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档案事业也正向着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多样化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此变化过程中,高校档案人员工作压力增大,易产生职业倦怠。档案人员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仅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质量,还直接影响着档案人员的生理、心理健康。因此,探讨档案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寻求对策,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高校发展服务的迫切需要。1.高校档案人员职业倦怠及危害。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  相似文献   

2.
葛君 《兰台内外》2024,(2):79-81
选择了2021年度南通地区41家公立医院113名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展开职业倦怠调查。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职业倦怠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该地区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评分为(2.41±1.35)分,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5.22%,以轻中度职业倦怠为主(65.49%)。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为档案专业、是否有行政职务、职称为中级、工作年限在5年~20年是影响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南通地区公立医院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率较高,建议医院管理者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应对措施,降低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程度,全面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中引发的一种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影响档案从业人员工作动机和热情的显著问题,尤其在青壮年档案人员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职业倦怠感的表现形式,分析高校档案工作者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原因及其对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个人的负面影响,探求改善高校档案工作者压力状况,缓解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提出了缓解和消除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职业倦怠的特征表现 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调查数据显示:70%的中国职场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档案工作作为一种特殊助人行业,职业倦怠现象不可避免,其特征表现在: 1.丧失进取精神,缺乏职业乐趣.档案工作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等工作环节单调重复,长年累月周而复始,有些人感到档案工作艰苦复杂又相当枯燥乏味,与其他部门相比收入低、福利待遇差、职称职务晋升不及时,易使档案人员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引起"心理失衡".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与情感体验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之中,履行档案服务职责的热情与兴趣减弱,采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消极对待自己分内的工作,表现出较重的职业热情消退倾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探讨了构建医务人员健康档案的必要性,阐述了构建、实施医务人员健康档案,对预防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患纠纷,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编辑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等因素导致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十分普遍,编辑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中,面对繁重的工作内容而产生了职业倦怠,这是工作压力的结果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对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到目前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提高职业满意度,促进个人健康和成长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对编辑人员职业倦怠因素和编辑人员职业倦怠的消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曲春梅  郭旭 《档案学研究》2019,33(3):118-123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档案职业主体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拿大著名档案学者休·泰勒对于档案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意识到信息时代档案职业主体发展面临的职业倦怠问题,并探讨了管理环境、专业教育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对档案职业主体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非专业化素质”、信息素质及新媒体的素养,还对信息时代档案工作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展望,以谋求档案共同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释了高校图书馆人员的职业倦怠含义。指出了影响高校图书馆馆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提出了预防和缓解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的措施。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消除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倦怠,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特点,探讨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因子的预测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90项症状量表对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各因子都不同程度影响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社会支持,减少职业倦怠可提高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数字化情境下图书、档案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从职业压力、人际匮乏、归因失当、工作程式化等方面分析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创设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组织管理建设,加强人员素质建设、进行归因方式训练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而形成的.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伤害,已严重影响档案、图书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人本管理与馆员职业倦怠的抑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人员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在论述了人本管理能有效地消除和抑制馆员职业倦怠的同时,指出了图书馆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2008,(9):45
张锐在《黑龙江档案》2008年第三期一文中指出,档案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现象主要表现在:职业热情消退,丧失进取精神,工作满意度低,缺乏责任意识:个人情感树立对人对事冷漠。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加强本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谋划好本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发展战略,2010年普陀区档案局对区属档案人员情况展开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的范围涵盖了区级机关、企事业156个单位的172位专兼职档案人员,其中机关档案人员90人、事业单位档案人员49人.区属企业档案人员33人。  相似文献   

17.
面对信息技术的进步,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极大地改变了档案专业的形态,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发展,并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档案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档案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要素。该文从档案人才现状、需要怎样的档案素质人员和如何培养高素质人员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对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对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培养档案人员工作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已经成为开展最为普遍、学习人数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员日渐增多,新机构不断涌现,由此产生了大量个人和团体档案。由于档案专业人员缺乏、保管档案费用较高、流动人员和待岗人员逐渐增多,这些人员档案的管理相对混乱,档案托管便应运而生了。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破产企业)、团体、个人以及一些重大活动形成的档案,成了档案托管的主要来源。通过档案托管机构进行档案托管,有利于拓宽档案利用的范围,扩大档案服务社会的层面,丰富社会档案馆藏,确保被托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相似文献   

20.
霍战旗 《兰台世界》2007,(8S):46-47
21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职业者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危机:职业话语的严谨性削弱,职业道德的约束力降低;对档案职业的忠诚战了“守望”。档案营理者在工作中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表现出身心俱疲、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心理逆反、工作疲沓、观念陈旧、不思进取、被动应付、敷衍了事、消极怠工、行为怪癖、申请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