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诗试析     
一、强若虚:《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是初唐时代的诗人。初唐的诗歌无论在内容上或形式上,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宫体诗的影响。张若虚是致力于摆脱这种影响、力求建立新诗风的诗人之一,在文学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这首《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史上,有些文豪巨匠因创作了鸿篇巨制而名垂青史,而初唐诗人张若虚却只因《春江花月夜》这一“孤篇压全唐”的诗歌获得非同凡响的声誉,被视为“诗中之诗”,成为古典诗歌的名作,一直为古今读者所喜爱、传诵。笔者认为《春江花月夜》之所以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春江花月夜》组诗共七篇,其主题皆围绕景物进行描写,借以表达相思之情。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仅限于此,更表现了对宇宙"永恒"的体验和人生的哲理思考,这种对宇宙万物盛衰之变的吟咏,也正是初、盛唐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与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谓千古绝唱。现从张若虚此诗中揭示的宇宙人生哲理这一层面,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作具体分析,力图展示它的独特魅力,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长春 《阅读与鉴赏》2006,(11):42-44,46
现代诗人闻一多曾写过一篇《宫体诗的自赎》,其中在谈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的那份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向后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诗人评诗,心心相印。虽有溢美之嫌。然足见后代诗人对此诗拍案激赏之神情。  相似文献   

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其独到的艺术构思,优美的意境,清雅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深妙的哲理,登上了初唐诗歌艺术的顶峰。作为一篇几近完美之作,它如一轮明月照彻亘古的诗河。  相似文献   

7.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以孤篇压全唐”之誉,并被王闽运称为“孤篇横绝,竞为大家”。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令人刮日相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价值何在?这是学术界一个关注的亮点。对它的评价涉及到文学史的重大问题,现、当代的大师们的观点无疑在人们的心头引起了震撼。  相似文献   

8.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直以来受到了高度评价,她宛如一朵绽放在唐代诗苑的奇葩,所产生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令人叹为观止:它以"孤篇"赢得了横绝全唐的美誉,奠定了作者"竟为大家"的文坛地位;它脱胎于宫体诗,自觉摆脱了自梁陈以来"绮靡""轻艳"之窠臼,成为宫体诗反叛的典型和成功反叛的范例。诗中穿越时空的永恒主题、横跨千年的美丽意象及其诗歌史上的卓越价值,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其超越前人、开启新风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史上有太多的不解之谜!晚清国学大师王闿运,力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但是让人费解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自诞生至明代初年均不被承认为"正声",除一本乐府集之外,各种唐诗选本均将《春江花月夜》加以拒斥。张若虚的文学声誉当时就与贺知章、张旭、包融等人齐名,但  相似文献   

10.
在初唐诗坛上,刘希夷和张若虚采用乐府旧题,创造出了新的诗歌意境,并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形体。他们的代表作《代悲白头吟》和《春江花月夜》在诗体、意蕴和语言上都有某些相同之处,但在题材内容、观察视角和格调、用韵诸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两诗在表现技巧和驾驭语言能力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又被明确认为“出刘希夷《白头翁》上”。  相似文献   

11.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其"江月照千古,孤篇盖全唐",在中国诗坛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黛玉的《秋窗秋雨夕》则借秋景抒写秋情,二者成为绝妙的"诗对"。两首诗歌具有相似的艺术特征,并分别体现出特定环境下特定的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首次被选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的赏析示例篇且。此诗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谈·宫体诗的自赎》中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这是一番神秘而亲切的、如梦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既是“梦境的晤谈”,又有“强烈的宇宙意识”,多么神奇,多么令人神往!从诗中“江畔何人初见月?  相似文献   

13.
《春江花月夜》明净纯美的诗歌境界,预示着盛唐兴象的行将到来。兴象的准备,也就是说,意境创造的经验的积累,是由作者张若虚完成的。成功的意境创造使《春江花月夜》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也使其在文学史上具有继往开来之功。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实录】一、初读美读,《春江花月夜》美在何处师: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在我们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长河中,诞生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和无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一首"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旷世佳作——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15.
《春江花月夜》原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曲调创始于陈后主,艳丽为其特色。而张若虚的这篇名世之作却突破了齐梁以来的宫体诗的艳情圈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以春江月夜为背景,细致、形象而有层次地描绘了相思离别之苦,其中虽有些消极感伤情绪,但基调还是好的。它初步洗脱了宫体诗的浓脂腻粉,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尤以其艺术上的杰出成就,素为人们所传诵。  相似文献   

16.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人誉为“孤篇盖全唐”之作,闻一多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在中国古代灿若群星的诗篇中,这首诗发出自己最明亮最独特的光芒。如果说从齐梁以来浮艳奢靡的文风至初唐的一些宫廷诗人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的话,那么张若虚以其非凡的艺术才情所创作的这首诗,不仅彻底地洗尽了此前诗歌在形式上的铅华,而且极大地开拓了诗歌的题材内容,  相似文献   

17.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其清丽隽永的语言、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幽美静谧的意境,历来受到众多译者的青睐。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与实践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崭新的研究范式。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三维转化视角对巴德、弗莱切和许渊冲的三种《春江花月夜》的经典英译本,进行解读剖析,发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佳之作当属许渊冲先生的译作。  相似文献   

18.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带给人无穷的享受。诗歌的魅力除了行云流水的畅达外,更重要的是在美景的描摹中将两种人类永恒主题——生死主题与爱情主题融入。这两种主题,正是自先秦以来文学作品中不断呈现的母题。融合了初盛唐精神“哀而不伤”的基调与在宇宙意识关照下的生死主题与爱情主题,使得诗歌具有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9.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春江花月夜》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20.
古乐曲《春江花月夜》和张若虚的古诗《春江花月夜》虽为不同的文艺样式,但二者在创作手法上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古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为鱼咬尾,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句法多采用蝉联相生的手法,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诗乐一体”的传统源远流长。诗歌与音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且贯注着中国传统的“和”的审美意识———“和谐、统一”,这是二者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的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