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备受社会广大群众的关注与喜爱,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为此,本文将以群众文化发展作为出发点,全面分析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广场舞蹈已经成为最受大众青睐的社会音乐活动。在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引导下,广场舞蹈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城市特殊的文化符号。广场舞的开展为全民的艺术修养、情操陶冶以及全面健身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大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从五个方面对广场舞的开展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分别从加强身姿的灵动性、增强人体的机能素质、缓解大众的心理压力、塑造身姿的形态之美、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等层面进行了总结,以加强广场舞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广场舞是集民俗性、健身性、群众性为一体的体育舞蹈,它的暴热已彰显其价值。广场舞蓬勃发展之际也遇噪音扰民等诸多问题,面临生存危机。如何积极引领和管控,使广场舞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的享受就更加迫切。本文就广场舞的价值意义、多元社会文化、特征等进行分析,以求社会大众能正面理解广场舞。  相似文献   

5.
这个后奥运时代,一种新兴的产物——广场舞,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在此期间,中国社会也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亚文化——广场舞文化。广场舞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现在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流传广泛。本文以合肥市的一个广场舞团队——合肥克拉玛依艺术团为例,从广场舞发展出现的瓶颈,以及出现的原因和最后的解决办法,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好处等方面来介绍广场舞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老龄化、快速城镇化的复杂社会背景下,广场舞在全民健身热潮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景观。广场舞是时代的产物,是广场文化的代表,逐步发展成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文章以广场舞的兴起为切入点,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全民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是广场舞发展的基石;老龄化和城镇化的社会背景为其发展推波助澜;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文明病的侵袭是其发展的动力源;场地弱供给,健身及社交强需求是其发展的催化剂;新兴媒体优化广场舞的传播环境,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厘清广场舞风靡的原因,为广场舞的治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广场舞是一项群众自发性的集体运动项目,主要以锻炼身体、身心娱乐、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健身活动,广场舞深受广大中老年人的喜爱,广场舞的发展与广场舞文化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广场舞文化现象离不开社区文化,它是社区文化的产物,我国广场舞文化与社区文化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背景下发展与创新,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效应、相互渗透,也是社会主核心价值的本质体现,本文对广场舞文化与社区文化相互效应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群众对健康需求也在不断加强,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特别是广场舞蹈集娱乐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特殊的表演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了解赤峰市广场舞的原始动作,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研究广场舞动作演变的历程.合理有效的对广场舞进行管理,发挥广场舞健身作用,体现广场舞的健身价值,让广大市民永保健康活力.分析影响赤峰市广场舞发展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让广场舞动作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健身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中,人民群众是广场舞的参与者、传承者与推广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场舞更加表现出趋新性。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对广场舞进行解读,观照其作为生活文化的本身,更挖掘其得以传播、流行的心理机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社会与生活。  相似文献   

10.
自国家颁布和实施《全面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全民健身工程活动蓬勃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各种健身娱乐活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场舞的特点、健身价值及作用进行分析,使广场舞爱好者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这项运动的健身价值,以便科学地进行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广场舞的基本功能;论述了广场舞在城镇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价值;研究了目前广场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最后研究了广场舞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童伟  黄勇 《林区教学》2014,(9):109-110
近年来,广场舞受到了全国大众的欢迎,在多数城市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结伴在公园和广场上跳舞,由于跳舞的人群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导致许多年轻人群对这一休闲运动项目产生了误解,认为广场舞是中老年人的健身娱乐方式,实际上广场舞对年轻人群来说同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基于此,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现代年轻人群的生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参与广场舞给年轻人群带来的健身价值和健心价值,从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广场舞的行列中,以达到改善年轻人群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精神世界的丰富.近年来,广场舞在我国社会发展迅速,流行地域大,锻炼人群众多.本文从舞蹈发展、全民健身、社会和谐的角度,通过对湖南浏阳地区广场舞开展场所、参与人群、数量规模、内容种类及广场舞的形成、发展现状及特点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促进地方性广场舞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进一步推动广场舞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弘扬体育运动,倡导全民健身"的号召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广场舞的队伍中,一时间国内掀起了一股学跳广场舞的热潮。而今,各大城市,广场舞已经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不论职业,只要喜欢都可以在广场上尽情地跳舞。广场舞不仅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从休闲社会学的视角首先指出广场舞流行的三个原因,即集体性休闲空间的匮乏,"社会乡愁"的隐喻表达和公众休闲技能的匮乏;进一步分析了广场舞争议的实质是广场舞爱好者与周边居民争夺休闲权和休息权的斗争;最后提出拓展休闲空间,加强休闲教育和完善休闲政策的广场舞争议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释了广场舞能跳遍大江南北的驱动因素,并扼要分析了广场舞持久盛行的社会助推力量、以及大众的娱乐倾向和娱乐心理习惯;剖析了广场舞盛行所折射出的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深刻变化、以及中老年人对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所持的态度与精神追求;解读了信息社会中人们不可避免遇到的种种困扰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探究了民俗体育视角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蕴含的多重民俗体育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凤阳花鼓具有底蕴深厚的历史价值、全民健身的体育价值、“五育并举”的教育价值、地域特色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承人的断层、传播方式的局限、民俗体育价值研究不足、社会关注度的缺乏等情况,是凤阳花鼓民俗体育价值的现代传承遭遇的诸多困境,值得我们警惕。通过挖掘历史、文化、体育价值,创新推广方式,探索凤阳花鼓与现代艺术、音乐、舞蹈、体育等的融合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凤阳花鼓,增强在年轻人群中的吸引力;培养传承队伍,开展数字化保护,保障老艺人、培养接班人,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凤阳花鼓成为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标杆;创编广场舞,服务全民健身,创作具有凤阳花鼓特色的健身广场舞,使全民健身活动具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文旅交融、五育并举,打造凤阳花鼓的文旅IP,依托高校智力资源,探索一条民俗体育文化与高校合作的新路径,让这朵“东方芭蕾”之花更加绚丽地绽放。  相似文献   

18.
<正>体育总局为广场舞"立规矩"2017年11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广场舞健身活动依然存在场地不足、噪音扰民、管理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发生了健身群众抢占活动场地的冲突,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通知》要求:一、多措并举增加广场舞健身活动场地供给;二、严格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行为;三、切实加强广场舞健身活动组  相似文献   

19.
<正>没有什么能阻挡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近年来,广场舞迅速蹿红祖国大江南北,大有越跳越High之势。广场舞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的精神文明程度和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笔者以"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看一怎么办"为研究路径,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观察广场舞发展的现状,思考广场舞迅速发展的原因,讨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广场舞,并为广场舞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民健身的推广以及群众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广场舞的发展遍及城乡,.在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背景下,民间舞蹈资源在广场舞中的开展成为未来广场舞发展的新趋势.本文立足于广场舞发展中全民性和民族性的新要求,对淮安民间舞蹈资源在本地广场舞中的发展进行相关调查,对影响淮安民间舞蹈资源在广场舞中的发展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对淮安民间舞蹈资源在广场舞中的推广和持续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