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中国纪录片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9年研究成果,该报告从纪录片频道、纪录片栏目、纪录片节目、纪录片市场状况、问题与对策五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是广播电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纪录片的生产、制作及播出效果备受业界关注。纪录片生产制作能力成为业界衡量媒体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今天大众传播时代逐渐向小众化、专业化迈进的过程中,纪录片的市场价值成为业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对于纪录片内容创新和市场化探索的研究已经蔚然成风。作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传播学、营销学理论、方法和纪录片的营销现状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阐述了纪录片营销创新对于纪录片市场做大做强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纪录片市场化过程中主要问题剖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认为做好纪录片营销是纪录片市场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做好市场分析、细分受众市场、增强销售能力等创新营销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纪录片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论述了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纪录片中心的价值与意义。以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为例,介绍了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思路、发展定位和多样化纪录片服务实践、服务现状,总结了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纪录片中心、开展纪录片新型服务的基本经验、机遇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在影视艺术中可以说是最老的形式或品种。对于纪录片的研究,也有长远的历史了。但是,对于中国电视界、电影界来说,探讨纪录片的创作规律的理论研究做得很不够,以致有不少摄制过许多纪录片的人,却自认为对“纪录片是什么”搞不太清楚;教育、理论界也有人甚至认为纪录片没有理论。鉴于此,我们摘编了国际、国内纪录片学术界有代表性的论述。我们删繁就简,不妄加评判,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兴动  陈宇翔 《传媒》2018,(5):82-84
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而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纪录片创作方式的变革,"微纪录片"这一新的样态应运而生.同时,创作方式的变化也对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微纪录片"这一新的纪录片类型为研究主体,从微纪录片的创作特点以及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优势与引导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1992年12月1日至3日,“上海电视台国际部纪录片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与会学者对于上海电视台国际部纪录片创作多年来逼近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普通人的生活给予高度评价。研讨会由上海广播电视学会、中国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有限公司、中国电视学研究委员会、北京广播学院纪录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与会代表认为:上海电视台国际部在纪录片创作方面成绩极为突出,这样集中观摩研究地方电视台一个部门的纪录片作品,在我国电视界  相似文献   

7.
3月10日至12日,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和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纪录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电视纪录片研讨会”。来自北京、辽宁、河北、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市的专家,教授、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从事电视纪录片拍摄的实际工作者4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近几年来,在我国电视屏幕上,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纪录片的创作实践,已经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因此,很有必要对纪录片的地位、作用、特性及创作规律作深入的探讨,很有必要对纪录片的创作观念和创作经验进行交流。这次研讨会,就是为了上述目的而举办的。  相似文献   

8.
2012年度中国纪录片理论研究热度不减,学者们从《舌尖上的中国》、《春晚》等热播纪录片的个案研究中探寻纪录片的发展方向;纪录片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民族身份认同、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和意义越发引起重视;纪录片创作的技术手段越发先进,但须用之有度;纪录片频道和纪录片栏目作为纪录片传播的平台,优势与不足并存;目前我国纪录片市场的发展尚不充分,学者们探究其困境及产生原因,展望其发展前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聂欣如 《新闻大学》2021,(7):107-118
纪录片研究的"伦理学转向"是21世纪到来前后在西方产生的一种纪录片理论.在这之前,西方已经有了关于纪录片本体"客观性"的争论,一些人认为纪录片并无"客观"可言;"伦理学转向"则更是把如何对待个人作为了纪录片的核心问题,并以之批评传统的纪录片作品,进而试图重新定义、规划纪录片.这样一种由后现代主义思潮而来的纪录片理论,完...  相似文献   

10.
钟夏泉 《视听》2016,(12):7-8
新媒体环境具有开放、自由、互动的特征,中国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下接受着挑战与机遇。中国纪录片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必须建立自身的独特品牌,并广泛传播。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挑战、中国纪录片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如何进行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建设等方面,对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建设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纪录片是中国传媒大学(前身为北京广播学院)几代人潜心研究的学术领域。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传媒大学的纪录片研究一直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拥有一大批纪录片研究界的权威专家和著名学者,培养了众多纪录片优秀人才,蔚为大观。2010年11月,新建立的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立足国家级重点学科新闻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的学科优势,整合政界、业界与学界多方资源,汲取、传承前辈们的文化积淀,以国家高度、学术品格、人文意识为指南,用中国的视角对纪录片及相关领域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12.
李莉  周晨 《现代视听》2013,(3):52-56
以大量经典纪录片影像资料分析入手,分析总结了纪录片当中的动画部分,即纪录片动画的概念、分类和深入的传播效果分析以及传播影响,希望对纪录片运用动画研究发挥一点筚路蓝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的品牌化构建在当下中国并不被广大人群所熟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的成功,纪录片的品牌化构建逐步成为纪录片宣传推广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舌尖》之所以成功的因素,结合品牌和营销的定义,从纪录片的品牌价值、营销学和纪录片品牌构建以及品牌的延伸三个方面对纪录片品牌构建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画面语言是电视纪录片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如何将纪录片纪实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需要合理选择拍摄角度,利用丰富的画面语言,表达多种纪录片情感。媒体工作者必须利用镜头、文学和声音三种不同语言,立足于人们文化精神需求角度,拍摄有深度、有含义的纪录片,扩大纪录片的影响力。本文以画面语言表现形式为基础,重点研究其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表达效果,并结合目前纪录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唐婷 《现代传播》2017,(11):167-168
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纪录片分为两类:在互联网上播放的传统纪录片和专为互联网而创作的新形式的纪录片。微纪录片属于后者,它是一种凝缩型的互联网纪录片,是刻有互联网媒介符号的完整的叙事文本。纪录片作者将传统纪录片的美学元素压缩并凝练为简短精粹的微纪录片,以适应互联网用户的观影习惯。近几年微纪录片成为了互联网上传播的最为重要的纪录片类型之一。本研究将微纪录片定义为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于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布了《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本文摘发了该报告关于纪录片市场的论述。课题由张同道教授与胡智锋教授主持,于岩、李敏、牛小游、戴清等参与了本文的调研。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的栏目化、故事化、网络化等研究,都是希望为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新疆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不断探索与尝试,新疆纪录片一定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手机纪录片已经逐渐被人们熟知。通过对比一些已经出现的手机纪录片定义,尝试对手机纪录片提出综合的界定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已经出现的手机纪录片文本进行分析,试总结出手机纪录片的现状以及强纪实性和叙事短小精悍的共性艺术特点。基于此,总结出在新媒体视阈下,用手机拍摄纪录片有着普及容易、方便简单、成本投入低、互动性强的优势。进而以手机纪录片的优势为研究点,尝试对当下的手机纪录片的创作要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布了《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本文摘发了该报告关于纪录片市场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纪录片制播分离继续推进,电视台进一步明确了播出平台的身份,社会资金介入纪录片制作,市场对于纪录片...  相似文献   

20.
侯良健 《传媒》2016,(15):47-48
主旋律纪录片主要是指宣传主旋律、反映主流文化取向、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先进文化的纪录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主旋律题材纪录片有责任关注社会变革,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研究主旋律纪录片的主题提炼和表现方法,探讨如何使其主题能够让人接受并产生认同和思考,对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