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理解,关注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理念,谈谈媒体、被采访者与受众对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理念的关注。阐述真实性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谈谈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下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黄九清 《记者摇篮》2009,(10):33-34
新闻人是社会全体的代言人,应以天下为己任。目前,人文关怀精神逐渐成为新闻媒体和新闻人的报道理念,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尤其是新闻界的关注。本文就新闻人人文关怀的内容、历史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论述,并对新闻人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报道离不开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基本内容,是对人的生存状况和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的关注,是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以及对人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新闻报道来自于人,面向于人,尤其不能背离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把目光瞄准新闻事件中的人,依据新闻传播规律,借助新闻传播手段,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全面去关照、去反映人的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各地媒体越来越重视的课题。在现代传播中,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作为最终要义。社会新闻作为党报新闻报道的生力军,应当并且要认真地承担起人文关怀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真实性向来被看成新闻的第一生命,也是新闻事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传达新闻信息的责任让记者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记者传达新闻的义务和社会公德心的平衡点在于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媒体只有以人文关怀为导向,把对公众的人文关怀精神自觉地贯彻于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中,才能赢得受众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社会新闻中渗透人文精神,重在体现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挖掘新闻现象的"人情味",呼唤人性的回归,发挥出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但当前的新闻报道却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社会新闻缺乏人文关怀。本文简要阐述了社会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并提出将人文关怀融入社会新闻报道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闻界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不仅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且新闻工作者也在报道过程中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尤其在灾难新闻与民生新闻中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但总体而言,社会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本文首先从不尊重个人隐私、未能平等对待弱势群体、对观众缺乏人文关怀等方面,研究了当前我国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现状。并进一步指出在社会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具体策略,即选题要以人文本、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平民化视角等。  相似文献   

8.
谢伽敏 《新闻窗》2009,(2):127-128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文明的要求,也是一个媒介所应有的社会责任之一,标志着媒体的文明和成熟。本文从新闻报道的价值本位和社会价值层面分析了人文关怀与新闻本位之间的密切关联,提出了我国的新闻报道应如何坚持和体现人文关怀原则。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中国广播》2010,(6):77-78
人文关怀理念是近些年来新闻业界的热点话题。本文揭示了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新闻传播中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当前存在的人文关怀缺失表现及原因作了分析,并从新闻报道和媒介管理两个层面就如何关注人文关怀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需要人文关怀,科技新闻也不例外。将人文关怀融入科技新闻,是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2007年,《南方周末》将科学栏目从新闻版转移到文化版,伴随这一变化的是文化版由黑白版面过渡到彩色版面,这一变化充分反映出《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浓郁的人文关怀。那么《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是如何体现这种人文关怀的?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科技报道这一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赵勇军 《新闻窗》2011,(3):19-20
"人文关怀"已成为当今主流新闻传播观念中的一个亮点,随着媒体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强化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势在必行。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毛更伟 《中国广播》2011,(10):22-24,8,11
在传媒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新闻报道当中的人文关怀缺失成为媒体人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中央新闻单位“新春走基层”报道成为通过媒俸采访报道彰显人文关怀的典范。本文结合“新眷走基层”的成功案例,再度探索广播报道当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论述了如何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报道当中。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新闻报道地域歧视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的地域歧视是指在新闻报道中,违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对某一地域的人与其他地域的人区别对待,新闻媒介不能够平等地对待分布于不同地域的人群。目前,我国新闻报道地域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贴标签、以偏概全和歧视性语言的使用。新闻报道中地域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儒家文化的影响、现行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影响以及部分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媒介应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关注弱势群体,自觉消除由于自身的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西经济文化虽然存在种种差异,但同为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共性。1.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它是新闻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今天,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人的发展,在中西方社会新闻报道的内容中,人文关怀也由此被赋予了更为宽泛和深刻的意义。中国的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角色,人文关怀是其新闻活动必然的一种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  相似文献   

15.
正人文关怀,是当前传播形势下新闻报道"含金量"的一个新取向。新闻实践告诉我们,通过新闻传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媒体责任感和新闻工作者良知的一种标志。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传播讲人文关怀,就是要以受众为中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闻传播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如今,人文关怀的理念已经开始深入新闻人的意识之中,重视实施人文关怀逐渐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个亮点,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容忽视的一环。然而,从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也看到了人文关怀的缺失:由于受世界传媒娱乐化的影响,新闻报道在题材选择上热衷于耸人听闻,有的报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为引起读者的注意,挖空心思使用一些刺激受众感官的字眼来争夺受众的眼球。同时,由于新闻采编人员缺乏人文知识素养,法律意识淡薄,因名誉权,肖像权的侵犯所引发的新闻官司比比皆是。新闻中人文关怀的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新闻记者编辑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  相似文献   

17.
徐遥 《新闻传播》2013,(12):266
人文关怀,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关注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等基本需求,还有对人的情感、思想等内心世界的关注。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如今媒体所应该思考一个重要问题。有越来越多的新闻采编工作者开始自觉地对电视、报纸这些传统传媒进行广泛的人本思考,发掘深藏在新闻背后的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与受众建立一种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人文关怀"成为连接观众与新闻媒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8.
灾难性事件新闻报道是目前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其主要针对于国内外各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以社会灾难等进行报道。而在对灾难性事件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受灾人群,如何在进行新闻报道的同时做好对受灾人群的人文关怀工作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只有做好对受灾人群的人文关怀工作,才能够体现新闻行业的良心。对此,本文主要针对于灾难性事件新闻报道中如何实施人文关怀进行了研究,现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阚洪欣 《青年记者》2007,(12):30-31
什么是好新闻?如何选择新闻素材?衡量这两个问题的标准确实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就是新闻的人文价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一切新闻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意识与人文关怀,让新闻主动去注重人、贴近人、关心人,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应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0.
郭军 《新闻知识》2012,(9):93-94
气象新闻报道区别于天气预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闻报道注重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存、人的权益、人的发展,气象新闻因为具有这样的视角,才变得更具价值。一、多角度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1.把气象新闻安排在醒目的位置《陕西日报》没有专门的气象专版或气象栏目,但编辑会尽量把气象新闻放在醒目的位置上。当发生重大气象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