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运作的不断介入,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媒体对公众的“引导”作用似乎有弱化的倾向,而“迎合”甚至“媚俗”之风日渐盛行。特别是个别媒体无原则地利用隐性采访作为采访的重要手段,背离了媒体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新闻媒体不能单纯追求卖点和轰动效应,进行隐性采访必须考虑社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运作的不断介入,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媒体对公众的"引导"作用似乎有弱化的倾向.而"迎合"甚至"媚俗"之风日渐盛行.特别是个别媒体无原则地利用隐性采访作为采访的重要手段,背离了媒体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新闻媒体不能单纯追求卖点和轰动效应,进行隐性采访必须考虑社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曾彤 《新闻界》2003,(4):21-22,24
新闻媒体的性质及其社会角色,决定了媒体在传播信息、实施舆论监督时,极易卷入侵权纠纷中。过多的新闻官司,不仅干扰媒体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媒体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由于侵权而引发的官司,已是媒体必须认真对待的严峻问题。本文将就媒体当前最容易涉及法律纠纷的主要方面作一简要的分析,包括:隐性采访,公民名誉权及隐私权,著作权,对未成年人的报道与犯罪报道等问题。一、关于隐性采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的《广播电视辞典》(1999年版)对隐性采访定义如下:“隐藏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  相似文献   

4.
尴尬生存:隐性采访的历史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迎合了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有着特定的历史作用。隐性采访不仅使报道更加深入、有现场感,而且成为“揭露黑幕”的杀手锏、成为“新闻监督”的利器。  相似文献   

5.
王保华 《记者摇篮》2009,(2):64-64,63
隐性采访在媒体的一些揭露性的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隐性采访”如果运用得好,往往会采访到显性采访得不到的较有价值的新闻,在使用隐性采访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记者必须坚定一条信念:“守法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底线,隐性采访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王越 《新闻传播》2016,(4):83-84
社会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记者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取一手资料,采用了隐性采访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因为其隐蔽性,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但如果电视新闻记者不能把握好隐性采访的"度",不仅不能实现新闻的价值,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文根据隐性采访的特点,分析了在隐性采访中把握"度"的重要性,并说明了记者应当把握好哪些"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记者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取一手资料,采用了隐性采访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因为其隐蔽性,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但如果电视新闻记者不能把握好隐性采访的"度",不仅不能实现新闻的价值,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文根据隐性采访的特点,分析了在隐性采访中把握"度"的重要性,并说明了记者应当把握好哪些"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在调查性报道中采用了隐性采访这一非常规手段。本文分析了调查性报道和隐性采访的渊源,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当前"隐性采访迷恋"现象的原因,以期引起对隐性采访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隐性采访作为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所运用。隐性采访获得的信息独特而真实,受到了受众的欢迎,但也遭到一定的非议。本文从隐性采访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开来,就如何把握隐性采访的度这一课题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隐性采访这种采访方式已经成为众多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必要和有效的手段,如《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等媒体所取得的一系列批评报道的成功,大多得力于偷拍偷录的巧妙运用。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是公众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真实、准确的消息既能满足公众的现实需要,又有助于促进人民管理国家事务权利的实现,因而受到民众的欢迎,这就是隐性采访正当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隐性采访的正面作用 (1)隐性采访可以获得客观真实的原始新闻素材,从而帮助媒体促进舆论监督。作为媒体传播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揭露丑恶,追求公正,实施舆论监督,批评性报道是实现抨击的最有力手段。但是.众所周知,批评报道要获得的第一原始新闻素材,往往是很不容易的。于是,隐性采访得到记者普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正隐性采访的新闻报道以其直观迅速、真实可信吸引读者眼球,国内越来越多的媒体青睐隐性采访这种采访方式,媒体记者各显神通深入新闻现场报道。然而,我国的社会法制已日益健全,权利界限也越来越清晰,"隐性采访"的合法性业内外一度也是争论不休,记者因隐性采访造成新闻侵权吃官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而,在隐性采访中如何规避新闻侵权,业内人士也越来越重视。所谓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  相似文献   

13.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借助照相机、录相机、录音机等采访工具,秘密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活动。对媒体和记者来说,隐性采访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与可读(看、听)性,获取了显性采访难以获得的信息和材料,新闻价值较高。时下,隐性采访作为挖掘深度新闻、寻找独家新闻的有效手法为越来越多的媒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韩放 《记者摇篮》2006,(8):30-30
隐性采访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事实真相,采集到公开采访无法了解到的新闻事实,揭露大量腐败、黑暗的社会现象,满足受众知情权及其对媒体惩恶扬善的心理期待,赢得了百姓的掌声和记者们的喜爱。但隐性采访也存在法律及道德上的悖论,只有对其进行规制,才能使隐性采访合理有序发展。一、隐性采访的限制1、记者伪装身份进行隐性采访应慎重。伪装身份意味着欺骗,应当不得已而为之。只有当欺骗比起对方的卑劣行径是微不足道的,揭露这些卑劣行为对于公众极为重要,通过公开采访又无法获得相关信息时,隐性采访才可以认为是正当的。记者不能伪装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新闻界,由于受众阅读期待和追求报道真实性的驱动,隐性采访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成为某些媒体的“镇山之宝”。记自然是满心欢喜,而学院派的研究则从权利与义务的对等、隐私权的保护和诸种利益之间的平衡等因素出发,提出对隐性采访应该加以若干限制,隐性采访应该有自己的实施底线和应遵从的原则,但同时也提出:对于在公开场合中活动的人可以使用隐性采访这种采获新闻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眼下,各媒体对社会新闻采访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从版面上看,“现场”、“直击”等报道特别受到读者青睐。因此,目击式、体验式等隐性采访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作为一种并不新颖的采访报道形式,隐性采访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扬长避短?采访过程中如何无限地接触到新闻事实?报道技巧上如何再现新闻现场?如何折射事实背后的深遂内涵?面对新挑战隐性采访故名思义,在采访中不暴露记者身份,而是以一名普通社会成员的视角参与、观察、感受,它突出的特点是目击第一现场,体验客观过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记者采访手段趋于电子化,伴随着网络记者的…  相似文献   

17.
在自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信息资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各种类型自媒体的社会信息互动与交流,客观上为深度报道提供了信息资源拓展的途径。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可以从自媒体传播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媒体传播信息的不足和局限性,主流媒体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一线采访、严格审核的原则,保证进入报道内容的各种信息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正确性、深刻性和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自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信息资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各种类型自媒体的社会信息互动与交流,客观上为深度报道提供了信息资源拓展的途径。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可以从自媒体传播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媒体传播信息的不足和局限性,主流媒体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一线采访、严格审核的原则,保证进入报道内容的各种信息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正确性、深刻性和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闻媒体的性质及其社会角色,决定了媒体在传播信息、实施舆论监督时,极易卷入侵权纠纷中.过多的新闻官司,不仅干扰媒体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媒体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由于侵权而引发的官司,已是媒体必须认真对待的严峻问题.本文将就媒体当前最容易涉及法律纠纷的主要方面作一简要的分析,包括:隐性采访,公民名誉权及隐私权,著作权,对未成年人的报道与犯罪报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周甲禄 《新闻传播》2005,(12):34-36
在媒体的舆论监督中有一种采访方式现在经常用到,这就是记者为了获取公开身份无法采访到的信息,不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并隐瞒职业身份或假扮其他身份进行的采访。这种采访方法被称为秘密采访(有的人又称为隐性采访,隐身采访,暗访)。广播电视媒体的一些重要调查采访大量运用的就是秘密采访,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报道许多都是在秘密状态下拍摄的。一些报纸还开辟了暗访专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