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哈尔滨市委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解决问题时要主动"降两级",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在谋发展战略时,要把自己"升两级",立足长远思考问题,在"俯身""抬头"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俯身抬头"转作风,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方法,立意深远,内涵丰富,令人耳目一新,打开了解放思想、释放活力的观念之"闸",新闻工作者如何才能做到思想与行为"双达标"?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练就"俯身"与"抬头"的本领。  相似文献   

2.
"俯身抬头"作为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无疑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进程中找到的一把"钥匙",解决了新闻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站在什么视角写新闻和用什么样的新闻满足党和人民的需要等根本性问题。本文提出,一线新闻记者,要想做好新闻采写工作,就要学会"俯身抬头"。  相似文献   

3.
关于"数字化城市交通"结构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茵  唐祯敏  钱大琳 《情报学报》2002,21(3):308-313
本文主要介绍了构建“数字化城市交通”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概念 ,提出“数字化城市交通”的结构框架 ,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化城市交通”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根据中宣部等四部门《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的意见》,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热潮,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本文作者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对如何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贯彻落实"三贴近"要求,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由"谢朝平事件"到宜黄拆迁事件,再到"李刚门",网民围观的范围已然伸向了政治权力领域,出现了网络时代的"围观政治学"现象。本文从布迪厄的实践语言理论出发,分析语言在网络时代围观政治过程中从开始、冲突至事件消解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当事者、围观群众与事件处理者是如何达成"合谋",最终消解群体性事件的。认为网络时代的"围观政治学"现象,是一种政治的进步,同时也是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应给予积极肯定与引导。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自此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正式拉开大幕。对于从事农业新闻的电视记者来说,深入农村基层采访本是常态,可是如何转作风、改文风,采访、写作如何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农民朋友们的共鸣呢?本文将阐述"跑农村"的记者在"走转改"中应该把握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7.
李盛楠 《今传媒》2013,(6):36-37
媒体微博在2012年取得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报媒体开设微博,试图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如何增强地方党报媒体的官方微博在网民中的影响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发展较为成熟的"@广州日报"和刚刚起步的"@河南日报"进行对比内容分析,试图找到地方党报媒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windows自带画图程序和word程序处理科技期刊中的插图,以及如何用"PrintScreen"键、"画图"工具和Photoshop软件相结合处理科技期刊中图的方法,各种方法综合使用使得科技期刊中的图形处理起来更加简便,对美化科技期刊插图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正确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入手,就如何采写好新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先对"大"与"小"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然后分析了把握"大"与"小"关系对于采写好新闻的重要性,最后就如何把握"大"与"小"、采写出好新闻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够对报纸新闻的创新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这也是新时期对新闻工作者的具体要求。作者以央视和湖北电视台"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为例,深入分析新闻工作者如何践行"四力",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经历从精准扶贫到"绣花"扶贫的关键时期,各地均在"绣花"上下功夫,积极啃"硬骨头",如何写出社会广泛关注、受众喜闻乐见的扶贫报道,新闻媒体记者需要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同样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本文以新华社近期的一篇引发社会广泛反响的报道为例,剖析扶贫报道形成社会热点的"密码",探究其新闻性和思想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给新时期扶贫报道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肖江 《记者摇篮》2007,(11):18-19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不仅是指导我们备战和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根本理念,更是指导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在奥运会新闻大战"的文化碰撞中,如何融合  相似文献   

13.
"你的脚下沾满多少泥土,你的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走转改",不是一种任务、一种号召。它是新闻工作者一种责任、一种态度、一种需求。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是来自一时之功,而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在深入践行"走转改"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如何沉下去,静下心来,采写出有用、耐读、感人的新闻,苏州日报社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作”与"做”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玲  陈燕 《编辑学报》2001,13(4):243-243
"作”与"做”这2个字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在口语中,由于"作”与"做”发音相同,而无须区别使用,但在书面语言中,要想正确使用"作”与"做”就比较困难了,往往出现两字混用和错用现象.这给我们编辑加工、校对文稿带来诸多不便.那么,如何正确区分和使用这2个字,从而避免写作和出版物中的错用呢?  相似文献   

15.
陈东兴  卢秀梅 《今传媒》2011,(4):122-123
系列报道是一种深度报道,可为观众提供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来龙去脉,但区县级基层电视台在做深度报道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从确定选题、前期策划、转变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系列报道,使系列报道真正达到"形"、"质"结合,有"系"、又有"列"。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本文以《"我们就是她的腿!"》新闻连续报道为例,探讨了新闻记者如何用真情讲好新闻故事,让传播更有"温度",以期提升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更好地为新闻事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互联网掀起了一阵"萌"风热潮,"萌"文化在年轻群体中引领了新一轮的潮流。对此,一些商家顺势而出,推出了一大批带有"萌"属性的商品,一种新的文化产业经济业态——"萌经济"应运而生。基于"萌"文化的审美背景下,以网红产品——星巴克"猫爪杯"为研究对象,先描述"萌"文化的兴起和"猫爪杯"的流行,再从"撸猫"文化盛行下的刺激消费、满足消费者情感诉求的营销模式、小资生活的精准定位与炫耀性心理等方面详细分析"猫爪杯"流行的原因,最后分析"猫爪杯"的成功对带动"萌"经济发展的启示,从而由点及面地探讨一种文化的生成及其经济的推动力,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文化产业的创新激情,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主流网络媒体新闻评论如何引领舆论,如何将宣传属性和网络属性有机交融,如何进行议题设置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值得思索和探究。"宛新平"是中国安徽在线网站设立的网络新闻评论专栏,在栏目定位、话题设置、传播成效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时下的一些电视新闻报道中,由于墨守成规、视角单一,报道出现"扁平化"的硬伤十分普遍。报道"扁平化"表现在哪里,如何克服这种采访写作弊病,使报道做到时间新、事件新、思路新?本文结合实践中的大量例子,分析如何提升报道视角的"聚变"效应,让电视新闻精彩起来。  相似文献   

20.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5个方面,就报纸副刊编辑如何做到"眼力""手力"兼备,办出一份具有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文化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服务性的报纸副刊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