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实施,旅游业作为中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拉动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中部地区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将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对中部六省间旅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潜力分析,进而探讨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梯度推进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贯彻,区域经济发展很快.在新世纪,西部地区受惠于大开发战略,今后的发展速度肯定会快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虽然失去了政策优势,但凭借其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发展惯性和全国所取得的相对竞争优势,今后仍然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所以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中部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下降,在宏观经济格局中出现"中部塌陷"现象,而与经济联系最密切的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也因此存在一个如何保持原有水平并赶超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我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一环。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部地区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在政策、资金、师资、规模、所处地位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中部地区的高职教育要深刻理解“强”的内涵和特征,密切联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对待环境约束,充分发掘自身优势,配合“中部崛起”的战略实现。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中部塌陷“现象.为此根据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中部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了客观判断和定位,分析研究了中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具有的基础和环境,提出了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积极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维系四方的区位和资源、市场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强化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联合协作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实现由注重地区比较优势到积极创造竞争优势的突破,实现由跟进式发展战略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突破,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破,在推进中部崛起的过程中促进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符合六省共同区域利益,中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地域条件和合作潜力,通过有效的合作模式,制定开发战略、优化地域旅游系统、统一规划、分工开发、优势互补,联合进行旅游市场开拓及促销,合作建设区域旅游交通通信设施等措施,以中部地区旅游合作促进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6.
根据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遵循地区经济直辖市发展的原则,提出了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非均衡直辖市发展战略。目的在于通过优先发展区位条件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乌鲁木齐和库尔勒,在增强自治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带动和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经济圈建设,加速中部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快速提升中部地区集团竞争力、实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上.造成县域经济滞后的原因之一,就是西部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落后于东部.为此,本文在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贡献的关系,以及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职业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东部经验、完善西部职业教育,以进一步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和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以长江与南黄海交汇处的南通市为例,分析了以淤泥质海岸为主体江海交会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内部差异形成的要素,以及此类地区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动力机制。论证了新一轮沿海开发和空间结构重构中,该类地区以沿江沿路经济轴带为基础,实施陆海统筹、江海陆协同发展的必然性。提出要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在不同区域利用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实施发展战略,打造区域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实现区域空间均衡发展。力图从一个侧面探讨大的江河与淤泥质海岸交汇处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首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简单线性加权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和劣势。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地域差异化明显,就总体排名来看,呈现东部地区强、西部地区弱特征,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11.
从制约海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出发,找出与其他地区区域竞争力的差距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决定海南区域竞争力的优势条件与潜力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背靠泛珠,面向东亚"、"一省三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在提出新发展战略的同时,应做好新旧发展战略的协调与统一,使立足于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基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重要思想,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沿海到内地波浪式地展开。但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各个地区在取得不同程度成就的同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却一度不断扩大,区域发展严重失衡。依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包括"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在内的一系列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初步遏制了中部和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1—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软件实证研究发展入境旅游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国家整体层面上,发展入境旅游对地区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从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发展入境旅游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同样存在上述正向影响关系,但中部及西部的这种正向影响不如东部地区明显。针对上述问题,东部地区应积极开展入境旅游,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部及西部地区应该在发展入境游的同时,积极鼓励并推动国内游刺激地方消费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实行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政策的一段时间后,又实施了西部扶贫和大开发的政策,于是,中部地区出现了“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的“中部凹陷”现象。论发展水平,中部比不上东部;论发展速度,中部比不上西部。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是: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和总体发展水平不仅大大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发展势头和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也低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海开发必须破除本位主义,沿海三市应建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立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合作.文章分析了江苏沿海三市区域合作的资源基础和优势,指出区域合作存在的诸多难题,并从港口与城市建设、现代物流业与交通网络建设、沿海旅游开发、加强生态协作形成科学合理的沿海生态链等角度,提出沿海三市合作与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梯度产业发展与转移理论的观点,国与国之间、国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均存在梯度差异和产业转移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国东南沿海与东北和北部沿海以及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同样存在经济梯度差异,并由此带来了区域产业转入模式和转出模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甘孜藏区受地理环境制约、经济滞后以及民族特殊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教育发展一直与东部、中部、沿海等发达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甘孜藏区基础英语教育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学历偏低,综合能力较差,人才流失严重等等问题。根据现状,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些许策略,以期为甘孜藏区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顺利改革与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在国家实行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政策的一段时间后,又实施了西部扶贫和大开发的政策,于是,中部地区出现了"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的"中部凹陷"现象。论发展水平,中部比不上东部;论发展速度,中部比不上西部。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是: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和总体发展水平不仅大大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发展势头和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也低于西部地区。这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教育领域。在全国建立  相似文献   

19.
2014年,我国各省份及不同区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规模、结构和素质有了显著改善,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多个指标方面,东部地区优势明显,西部地区也有很大改善,但中部地区相对滞后,尤其是平均工资水平最低。建议提高认识,缩小区域差异,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探索多主体合作培养机制,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养与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心城市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连云港是我国沿海中部地区最主要的海港城市之一,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文章分析了连云港建设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并对连云港建设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条件进行SWOT分析.研究认为,连云港应充分发挥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城市经济内核,加快完善重大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区域战略合作,建设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中国沿海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