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一阁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一五六一年),建成于嘉靖四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二十年历史.它座落于浙江省宁波市城西,紧邻优雅秀丽的月湖.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字尧柳,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一五三二年)进  相似文献   

2.
访天一阁     
宁波有座天一阁,久已向往之。几次到宁波,主人都未安排到天一阁去,上了两次普陀山。这次我提出只要有半天时间也要到天一阁去。早上吃过早饭.我们就到了天一阁。从西大门进天一阁,门前一副楹联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是书法家宁波人涉盂海所写。它告诉人们天一阁的历史和地位。天一阁创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年)之间,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藏书楼,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其主人是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左侍郎范钦。  相似文献   

3.
天一阁     
鲁非 《浙江档案》1998,(7):36-38
天一阁是明代嘉靖兵部右侍郎范钦的私人藏书楼,创建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距今四百三十余载,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  相似文献   

4.
天一阁坐落在宁波市月湖西边,绿荫深处清幽的大院中。藏书楼坐北朝南,稳重朴质。阁南条石铺地,楼前一泓碧水,假山玲珑,竹林茂密,绿枝拂垣,整个大院构成了一座精致的园林。天一阁建于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距今已有四百二十多年的历史。藏书楼的创始人是嘉靖进士、兵部右侍郎范钦(字尧卿,号东明)。范钦一生,历任重职,酷爱藏书。所到之处,留心抄录当时的《实录》邸报,收集宋、元、明历代的珍书善本,征购明代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5.
浅论明朝中期私人藏书家丰坊及其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坊是明朝中期著名的藏书家和书法家。丰氏藏书数万卷,建有万卷楼。他的藏书来源主要包括世代相传、购求、造伪等三个方面,而尤以“造作伪书充实所藏”为主要特色。丰坊晚年因对万卷楼管理不善,大量藏书被人偷盗,加之遭遇火灾,最后将所剩书籍售予范钦,转而成为范钦“天一阁”藏书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山西宁波人,明朝嘉靖十一年进士,作过工部员外郎,兵部右侍郎,一生购求典籍,嗜好抄藏,他还做过随州、袁州知府,以后又到江西、广西、云南、陕西、河南、福建、广东任职,足迹遍及半个中国.他官迹所到之处,遇有奇书典珍,或购求或抄录,都收集起来,最多时达七万多卷册.明朝嘉靖四十年,范钦为避严嵩父子专横,离职回宁波原籍,创建……  相似文献   

7.
亚洲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位于宁波城月湖之滨的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典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的存在是盛产中国著名商人——宁波帮的甬城所以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标志之一。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范钦时年27岁)进士,浙江鄞县(即今宁波)人,做过湖广随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以及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吴静 《兰台世界》2012,(25):48-49
提及中国的家族图书馆,首推位于浙江宁波的天一阁,自始建于明代中期之时起,其已经沐浴了四百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家族图书馆,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一、明代始建时期(1561—1644)明嘉靖四十年(1561),官至兵部右侍郎但请辞回乡归隐的范钦决定在宁波主持建造一座私家藏书楼,以广纳百家之书,成就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民间图书馆在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浙江宁波人范钦所建的天一阁,是我国有记录的最早正式对外开放的具有民间图书馆性质的藏书楼。至民国时期,民间图书馆蓬勃发展起来。据调查,民国时期私立图书馆占图书馆总数的20%。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的民间图书馆或收归国有或不复存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些年,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是1747年在华沙开设的查路斯基图书馆。世界上最高的图书馆,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计28层,高276英尺,1973年正式开放。世界上最小的图书馆,是美国纽约阿瑟·霍顿图书馆。它收藏的新型微型图书长仅3厘米。世界最早的私人图书馆,是建于中国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浙江宁波“天一阁”。世界藏书最多的图书馆,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达8,000万余册,包括世界470种文字。世界上座位最多的图书馆,是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共有座位2300个,每日接待读者7,000人次,  相似文献   

11.
《现代出版》2013,(5):60-60
天一阁及其藏书在严格的族规及范钦子孙的呵护下,很好地留存下来,直到范钦死后一百五十年,第一个登上天一阁的外姓人才出现,那就是学者黄宗羲。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藏书家,黄宗羲的父亲是著名的东林党人黄尊素,被魏忠贤迫害致死,黄宗羲受遗命问学于刘宗周,范氏后人对其颇为仰慕。黄宗羲一生爱书,凡是见到珍善及未有之书,皆亲手抄录收藏。六十三岁那年,他有幸登上了天一阁,仔细浏览了前期的档案、地方志,从字里行间看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风貌,由此也注意到了浙江东部商业文明的萌芽,若干年后,提出了“工商皆誉’的著名理论,最终成为浙江商业文明的理论启蒙者,其影响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12.
天一明珠藏宝书四百余载传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天一阁的缔造者范钦及天一阁的历史沿革,从天一阁历代的藏书、刻书、传抄等方面,叙述了天一阁藏书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浙东学术圈内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闵虹 《云南档案》2003,(1):44-45
宁波城月湖之滨的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有“南国书城”之盛誉,堪称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做过湖广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正使以及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后来又巡抚南赣汀漳诸郡,宦迹遍布半个中国,直至官升兵部侍郎。范钦生性耿直,不畏权贵,曾顶撞过权倾朝野的武定侯郭勋,因此蒙受冤狱。后在袁州知府任内,因秉公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及其天一阁概况的基础上,论述并考证了天一阁的藏书特色、藏书编目以及范钦的藏书思想,对今天藏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感悟秋雨     
陈皖军 《军事记者》2010,(11):64-64
很多很多年以前,每天黄昏,总有一个孤独而略显忧伤的男孩走进宁波藏书楼天一阁。在这里,他像一匹饥饿的小野狼.不加选择地吞噬着藏书阁里那些因多年无人光顾而布满灰尘的书籍。直到玄月西挂,他才踯躅着走出藏书阁,恰似他来时一样。孤独而忧伤。  相似文献   

16.
范钦 明代藏书家。他藏书不专注于宋元旧版,尤重当代资料。明中叶以来,私家藏书均以范氏天一阁为巨擘。项元汴 明代书画鉴藏家。在历代书画鉴藏家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嘉学派的学者阮元曾说过:"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天一阁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家族藏书楼,无论在文化意义上还是在藏书历史上,其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作为我国明清藏书的代表,范钦的天一阁中除了丰富的藏书,还蕴藏着深厚的学术思想,其中不乏档案学思想。无论是典籍收集、保管,还是对藏书的利用,都对档案学有着一定的甚至是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范氏奇书》(以下简称《奇书》)是明嘉靖、万历间我国著名藏书家、宁波天一阁主人范钦校刻的部分图书的总称,数百年来,已成为藏书家们所公认的一部丛书。丛书所收一批稀见的图书,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后人称之为《奇书》。由于范钦校刻这批图书时,既未题总书名,又无总目及总序,所以自明万历以来,《奇书》究竟包括多少子目,没有  相似文献   

19.
明朝是我国古代商业出版事业最为发达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之一,书业广告随之兴盛繁荣,成为我国古代书业广告最为繁荣的时期。明朝书业广告的内容有征集稿件、宣传续作、宣传图书内容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但它的藏书又是不让人阅读的.本文对比古代西方私人藏书的开放性,从古代中、西方社会制度和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范氏家族暨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私而不公"的原因.指出宗法制度和建立其上的儒家文化,导致我们的古人没有公共意识,只有家族权力认同,范钦藏书实为文化荒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