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这引起人们的兴趣。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现将采写过程中的两点体会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人物报道是每个记者都要面对的。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如何能采写出既精彩又感人的人物通讯来,有典型地选材、有挖掘性地采访、有深度地写作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郑州日报》2006年7月1日全新改版,提出打造高品质都市党报的理念,我们的想法是让报道的政治品质、内容品质、形态品质高一些,改变党报报道的惯性模式,让时政报道突出一个“活”字,经济报道突出一个“深”字,社会新闻突出一个“正”字,新闻评论力求一个“透”字,文体新闻突出一个“靓”字,让党报的新闻报道必读、可读、耐读,用高品质的新闻影响读者、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采写新闻人物有两个明确的目标,引用鲁迅谈小说创作的话来说,就是“勾灵魂”和“画眼睛”。 (1)“勾灵魂”是关于采写内容的目标,要求记者充分展现出新闻人物所拥有的新闻特性,挖掘出新闻人物能给读者以教育和启示的精神内涵。 “勾灵魂”首先要把新闻人物同一般人物区分开来,把握好新闻人物的新闻特性,通俗地说,就是要找到人物的“新闻点”。 新闻人物往往与一个新闻事件或者一个社会焦点联系在一起,新闻人物都是某个新闻事件的载体,勾画出他们与新闻事件最重要的联系,揭示出人物背后的新闻信息,是采写这类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5.
《新闻世界》2009,(4):128-128
【内容介绍】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住问题的,怎样进行访前准备、采访、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如何求新避免雷同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成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典型报道、人物通讯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6.
人物报道,就是以报道新闻人物先进事迹为主,并深刻揭示他们思想境界的一种新闻文体。优秀的人物新闻所再现的特定英雄形象,往往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使人物报道更加绚丽多彩,需要探求人物报道的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搞好新闻人物报道,关键在于人物选择:它是决定人物报道能否成功的第一个环节。从人物报道的准备过程来说,一般要做两个“筛选”:一是从对社会的解剖中筛选人物;二是从对人物的解剖中筛选材料。“新闻的人物,人物的新闻”是这两个“筛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说,要通过筛选,将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和人物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为人物报道的报道对象和所要展示的内容。那么,又该怎么样选择人物报道的采访对象,怎样从对社会的解剖中筛选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8.
陈文 《新闻世界》2003,(12):29-29
图报道,即以图片、字相联的形式,共同完成对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现象的报道,是报纸新闻深度报道的有效体裁之一。因其兼而具有图像的直观生动与字的丰富翔实,近年来愈来愈受到读的青睐,成为国内诸多报纸版面的“热卖”内容。  相似文献   

9.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如世界第一位深入南极腹地的女地质学家金庆民。我国名中电脑专家、“五笔字型”发明王永民教授,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基本的报道形式,会议新闻在报道中不可或缺,但长期以来,由于此类新闻报道过多过滥,加之报道手段枯燥,语言干瘪,往往让读者失去阅读的"胃口",也大大削弱了报纸的指导性.因此,如何改进会议新闻的采写,使其真正鲜活起来,成为读者与新闻工作者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丁莉 《视听界》2000,(2):36-36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对某一人物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的采访和介绍。它和一般意义上的人物通讯有较多的共同点,但它比起新闻来能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写作上较通讯更为灵活、自由,因此近年来受到各类报刊的重视,同时也受到读者的欢迎。在长期的采编实践中,如何针对广播电视报的特点采写人物专访,我的体会是: 一、专访要“专”自1983年开始,江苏广播电视报开辟“本报专访”  相似文献   

12.
人物新闻是媒体上常见的重要报道形式。在10多年的新闻采访中,我采写过的一些人物专访,至今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何做好人物专访,我觉得应注意熟悉采访对象、表现人物个性、掌握报道分寸、展示个体风格等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就这几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陈华飞 《新闻窗》2007,(3):46-47
采写新闻离不开细节的捕捉。细节虽小,但是力量无穷。善于发现细节和运用细节,大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笔者在采写实践中就深有感触:新闻事件中的各种细节,往往是一篇报道能否抓住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一、细节蕴藏在新闻要素中新闻的要素多由时间、地点、人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专题是用多幅图片的不同视角来表达一件新闻事件或一个新闻人物的报道方式。单幅新闻照片往往是处于一种即兴的灵感和偶然的捕捉状态,是抓取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新闻现场的典型瞬间进行报道的新闻,而新闻摄影专题则是用多幅照片,用一条“线”串在一起,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完整地对整个事件或人物的描述,从而在向人们报道新闻的同时,引导读者进入更深和更广的领域了解该新闻背后的故事,解读新闻,让读者更细致、更全面地了解新闻。  相似文献   

15.
毛毛 《新闻知识》2000,(9):43-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得以快速发展,在国际上获得了应有的位置。这同时也拉动了国内各新闻媒体的体育报道。当前,体育新闻、社会新闻和文化新闻已成为晚报及都市报的三大支柱。如何让体育报道成为读者阅读时的首选,不仅靠体育热点抓读者,而且要求体育记者努力写作,把体育报道写的更为精彩、生动。 体育报道“质量”的体现,包括许多方面。就写作方面来说,不外乎“描绘”二字。干干巴巴,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文字。尤其是在报道文章中的开头也是如此的话,无疑会令读者讨厌。久而久之,记者和报纸的信誉便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在经济新闻的采写中,我经常觉得自己象一个生活捕手,每天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多地是在承担一份责任,那就是捕捉住、采写出充满生活气息、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经济报道一般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具有  相似文献   

17.
肖伟 《新闻传播》2006,(9):33-33
影视明星报道是各大报刊文化娱乐新闻的热点。由于影视明星具有社会知名度高、媒体曝光率高等特点,所以采写明星与采写其他人物不同,必须选择独特的角度。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影视报道如何选材和提高品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作些经验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向宏悦 《东南传播》2018,(5):148-150
浦熙修是我国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著名女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将近二十年.期间不仅采写了大量抗日救亡新闻,还编写大量社会新闻.浦熙修采写的女性人物报道可分为活跃在人们视线里的女士、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远道而来的外国女友人三大类.在这些新闻作品中,浦熙修传达了其关于女性的平等、公正和自由的思想.这些思想的产生可以追溯为变动的外部环境和其内心的独立意识两方面.作为历经抗战和解放的记者,浦熙修的新闻作品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作为杰出的女性新闻人,其关于女性人物的报道也为人瞩目.然而目前国内关于浦熙修的研究为数不多,而且主要是关注其生平经历,或者将目光集中于其新闻精神和新闻作品的分析上,对于其女性人物报道的研究甚少.本文旨在以第一手资料为蓝本,立足于对浦熙修女性人物报道作品的研究,浅析其女性新闻观点及其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的着眼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会议报道是一种基本的新闻形式,在报纸上会经常出现.如果记者在采写会议报道时只在一堆会议材料上勾勾划划,改头换面,轻车熟路地凑成一篇"消息",很容易落入俗套,还会引起读者的腻烦.如何让会议消息"鲜活"起来,使其变得信息丰富又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20.
伍丽 《新闻界》2003,(3):55-56
人物新闻,亦称人物消息,即用消息的形式及时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事迹、思想、精神风貌的新闻体裁。我们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①昨天的新闻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肩负着记录历史、反映时代的重任,记录历史必然要记录活跃在历史中不同层次的新闻人物;反映时代自然要着力去展示时代的各种人物风采。可以说,在记录历史真实,反映时代风貌上,以便捷、迅速、有效地报道新闻人物见长的人物消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能够以最短的篇幅、最快的速度报道尽可能多的新闻人物,荟萃成时代人物群雕,展示时代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