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对唯物史观一系列范畴和原理的全面深刻理解都关联着"现实的个人"范畴.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地位和意义"现实的个人"范畴关系到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个人"范畴有助于全面深刻认识社会范畴;"现实的个人"范畴有助于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夸美纽斯完整教学体系的提出为探讨学生发展"基础"问题提供了制度前提;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提问是"基础"意识在知识选择上的萌芽;杜威从"儿童准备说"到"儿童即生长"的儿童观是具有革命性的"基础观"的变革;杜威、布鲁纳等人认为教学过程是实现"基础"的课堂教学承载.从历史探源可以看出,"基础"、"基础性"是一个内涵丰富但研究范畴并不明确的概念,必须坚持以发展观、系统观为方法论才能全面认识它;同时,必须坚持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并在"关系"中探讨此问题.  相似文献   

3.
"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大都冠以"课外"前提.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学的机会,为学生的创造自我提供条件,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悉心准备找"动点"--创设情景激"动点"--自评互评提自信--反馈提高助创新的"四步"生物课堂教学新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实践,禀赋着多方面的深刻的价值变革意义。就历史与时代性主题而言,则集中体现为以发展为核心的合理的社会公共价值理念型的自主性探索与认定;发展价值观通过对发展的深刻观察和理解,为人类提供一种能充分表达发展的目的、意义的哲学理念。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本位"的发展价值观的实质及其主要弊端的反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部历程,其最有效的成果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这一新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发展活动实现"价值重构"提供了新的契机。它表明,发展的终极目的并不只是增加国民财富,更重要的是促进国民幸福,经济增长只是其中的重要手段。这种价值观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正在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如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最终的落脚点就在于人民幸福,而突出"民生"本位,注重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则更是新的发展价值观的突出要义。  相似文献   

5.
论教学作为一种"可能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能生活"是人类行动能力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是"可能生活"的目的,实现"可能生活"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教学是促进人生成与发展的活动,是人的可能性的展开过程,是有目的的创造性生活,教学应是一种"可能生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指回到人和人的真实生活,它为教学走向"可能生活"创造了条件,而教学过程的价值关注是实现"可能生活"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讲-演-练-评"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讲—演—练—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全面发展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群。它的创立和运用,在特色办学和培养"双证书"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独有的实用价值和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能人为地割裂"以人为本"中蕴涵的"人本"与"民本"的内在关系:民本必须以人本为前提,人本又必须以民本为动力和指向,二者辨证统一的必然结论是"人本而民本"。这一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中新文化理念形成的意义是:有助于克服企业发展中的"人文瓶颈",有助于企业的文化转型和"文化生产力"的生成。目前,企业管理要真正做到"人本而民本",就必须及时掌握员工心理动态,构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文化理念;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与企业生死攸关的诚信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已成为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多媒体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两课"教学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运用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只有充分重视这些问题,才能使多媒体在"两课"教学中真正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才能有助于推动"两课"教学不断发展,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陈志超 《考试周刊》2014,(81):44-44
初中语文"绿色课堂"的构建,有助于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绿色课堂需要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核心定位为促进学生发展,将教学过程和相关评价"并行化",构建"绿色评价"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多种策略相互配合,力图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绿色评价"体系,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教学是以"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为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物学习,对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有效英语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英语教学需要教师树立立体语言教学观、确立合理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采取教与学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树立立体教学观是有效英语教学的观念性前提。确立合理的教学目的是有效英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及教与学相融合是实现有效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杰 《茂名学院学报》2007,17(2):12-14,28
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性问题,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一的条件,是达到知、信、行有机统一的前提。毛泽东思想的知识价值、道德价值、思想价值体现了其时代性,是强化毛泽东思想教育教学现实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艺术培训教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培养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已是现实需要。培养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品"式课程体系是关键要素,通过"品"式课程体系构建人才特色,构筑人才素质结构,厚实人才职业能力;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是重要环节,以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总体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考评构成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人才培养的特殊功效;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前提条件,实现人才培养的前提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构成要素,以校内外优质资源为支撑,以制度管理为保障。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是保证小学教育具备人文性的前提条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将来从事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中师生相比,他们的优势表现在人文素质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包括系统人文知识与人文关怀的传授,在培养的过程中,既要关注量的积累,也要关注质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自行开发的工程图学电子习题集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和主要功能,重点分析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总体方案、数据库设计和实现技术等。该系统为工程图学教授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平台,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16.
优质和谐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提倡“三维教学目标”,认为教学质量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优质和谐教学模式理论模型提出,教学质量高低的基本原理是: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包含教师的职业精神与专业素质的两大类,具体项目有敬业、爱生、专业学习、教学设计、教学能力、调整能力等;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决定教学的实施行为,包括组织教学、传授知识、指导学习等。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行为产生整体、混沌、共生的、积累的作用机制,聚焦成教学质量的现实。教师专业综合素质结构越全面和谐,其教学质量就越好,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备课是一门学问,备好课应该是一种艺术,它是教好课的前提,是学生学好的重要保证.备课的重点是"三备三写".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控制设计中的数值计算原理与实践”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数值计算软件掌握要求高、涉及先修课程知识广且联系紧密等特点。针对课程特点,在分析课程知识内在逻辑结构、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引入发散性思维构建课程知识体系,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设计融合先修知识的实践实例,探索课程教学新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航空发动机控制设计中的数值计算的知识构架、理论知识和实践对象间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高速发展 ,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怎样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用张志公先生的话来说 ,就是要“把知识化为技能技巧” ,即精心传授应用文写作知识是前提 ;加强写作意识 ,强调写作训练是重点 ;形成技能技巧是目的。  相似文献   

20.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issue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providing a picture of the phenomenon into the Italian specific context within a European dimension. Starting from the premise that in Italian universities, teaching evaluation is based on general indicators which reflect a simplification of a complex phenomenon, scientific research related to teaching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erspective, it will be argued that nature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dimensionality and complexity. Only in this way it can represent a useful instrumen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for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ffective teachers. Moreover, on the basis of a participative model, it seems important to involv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questions related to teaching.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is represented by highlighting the specific aspects of teaching process dependent from the context through a comparison among faculties. Seventy interviews have been carried out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same four faculties (Humanities, Psychology, Educational Sciences, Mathematics and Natural Sciences).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are conducted using the scientific software Atlas.ti. The outcomes confirm our initial assumptions showing differences among the four faculties considering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Elisabetta Ghedin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