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经典文籍《论语》为参照,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孔子“诚信”思想对奥林匹克运动“诚信危机”的正面影响,并结合《论语》中维护“诚信”的具体措施,对逐步消解奥林匹克诚信危机,重构“诚信”理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仁者寿”是《论语·雍也》篇中孔子的一个著名养生观点。全句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该句原意并非专由养生而  相似文献   

3.
孔子一代先师,垂范百世,将人师之道,演绎得淋漓尽致,今后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养生文化也获得了极大发展。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养生思想对现代人的体育健身观念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孔子的养生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军 《收藏》2011,(2):68-70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此书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早已佚失。唐代颜师古在其所注《汉书》中说,《汉书·艺文志》"非今所有家语"。颜师古此处所指的今本《孔子家语》是指三国时魏王肃收集并撰写的10卷本。著名经学家王肃从自己的学生、孔子后人孔猛那里得到此书。王肃,今山东郯城人,曾遍注儒家经典,是郑玄之后著名的经学大师。  相似文献   

6.
孙思邈养生思想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的一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养生家。从理论上说,他有一套完整的养生体系;从实践上看,他活到了一百零一岁的高龄。因此,探讨和研究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挖掘、整理和继承古代养生科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具有现实的意义。本人曾在1983年的《成都体院学报》上写过一篇有关“孙思邈养生思想初探”的拙文,现在原来的基础上,打算从“保神、练气、养形”三个方面,对孙思邈的养生思想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就教于诸位同仁。一、保神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创立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养生保健理论。本文在对养生进行简要概述的前提下,对孔子“以仁为本”的养生之道、孔予的运用“中庸”的养生之道、孔子的追求“身心并修”的思想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简要论述。孔子的养生保健思想及实践对现代人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养生思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古文献为依据,剖析了孔子的养生思想。重视身体锻炼,体魄健壮是孔子养生思想的物质基础;胸怀宽阔,豁达乐观是孔子养生思想的精神支柱;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是孔子养生思想的重要内容;修身养心,仁寿相兼是孔子养生思想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尽管《论语》中涉及到隐士言行的地方很少,但如果把握这些细节,便不难发现这些隐士与孔子的处世观之间的差异,究其原因是孔子的“入世”思想与隐士的“出世”思想的差异,进而归纳了这些隐士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生于汉惠帝五年,卒于汉武帝元年封六年,是西汉时代一位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家,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先秦孔子和孟子以治国平天下为已任,栖栖惶惶地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因而对于古代的养生及其气功方法,似乎未能象道家那样探赜索隐,精研入微,但是并非一窍不通。例如,孔子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篇》)  相似文献   

11.
就《论语》而言,孔子的体育思想观念突出表现为四点:一是提出了"成人"教育的体育主张;二是形成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观念;三是提出了劳逸结合的运动理念;四是提出了"仁者寿"和"食不厌精"的保健观点。这些思想观念所张扬出来的基本精神,便是以人为本,以仁为纲,以礼为准。由于孔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使得他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位置。今天看来,这些体育思想观念仍然有着突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现代体育发展提供着丰富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2.
论孔子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黍 《体育学刊》2004,11(4):62-64
孔子的养生思想表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提高国民素质的倡导以及对休闲健身的追求,展示了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提出了具备鲜明儒家特色的养生方法,有着不容忽视的启发意义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究其实质,颜元学说之所以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扭转乾坤的显赫地位,就在于一种“以身为本”思想决定了不是心的冥思静想而是身的行动实践成为其为学的终极宗旨,这不仅意味着一种“体育优先”的思想前所未有地得以确立,而且也是对体育所尚的“武勇”之主旨的积极推举。因此,颜元思想既代表了对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后儒“重文轻武”积弊入室操戈的大力抨击,又以其对周孔原儒的“文武相济”古老传统的回归,而对今天历史新时期传统文化再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表明了,正如当年章太炎首倡“儒侠”、梁启超发掘“中国武士精神”以期重振我们民族雄风那样,一种“援武于儒”主张的提出不失为今天新儒学构建、文化自强自信精神构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之一,它所凝聚的审美内涵与精神实质属于中国古代体育美学思想的一部分。孔子和庄子"游"的体育理念都注重身体的参与和内在情感的渗透,追求的都是身心的和谐与自由。在全民健身时代的今天,人们健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身心的健康、放松和愉悦,孔子和庄子"游"的体育理念为体育健身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体育思想深受湖湘文化影响.湖湘文化“躬行践履”的知行观促使毛泽东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探本究原”的哲理思想催生了《体育之研究》;“霸蛮”精神培育出毛泽东的蛮拙体育;“立德、修身”的传统升华了毛泽东对体育功能的认识;“经世济国”精神奠定了毛泽东体育为政治服务的思想.准确把握这种文化渊源,可以更好地领会和解读毛泽东体育思想,指导我国体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的水域活动,早在《老子》、《论语》、《孟子》等先秦诸子著作已有案例,但多服务于哲理阐述,而非体育意义上的运动遥叶庄子曳中人的水域事象,则是哲理与运动的结合。《庄子》对神人、至人、真人所作的渲染亦是风险与闲暇并存。《庄子》对水域事象的叙述,从侧面透视出上古时代原始水域活动的娱乐色彩和天人相合的属性,其娱乐特征与西方体育相契,而天人合一的逍遥意义,则与西方挑战生命极限、征服自然的理念迥异。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人生最初始和最基础的教育环境,不同家庭所形成的价值标准、心理特征、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等是不同的,家庭中的各种构成因素不仅关系到子女早期思想意识,而且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本文主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家庭因素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特征、单亲家庭、独生子女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庭因素是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历史上一位侠义人物,他的思想学说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他关于"尚武思想"中"勇"的学说,则对武术的传播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与武艺     
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孔子用武思想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了解到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乃至现在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的武术也从其中吸取了不少了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养料,如“文武兼备”、“德技并重”的思想都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从而更充分地展示了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的中医大家,他在融合各家养生学说的基础上,总结并发展了唐以前的养生保健思想,对后世具有鲜明健身养性价值的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对孙思邈与太极拳的养生思想进行交汇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二者在现时代下的共荣发展,而且可以进一步论证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源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