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确定下肢肌肉附着点空间坐标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先进技术,对人体(尸体)下肢肌肉的起止点进行量测;运用计算机进行编程解析,求得国人下肢肌肉附着点的三维坐标。建立下肢4个运动环节的独立坐标系;运用刚体方位广义坐标描述下肢环节运动;提供肌肉机能评定相关的定量参数资料。建立起止点坐标与有关的人体测量参数间的回归方程,为活体下肢肌肉起止点的推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单大卯 《体育科研》2003,24(4):16-20
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肌肉长度、肌长度变化速率、肌力臂等肌肉功能参数以及肌肉功能的动态变化,是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训练学等学科领域中十分关注的课题,它们对于深入探讨人体运动规律、肌肉的神经控制与工作特性以及制定肌肉专项力量训练方案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文将以人体下肢肌肉附着点(肌肉起止点、代起止点)、关节转动中心在相应环节基准坐标系中的坐标为基础,建立适合于活体应用的下肢肌肉功能模型.该模型不但能详尽地定量评定下肢于不同状态下肌肉所具有的潜在功能,而且也能获得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下肢肌肉功能参数的动态变化状况.同时,本研究通过步态分析的实例,初步检验了模型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肌肉代起止点是确定肌肉长度、拉力作用线和肌力臂的关键因素,在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定量分析、在体肌肉工作形式的确定、建立生物力学模型、定量评定肌肉功能等研究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实验方法进行下肢肌肉附着点的标记。下肢作用于髋、膝、踝三个关节的共38块肌肉中.具有代起止点的肌肉为73.68%。研究结果表明:肌肉代起止点对确定肌长度、肌拉力线、肌力臂和定量评定肌肉功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物力学的实验研究领域中。对人体运动进行多机同步测试研究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下肢肌肉起止点三维坐标的研究”为博士论文实验部分的主要内容。将实验成果应用于活体运动的分析,以添补目前我国该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一、下肢肌肉起止点三维坐标研究概况 自从Borelli时代(1608—1679)以来,许多生物力学专家都在不断地,逐步深入地探索人体运动的机制和规律。其中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分析人体运动时跨过各关节肌肉的肌拉力及关节中所受到的力(即骨对骨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而饶有兴趣的课题。然而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观点来看,由于跨过某一关节具有某一种功能(如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等)的肌肉并非单一的;对于同一块肌肉而言,所具有的功能也  相似文献   

6.
由于髂腰肌在人体中所处位置、肌纤维走向、起止点位置关系等,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尚无适宜方法获得在体运动过程中该肌工作可信的定量数据。结合下肢肌肉附着点三维坐标的研究提供的有关资料、数据,根据髋关节解剖位和运动全程幅度中肌长度、力臂的变化规律,对髂腰肌的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对下肢机械轴即髋膝关节中心连线作用而言,在解剖基准位,髂腰肌对髋关节有旋内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人体尸体样本下肢肌肉附着点、关节转动中心在相应环节基准坐标系的坐标为基础,利用下肢肌肉功能模犁计算机应用分析软件,对髋关节肌群、力臂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建立适合于活体应用的下肢肌肉功能模型,对髋关节肌群的肌肉功能参数进行定量研究。提出了肌肉功能转换角和肌肉功能补偿的概念及其在髋关节肌群肌肉功能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1核心力量的解剖学位置 核心力量训练是对人体核心肌肉进行训练。关于核心肌肉的位置和数量问题,目前的最新研究认为,核心部位具有起止点的肌肉有33(对)+1(块)。其中有7(对)+1(块)肌肉的起止点均在核心部位,它们主要起核心固定作用。其余绝大部分肌肉只有起点位于核心部位,  相似文献   

9.
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定量评定肌肉对关节所产生作用的模型,称为肌肉功能模型。 肌肉功能模型的主要内容为肌肉附着点(肌肉起止点、代起止点)、关节中心的标记及其定量资料,以及环节基准坐标系的建立;肌拉力线的确定,描述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正脚背踢球动作中下肢和腘绳肌生物力学特征参数,探讨踢球动作腘绳肌拉伤危险时相,同时探究腘绳肌和股四头肌力量素质与踢球动作下肢和腘绳肌生物力学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踢球动作中腘绳肌拉伤机制。方法:以15名足球专项国家一级运动员为受试者,采集180(°)/s动作角速度下的等速腘绳肌向心(Hcon)、腘绳肌离心(Hecc)、股四头肌向心峰值力矩(Qcon);采集受试者最大力正脚背踢球动作运动学和肌电数据,根据腘绳肌肌肉起止点和髋、膝关节中心的相对位置获得肌肉起止点坐标,从而获得腘绳肌3块双关节肌肌肉-肌腱复合体(muscle-tendon unit,MTU)长度,以MTU拉伸速度和标准化MTU长度为分析指标。采用样条插值法对各指标按踢球动作周期阶段进行3次归一化处理。结果:腘绳肌3块双关节肌在正脚背踢球动作小腿前摆阶段和触球随摆阶段处于激活状态并被拉长,进行离心收缩;触球随摆阶段3块双关节MTU拉伸速度、肌标准化MTU长度、肌肉激活程度均显著大于小腿前摆阶段(P<0.05),标准化MTU长度在触球随摆阶段中期达...  相似文献   

11.
股四头肌长度和力臂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前期肌肉附着点三维坐标的研究,对股四头肌长度和力臂进行专门的实验性研究。研究髌骨对推算股四头肌长度及对膝关节力臂的影响。髌骨随膝角变化的运动轨迹特征呈抛物线状;髌骨主要对膝关节力臂有重要的影响,可使力臂长度增加2.5倍;90°~0°伸膝范围内力臂增加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应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NE6000T16道便携式无线遥测表面肌电测试系统等仪器,同步对不同等级的跳跃类运动员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下落高度的跳深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跳深时,运动员足着地前下肢所测的大部分肌肉均已“预激活”;运动员足着地前下肢所测肌肉的“预激活”模式因人而异;运动员下肢肌肉“预激活”的个体模式,不随跳深下落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下肢肌肉疲劳会导致下肢所测肌肉的“预激活”模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不同形式振动训练中下肢肌群的神经肌肉激活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半蹲姿势下,垂直振动和多维振动刺激所引起的下肢不同肌群的神经肌肉激活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振动刺激均能诱发激活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募集,增加肌肉的EMGrms值.但多维组合振动改变同群肌肉内和前后肌群间的支配比例关系,为科学运用振动训缘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运动需要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协调用力,这就要求其各部位肌肉力量协调发展。对福建省部分羽毛球、田径、自行车运动贝屈、伸髋、膝、踝关节肌肉力量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这些运动员肌肉力量所表现出的特征,为有关项目运动的力量训练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