕴还在于它折射了人的一种生存状态;那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的需要;一种对现实的超越,从而得到精神的自由和艺术上的自我展现。  相似文献   

7.
实践美学是中国20世纪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的关学大讨论。李泽厚以"自然的人化"的实践观和历史"积淀"说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实践美学,并得以广为传播。朱光潜先生也提出了他的精神实践的美学观。蒋孔阳、刘纲纪和周来祥等人对实践美学思想发扬光大。到了20世纪90年代,张玉能、朱立元等人推进了实践美学的完善和发展。不过实践美学迄今仍然有局限和不足,需要修正和发展。我们要重视概括中国历代审美和艺术活动中的"实践"元素,特别是当代审美和艺术活动中实践的元素,重视从西方现代美学思想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提炼和借鉴相关的实践的内容和方法。当然,实践美学只是一个视角,只是一种解决一些美学基本问题的方法,不能解决美学的全部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扬州画派的美学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美学风格的角度,研究与总结了扬州画派在中国绘画发展中的艺术与美学地位,并提出了扬州画派的美学风格主要是艺术表现上的超逸性、艺术形式上的创新性、艺术情感上的深刻性和艺术品质上的市俗性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中国美学处于剧烈的转型之中 ,2 0世纪自这个世纪中叶到 80年代 ,以李泽厚、刘纲纪、蒋孔阳等为代表的实践美学逐步占据了美学殿堂的中心地位 ,这一美学流派是以正统意识形态为理论基础 ,又加上对马克思《手稿》的新认识而在新时期的中国美学界大行其道。此派美学在 80年代后半期受到刘晓波等人的冲击之后 ,其在美学界的核心地位开始受到质疑。如何改造、超越“实践美学” ?至 90年代生命美学、体验美学、形式美学、超越美学等纷纷出现 ,企图寻找一条改造、超越的新路 ,它们共同形成了“后实践美学” ,这是 90年代中国美…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美学分别产生于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罗马时期。先秦美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性、艺术对情感的表现性及善与美的教化性;古希腊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艺术对现实的再现性及真与美的功利性。中国的艺术哲学产生于魏晋时期,《文心雕龙》完成了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构。西方直到文艺复兴时代随着人性复苏、艺术哲学的发展,康德与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才得以诞生。中西方美学体系形成之展开方式虽有不同,但基本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个含蓄内向的民族,虽然中国美学的"诗言志,歌抒情"讲的是艺术情感的表达,但同时又要求艺术表现的情感,应当是耐人品味的美的情感,是含蓄的情感。既然不能够酣畅奔放直接表达,那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  相似文献   

12.
自李泽厚与刘纲纪两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禅宗美学"为中国美学的"四大思潮"之一以后,学术界对禅宗美学的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史。禅宗美学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毕竟起步较晚,因此还有许多问题来不及涉猎,还有一些"处女地"也来不及开辟。人们对禅宗美学的研究,较多的是从禅学(哲学)的视角和层面进行发掘和解说,而很少涉及禅门中人对文学艺术的主张和见解。至今,在中国美学史、中国绘画美学史、中国书法美学史和中国禅宗美学史等等的研究中,都未涉及禅宗绘画美学与书法美学。开展禅宗绘画美学史与书法美学史研究,可以拓宽禅宗美学研究(含美学基本原理与美学史研究)的范围,拓宽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含美学基本原理与美学史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3.
方法论问题并未引起中国现代美学的普遍重视,朱光潜恰是极少数具有方法论自觉的现代美学家之一。朱光潜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其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批判与综合的折衷方法、情感体验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跨文化比较与中西融合的方法、艺术经验的对比阐释法。  相似文献   

14.
本认为,实践美学作为一个派别是由不同美学家的不同探索共同组成的,它是由不同声部组成的合唱,因此,正确地对待实践美学应该在看到它的共同原则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它的不同代表之间的不同探索与不同道路,这样才能显现其多重维度与多重意义,也才能为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这里,本选取李泽厚与刘纲纪两位先生为代表,比较他们在实践美学这个大系统内的不同探索,以显现实践美学的丰富内容与多重可能,章最后还将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以仁学为基点,以情感为主体的美学思想,将人性与心灵,理想与实现俱化入审美追求的流程中。孔子是从仁学出发去考察审美和文艺问题的。他之所以重视审美和文艺,是因为审美和文艺在人们为达到“仁”的境界而进行的自我道德修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孔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美学传统的表成与美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实践美学作为一个派别是由不同美学家的不同探索共同组成的。它是由不同声部组成的合唱。因此,正确地对待实践美学就应该在看到它的共同原则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它的不同代表之间的不同探索与不同道路,这样才能显现其多重维度与多重意义,也才能为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这里,本文选取李泽厚与刘纲纪两位先生为代表,比较他们在实践美学这个大系统内的不同探索,以显现实践美学的丰富内容与多重可能。文章最后还将就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凤坤 《时代教育》2012,(9):234-235
歌唱艺术的情感表现问题是声乐表演理论中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很多学者从自身经验出发给出过较多理论建议。然而,由于声乐美学发展时间较短,从声乐美学的视角审视歌唱艺术情感表现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试图以声乐美学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歌曲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和谐统一为逻辑对歌唱艺术情感表现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对艺术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进行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宗白华发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两种不同的美的形态:“初发芙蓉”与“错采镂金”的美,认为它们代表了中国人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这两种类型的美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美学效果,也是宗白华所理解的人类美感的差异性所在,它们多表现干诗歌、绘画、工艺  相似文献   

19.
刘莉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161-162
尼采是现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许多美学大家.他有着以艺术拯救人生的美学观.他的美学观点要求人们正视现实,在不完满中求艺术的完满,重视艺术在现实人生中的作用.<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美学的真正诞生地.本文从<悲的诞生>出发,试探析尼采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音乐美学是一门年轻而又古老的学科。说它年轻是因为“音乐美学”这个词首次出现在十八世纪末;说它古老是由于早在我国春秋战国之时,就出现了《乐记》这本音乐理论专著。那么,什么是音乐美学呢?简言之,音乐美学就是“音乐美”的学问。除此之外,研究音乐与外界的关系,如音乐与现实、生活、社会,特别是与人的情感关系,则可称为音乐的美学。要弄清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最好从它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来进行分析。首先,音乐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分支,一个部分。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着重研究人对现实,特别是对艺术的审美关系,它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