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方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啦啦队女尖子运动员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腿围、身高、上肢长/下肢长×100、下肢长、大腿长/小腿长×100及体重最能体现优秀女尖子运动员的体态模型,为我国高校技巧啦啦操女尖子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和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体操运动员在选材方而的形态标准,以便做为教练员、教师在选材和训练中的参考和依据。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我们对1978~1983年以来参加全国体操比赛的男、女共649名体操运动员(男251名、女398名),按十项形态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肩宽、手长、上肢长、下肢长、大腿围、小腿围进行了测试。把以上测试的数据计算了年增长率、均值及九项形态指标与身高的比值,与全国青少年、儿童体质调查研究组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按统计学的要求进行了推算。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17名艺术体操队现役一线优秀运动员和47名各省市艺术体操后备力量进行了形态指标的测试分析,旨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身体形态对于艺术体操运动员来说是从事本项目的首要条件,尤其是身体各环节间长度的比例,指间距-身高、跟腱长/小腿长A×100及坐高/下肢长C×100是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的典型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4.
王荣辉  张一民  任弘 《体育科学》2007,27(7):30-40,50
通过对我国包括国家集训队运动员在内的182名一线跳水运动员竞技能力指标实测结果的分析,明确了我国优秀跳水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建立了跳水优秀运动员选材(高级选材)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体能类指标:小腿长A/下肢长B×100、原地纵跳/身高×100(男)、20次仰卧举腿计时、30 s十字变向跳;技术类指标:自选动作难度之和、自选动作平均得分;心理类指标:赛前情绪总分(男)、成就动机总分、注意力总分、意志品质总分(男)、智力分。并提出将眼底检查结果作为资格指标,将动态平衡得分、第2周下降高度作为辅选指标,确定了跳水优秀运动员选材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员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运动员选材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但乒乓球运功员心理选材以什么为依据呢?本文以国家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为测试对象,用于特尔16个性因素量表对运动员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世界冠军与非世界冠军运动员个性与其性的心理因素,旨在为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心理选材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求优秀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选材模型。以多次夺得奥运轻量级举重冠军属地的福建省在训的23名健将级和一级少年轻量级女子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筛选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探寻举重选材的指标模型,进而探求选材模型。结果表明:体型因子为髂宽指数,充实度因子为克托莱指数,围度因子为上臂松紧差,上肢力量因子为左握力,腿部爆发力因子为纵跳,专项素质因子为前蹲。因此,在对主成分因子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选材的均值模型和权重模型,其中一级指标形态与素质的权重为0.48、0.52,构建了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单项和综合评分标准的选材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合理有效地培养出一流水平的武术运动员,科学的选材已经日渐成为广大武术教练员关注的问题。科学选材的方法多种多样,血型选材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遗传选材法,因为血型与人的行为、气质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根据遗传学理论,血型的遗传度为1,可以作为一种稳定的选材指标。笔者就剑、枪的项目特点与运动员血型的关系加以分析,以期能对今后剑、枪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对60名武术运动员和3O名田径运动员的上肢三大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测试和分析表明:各测试组左右侧无明显差别,武术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优于田径运动员,武术套路运动员优于武术散手运动员,这可能与专项技术动作系统训练有关。本体感觉的准确性测定不受关节活动幅度的限制,可作为评定武术运动员训练程度的生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景晨 《体育科研》2019,(2):68-71
探讨手足相关派生指数与运动等级的相关度,为游泳运动员选材形态指标的精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34名上海区级游泳学校、上海高校、上海市队、浙江省队游泳运动员手足表型进行测量统计并计算相应派生指数,对不同等级运动员手足面积表型与运动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子游泳运动员手足面积表型与运动等级均无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小于0.3),女子足部派生指标与运动等级亦均无直线相关关系,仅手部面积Ⅰ表型与运动等级存在极显著性低度直线相关(P<0.01)。结论:手面积Ⅰ表型可入选女子游泳运动员二类选材指标。女子游泳运动员足面积表型和男子游泳员手足面积表型均不具备选材评价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46名男子竞走运动员进行了身体形态的测量与统计处理,结果表明,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的形态特点与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的基本一致,跟腱长/大转子高这一形态指标起到主要的作用,与女子竞走运动员一样,踝轴角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今后在选材中值得考虑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河南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少儿男子(小学组)9支学校篮球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共计11项,进行测量所获取的数据加以分析。研究表明:1)经因子分析提取少儿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优先发展特征分别是:体重、小腿长、大腿长、小臂长、足长、腕长。2)对决定少儿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5个因子为因变量,以训练年限为自变量再进行回归分析表明:随着训练年数的增加,小腿长度、大腿长度、足长、腕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的发展优于上肢;而体重和小臂长度具有不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研制选材标准的评价模型。方法: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验测试、数理统计等。结果:(1)构建了11~12岁、13~14岁、15~16岁、17~18岁四个年龄组的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其中4项身体形态指标包括下肢长B/身高、体脂百分比、年龄-骨龄、指间距-身高;2项身体机能指标为最大摄氧量相对值、血红蛋白;5项运动心理指标包括反应时、速度知觉、意志品质量表、注意力测试、操作思维;10项运动素质指标包括上肢爆发力、纵跳、3 000 m跑、立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立定跳远、20 m冲刺、引体向上、六边形跳、功能动作筛查(FMS);3项专项成绩指标包括雪上计时1.2 km、5 km、10 km。(2)选材评价模型集成于Web端自动化评估软件,基于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表,通过百分位数法建立的“P60入围”与“P90精英”两条临界线,评价模型回代检验结果客观有效。结论:我国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涵盖4个年龄组,包括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并依据不同指标权重研制评价模型,为创新越野滑雪项目的精英运动员选拔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持我国110米栏项目常胜不衰,有必要研究我国110 m栏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异同及其衔接训练的规律和特点。采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了我国男子110 m栏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异同,分别找到他们提高110 m栏专项成绩的突破口,以及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各自的训练主攻方向,并探讨二线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衔接训练问题。特别指出:我国110 m栏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都存在着体重偏重问题,而体重偏重与上肢力量训练方法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持我国110米栏项目常胜不衰,有必要研究我国110m栏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异同及其衔接训练的规律和特点。采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了我国男子110m栏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异同,分别找到他们提高110m栏专项成绩的突破口,以及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各自的训练主攻方向,并探讨二线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衔接训练问题。特别指出:我国110m栏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都存在着体重偏重问题.而体重偏重与上肢力量训练方法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国钊  郭鼎文  盖洋 《体育学刊》2007,14(2):113-116
对97名参加2006年全国青年女排集训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身高、指高和体重等身体形态指标与成年运动员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缺乏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助跑摸高、连续摸高等专项身体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对2007-2012年间广东省集体小球类项目(手球、曲棍球、垒球)运动损伤后等速肌力康复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广东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提供了419人次5 872关节次等速康复训练,康复前后进行角速度为60°/s的膝、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以及角速度为30°/s的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发现:(1)膝关节损伤发生率最高,达到60.88%,踝、肩也是损伤多发部位,整体看来,下肢损伤发生率高于上肢。(2)各项目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等速康复训练后,关节等速肌力得到显著提高。结论:(1)在集体小球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与运动专项特点密切相关,损伤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膝、踝、肩、腰背、髋。(2)等速肌力康复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在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过程中效果明显,提供了客观可靠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持续大负荷状态和机能下降时运动员某些感受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训练现场监测方法,测试运动员在持续大负荷和机能下降状态时肌肉用力感、上肢多关节联动动觉准确性、重量辨别、腕关节动觉准确性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项感受性指标在持续大负荷状态下较安静状态和机能下降时有提高。不同的感受性指标之间在持续大负荷后的提高幅度有较大的差异,其中,重量辨别在持续大负荷与安静和机能下降状态之间、上肢多关节联动动觉准确性在持续大负荷与安静状态、用力感在持续大负荷和机能下降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而腕关节动觉准确性在持续大负荷与安静和机能下降状态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显示了在持续大负荷状态下不同性质感受性的变化在总体是提高趋势的同时具有非均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构建运动项目定位模型,探索“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选材测试指标体系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项目定位的效果,进一步获得有助于人才识别的选材特征指标。方法:以近五年(2015—2019年)上海市两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11~18岁青少年运动员(男性663名、女性662名)为研究对象,每两岁为一组,采用标准式判别分析探索基地选材测试体系对运动员所从事运动项目的正确定位能力,步进式判别分析更进一步筛选出在运动项目定位中相对重要的特征指标,皆由留一法进行交叉验证。结果:通过标准判别分析,基地选材测试体系对男性青少年运动员初始案例进行分类的正确率为11~12岁的77.0%,13~14岁的51.2%,15~16岁的60.6%,以及17~18岁的77.4%,经交叉验证后的正确分类率分别降为48.0%、36.5%、40.4%和63.2%;对女性青少年运动员初始案例进行分类的正确率为11~12岁的61.7%、13~14岁的54.0%、15~16岁的61.1%和17~18岁的90.1%,交叉验证后的正确分类率分别降为31.6%、32.5%、37.3%和71.8%。通过步进式判别分析,有助于项目正确定位的特征指标有男运动员11~12岁的肩宽和小腿长A,13~14岁的下肢长B、大腿围、肺活量和背力,15~16岁的下肢长B、小腿围、大腿围和背力,以及17~18岁的身高、胸围和背力;女运动员的项目定位特征指标为11~12岁的小腿长A和肺活量,13~14岁的体重、指距、下肢长B和背力,15~16岁的下肢长B、背力和皮褶厚度和,以及17~18岁的身高、体重、小腿围、皮褶厚度和与背力。结论:基地选材测试指标体系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项目定位表现出中到高的有效性,会受到年龄和项目的影响。下肢长B和背力指标在青春中后期表现出较强的运动项目区分能力,小腿长A指标则在青春前期表现出区分优势,可作为运动项目定位时的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