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人际淡漠、成就感降低的感觉。出版社编辑由于其自身工作的特点,是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本文结合职业倦怠的含义,分析了出版社编辑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单调机械无新意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近年来,随着传统媒体发行环境日趋复杂和严峻,报纸发行系统员工的职业倦怠症日益突出,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员工职业倦怠现状 发行工作不仅单调枯燥、机械重复,而且要求严谨细致,久而久之员工就会感觉乏味,产生倦怠情绪,造成工作热情丧失和工作绩效下降,以及连带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两方面不适应和疲劳症状.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多年从事职业倦怠方面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认为,职业倦怠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职业倦怠,是由于职业压力,给人带来的一种身体和心理被耗干、被燃尽的一种感觉。概括而言,职业倦怠就是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多年从事职业倦怠方面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认为,职业倦怠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职业倦怠,是由于职业压力,给人带来的一种身体和心理被耗干、被燃尽的一种感觉。概括而言,职业倦怠就是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5.
《大观周刊》2012,(20):193-193
“职业倦怠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消息灵通、见多识广,他们可以伸张正义、针砭时弊;他们每天和奇闻逸事打交道,他们的工作富于挑战与传奇,他们的工作既是有趣的,又是很有意义的.从事这样的工作也会发生职业倦怠吗?曹茹新著的<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以大量的数据显示我国新闻从业者的确已经发生职业倦怠,其中重度职业倦怠者占一成以上.书中对新闻从业者发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剖析,对如何解决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也进行了深人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高校图书馆员的隐形杀手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是馆员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困扰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的主要心理障碍,它的存在给馆员本人、读者乃至高校都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职业倦怠的认知,探讨馆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原因,提出了避免馆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主持完成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的报告表明,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正在侵袭中国.据统计,按照职业倦怠程度由高往低排,编辑"跻身"前10名.[1]如何全面认识职业倦怠,唤醒"出版睡人",找回"吞万里如虎"的"气",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激情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是新闻记者从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本文阐述了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分析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和克服记者职业倦怠的方法,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稳定新闻从业队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中处于一种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本文分析了编辑职业倦怠在认知、情绪、行为、态度等几个维度上的特征,探讨了当下编辑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自我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韩霞 《新闻实践》2011,(6):36-38
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心理枯竭,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消耗殆尽的感觉,一种非正常的行为与心理表现。和教师、医生等许多行业一样,新闻从业人员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任由其蔓延,不仅影响记者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更会影响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因此,无论是从关心记者编辑的角度,还是从注重新闻事业发展的角度,都应该积极关注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2.
樊锐 《全国新书目》2008,(17):90-92
职业倦怠(job burnout)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H) 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人们在长期从事某一工作,由于对工作缺乏兴趣和热情,却又不得以而为之时,人就会感到厌烦,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和忧郁等情绪,以至于身心疲惫,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它是近30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一般来说,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即人格解体.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冷漠、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服务对象和自己身边的人)、个人成就感降低三方面,目前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许多从业人员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职场人士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中引发的一种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影响档案从业人员工作动机和热情的显著问题,尤其在青壮年档案人员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编辑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等因素导致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十分普遍,编辑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中,面对繁重的工作内容而产生了职业倦怠,这是工作压力的结果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对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到目前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提高职业满意度,促进个人健康和成长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对编辑人员职业倦怠因素和编辑人员职业倦怠的消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档案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馆员的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并将其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随着1980年首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昭示着职业倦怠研究的触角已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职业领域.高校档案馆中女性所占比例较大,发生职业倦怠现象更具普遍性和可能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来源于英文Job Burnout,又被翻译为工作倦怠、职业衰竭、职业枯竭等.Burnout的本意是"火烧尽了或燃料烧尽了",后被转义为精疲力竭,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将它引入心理学领域而于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代表助人行业(或叫服务行业)中的职业枯竭现象,即那些助人行业的人们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期刊编辑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引入研究领域后,它就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对职业倦怠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职业倦怠已经成为编辑职业一种日渐增多的现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也名列十大高发人群中。编辑工作的重复性、繁杂性和利他性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一、职业倦怠的特征表现 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调查数据显示:70%的中国职场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档案工作作为一种特殊助人行业,职业倦怠现象不可避免,其特征表现在: 1.丧失进取精神,缺乏职业乐趣.档案工作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等工作环节单调重复,长年累月周而复始,有些人感到档案工作艰苦复杂又相当枯燥乏味,与其他部门相比收入低、福利待遇差、职称职务晋升不及时,易使档案人员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引起"心理失衡".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与情感体验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之中,履行档案服务职责的热情与兴趣减弱,采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消极对待自己分内的工作,表现出较重的职业热情消退倾向.  相似文献   

20.
知性的干预德性的柔化——图书馆职业倦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伤害,如果处理不当会成为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需要采用心智维度下积极人格重构、管理维度下柔性化管理模式构建、认知维度下学习机制重构等多种维度下的"干预"与"柔化"措施.通过分析以往职业倦怠模型的不足,针对图书馆行业的特殊性质构建了图书馆职业倦怠"干预与柔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