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在教学中存在许多误区。文章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是帮助大学生成长、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贯通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安排有心理学背景或接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教师讲授,旨在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相比较于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只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治,而忽视积极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训和潜能的提升,为此而急需积极开展相适应的积极心理学教学.本研究主题则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生态教学模式探究,目的是使这种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良性的影响.研究方法为课堂上开设成功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等课程;课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素质拓展训练及朋辈辅导.课堂上通过采用体验式教学构建了生态课堂,课后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大学生进行辅导与潜能开发.通过研究证实这种积极心理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生态教学模式,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4.
吕利敏 《科教导刊》2020,(3):171-172
由于当代大学生常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高校都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结合积极心理学内容对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自我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教学实践,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探索分析。在梳理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积极力量的三个方面: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以及积极的机构,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课程评价、课程设置等方面构建积极的课程体系,使教师从课程的各个环节,注重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积极人格,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以传统的病理性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这种教育极大地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进行探究,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手段,以期促进学生终身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云飞  向燕 《广西教育》2014,(19):96-97,131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结合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杨民  杨立红 《文教资料》2006,(15):21-22
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当前高校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教育手段。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较低,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能的真正提升。本文从课程教学目标、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在完善高校课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核心方法,这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构建起到关键的作用。基于此,首先简要指出积极心理学的意义,然后对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严重,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了高校教育过程中的重难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至今已经发展了30多年;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以预防为主,以解决少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目标,忽略了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能够实现全体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将系统分析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积极心理学构建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方法的主要渠道,也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有效方式之一;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能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为更好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论文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能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3.
目前各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如何进行教学才能真正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塑造健康人格是个敕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发展的关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非专业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块、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对策,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培养知识丰富、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高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标,随着学生主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心理学教育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对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高校心理教育的机构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档案建设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培养完整的人。罗杰斯在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实践经验。本文通过对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的分析,探讨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新的思路、内容、方法以及渠道,以期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74):11-12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展开的教育,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他们的人际沟通方式、自主意识、创新思维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立足生命教育,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步骤,弥补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理论,其在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积极心理学进行概述,进而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我国高校的一门公共课,在教学上存在8种偏差:课程学科化,学生教材"教参化",教学目的重甄别轻关怀,忽视社会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脱离学生日常生活,教学案例"病态化"和"分裂化",教学形式偏理论,课程设置单一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统领整个教学,增加社会心理健康内容,明确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活动化,课程设置系列化,课程教学与心理咨询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特点、课程模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教学时数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有效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