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双成 《中国语文》2012,(5):469-478,480
介词在汉语中广泛使用,不同的方言介词的数量、类型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介词的使用上,西宁方言有前置词和后置词,而且后置介词较为活跃,后置词的使用特点是和西宁方言语序类型的变异相和谐的,也和SOV语言的接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临夏方言属于汉语西北方言中的一种特殊次方言,兼有兰银官话及中原官话的特点,还含有阿尔泰语成分。本文对临夏方言的"体"范畴(起始体、将然体、先行体、持续体、已然体、经历体、反复体、伴随体、短时体与尝试体)进行了探讨,并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对部分现象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3.
语言接触中方言特征的易位研究——以临沂方言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接触是我国现行语言政策下语言接触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方言会逐渐变异,甚至可能出现典型特征的易位现象。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临沂方言的一些典型特征发生了变化,而文化、年龄、职业、性别等社会因素对语言易位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乐 《文教资料》2013,(9):24-25
金元时期,汉语同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等外来语发生了接触。通过分析元刊杂剧的特殊语言现象,本文揭示了蒙古语对元代汉语尤其是北方汉语的接触、渗透和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国内语言接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学者们有关语言接触的探讨,在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研究的方法、接触的机制、与其他学派关系等方面;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研究中关注于接触与语言的变异、借词、语法渗透、语音干扰、翻译研究等方面;在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研究中主要涉及接触与汉语方言的特殊语言现象、方言系属、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交互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河州话中的复数标记"们"构词能力强,使用范围广泛,除可用在指人名词、人称代词后表示复数外,还可以用在指物名词后表示复数,这是其它汉语方言中很少见的语法现象。元代文献材料中有大量与河州话复数标记"们"相似的用例。河州地区的历史、民族状况推断,河州话复数标记"们"的特殊用法主要是汉语西北方言与阿尔泰语系语言(主要是蒙古语族)长期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参照语序类型学的基本理论,从西宁方言的"哈"、"俩"人手,以Greenberg总结的45条人类自然语言语序共性规律中与句法相关的共性规律为尺度,比较西宁方言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语序类型的异同,并得出结论:西宁方言是后置词语言特征明显的语言,与前置词语言特征明显的普通话很有距离.该特征的形成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我国各级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深入开展,涌现出了一批质量很高的方言专志。张成材、朱世奎两位同志的《西宁方言志》就是其中之一。这部书的出版,是语言学界、方志学界的一大喜事。她有助于语言研究工作者尤其是方言研究工作者对语言现状和历史以及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于西宁方言区的人民学习普通话,提高人民群众语文水平都具有现实意义;同时,通过西宁方言实际的忠实纪录,还生动具体地反映了这个地方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情  相似文献   

9.
西宁方言中SOV句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西宁方言中SOV句式,着重从历史、文化、语言本身的特质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西宁方言是汉语与其他民族语言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东北方言形成时期,东北地区出现了相当频繁的俄汉语言接触现象。这种语言接触对东北方言词汇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所形成的俄源词极大地丰富了东北方言的词汇系统,造就了东北方言的词汇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西宁方言动词各类体貌的形式、功能及其特点等进行了初步的描写和分析,根据动词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西宁方言的体貌类型分为动态和事态两大类,动态是观察动作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所区分的体貌类型,事态是观察事件的发生、存在、变化与否所区分的体貌类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跟王双成同志讨论西宁方言中的“名+哈”的“哈”是助词,还是后置介词的问题。同时也讨论对西宁方言的介词义的表达方式究竟应该怎样认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西宁方言里的宾动式是汉族长期跟兄弟民族交往而形成的一种习用格式,也可以说是少数民族语影响的结果,本文从西宁方言里滨动式的使用范围和表现形式两方面,通过大量语料考察了西方方言里宾动式使用情况,指出西宁方言中滨动式跟构词法中动宾式的相互关系,将西宁方言的宾动式跟普通话中的被动式句作了比较,指出西宁方言宾动式的性质和基本格式。  相似文献   

14.
王璐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6):108-109
近年来,山东方言类节目方兴未艾,引发了社会热议,本文旨在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山东方言类节目兴起的语言、社会、文化、认同与心理基础,基于对方言类节目的正确认识,探寻对于方言类节目应有的态度,从而更深层更全面地认识此现象。  相似文献   

15.
数字崇拜与禁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文章主要对大同方言单数的崇拜与禁忌进行了解读,最后得出大同方言中对数字的崇拜与禁忌不仅仅是语言特征、宗教迷信、民族文化心理等特征的体现,更是大同乃至整个山西地区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折射.  相似文献   

16.
方言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被视为一种结构上依附于更高系统(如语言)的语言变体。方言翻译的理论主要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如关联理论、语言功能理论等。方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涉及社会学、民俗学等文化领域。国内外方言翻译研究主要有方言的翻译方法研究、方言翻译的文化研究和方言翻译语言学理论研究等主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初步考察了西宁及周边地区汉语方言的介词及其相关义的各种表达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