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室的每张桌上摆着苹果、梨、香蕉、西红柿等水果及一盆水,桌上还放着幼儿记录用的卡片和水果小图片。随着老师一声亲切的招呼,孩子们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指点着、议论着各种水果。有的描述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忆吃这些水果时的情景……大约过了5分钟,老师请孩子们安静下来,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孩子们有的说“我想吃”,有的说“我想把它们放在水里玩玩”……老师同意了孩子们的要求,先把水果放在水里玩一玩,然后再吃。孩子们高兴极了。接着,老师请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水果放到水里后会怎么样呢?孩子们议论开了,有的说会沉到水的下面…  相似文献   

2.
该活动是小班主题活动“吃果果”的经验延伸。在主题活动“吃果果”中.我班的孩子对各种各样的水果有着强烈的兴趣,喜欢去感知它们不同的形状、颜色、味道,经常看见孩子们在尝水果味道时发出惊喜的尖叫和喜悦的笑声。因此,我从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入手,选择了孩子最熟悉最喜欢的糖果,找到水果与糖的连接点水果糖,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去帮助水果和水果糖找到朋友,  相似文献   

3.
幼儿午睡起床后吃点心是一件小事,但我在孩子吃点心中做起了学问,收到了不小的效果。吃午点之前,我让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大圆圈,请孩子们把小脚伸出来,互相检查一下鞋是否穿反了。孩子们在检查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懂得了鞋的反与正,下次再穿时就会注意了。这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更是有必要。随后,我再请孩子们  相似文献   

4.
作为水果之乡的孩子,吃苹果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我班里就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自己家里种苹果,每次碰上点心是苹果,他们就会摇着头说:"不想吃。"让我每次都大费口舌,进行一番教育,才勉强把苹果吃下去。瞧,今天的午点是苹果,又有七八个孩子来到我跟前说,不喜欢吃苹果。"不喜欢吃苹果?"我故意装作神秘:"好,把你的苹果送进我的吃苹果  相似文献   

5.
漂亮的项链     
在生活区,小班孩子最喜欢的工作是串项链。我发现,孩子们串的项链都是随意排列的,没有规律。我想先让他们随意摆弄一段时间后再寻找适宜的教育切入点,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帮助孩子们提高游戏水平。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要求:“今天,老师想买几条漂亮的项链。可是我想要的项链和你们平时串的不一样。”孩子们马上问我:“你想要什么样的?我给你串!”“我想要一条红色的项链。”我刚说完,梁馨月就开始串起来了。因为她认识颜色,所以很快就把红色珠子串好了,她兴奋地把项链举到我面前说:“老师,给你!”康艺晨也着急地问我:“老师,你…  相似文献   

6.
小点点     
阅读活动中,无论是翻书还是点图,都得用上右手,可小班孩子分不清左右。有件事给了我灵感:音乐活动时,老师为了让幼儿分清左、右,往往在幼儿的右手腕戴上一朵小花。对!让我在孩子的手上也作个记号。那天,我拿着五颜六色的水彩笔来到孩子们中间,他们立刻被我右手食指上的五彩小点所吸引,纷纷要求我给他们画上小点点。不一会儿,孩子们的右手食指上都画上了小点点。“小点点在哪儿呀?”“这  相似文献   

7.
小班孩子刚从父母温暖的怀抱中走出来,什么事都需要老师细心地指点和帮助,甚至是“包办”。随着天气慢慢变冷,孩子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多,每天午睡前,老师都要一件件帮他们脱下来,起床后又一件件帮他们穿上去。我发现,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没有丝毫进步,反而越来越依赖老师。于是,我开始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穿脱衣服。由于孩子胳膊短,衣服多,自己脱起来很费劲,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互相帮忙呢?便引导他们:“小朋友,咱们互相帮忙‘拔萝卜’吧,把胳膊伸开,请你旁边的小朋友帮忙把袖子拽出来,一个萝卜就拔出来了!”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都主动去找…  相似文献   

8.
小班的一位老师对我说:“小朋友每天来到幼儿园,我都要问他们今天吃了些什么,吃了多少,鼓励他们多吃饭,样样菜都吃。家长反映很好,说孩子在家吃饭认真多了,身体也长好了,不常感冒。班上缺席的小朋友也减少了。”后来我去她的班上看,真地觉得个个孩子都长高了,长胖了。  相似文献   

9.
教育一得     
“大力水手”和菠菜上海叶招娣今天的午餐是吃菠菜。我发现孩子们大都苦着脸,似乎在说:“老师,我不喜欢吃菠菜。”唉!这些孩子都有挑食的毛病,怎样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消灭”菠菜呢?正当我大伤脑筋之时,忽然看到辰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菠菜。我故意亮开嗓门问:“辰辰,你好像很喜欢吃菠菜,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去学校听一位老师执教小学二年级写话训练课。上课时,老师带来满满一篮水果。打开一看。里面有葡萄、香蕉、橘子等十多种水果。老师把篮里每种水果都拿出来给孩子看一下,并问孩子拿出的水果叫什么名字,喜不喜欢吃。七、八岁的孩子喜欢水果和吃水果,自不用说。看着老师拿出的一个个水果,他们看得目不转睛,眼里流露出想吃的神情。但展示完后,老师把水果全部收进篮子,  相似文献   

11.
李琦 《早期教育》2003,(1):19-19
一开学,我到小班了解孩子的出勤情况。班上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孩子们看到我,立即把含在嘴里的手放了下来。这使我意识到保健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我萌发了走进班里给幼儿上卫生常识课的想法。于是我带着故事图片《小华为什么变瘦了》及蛔虫标本,以让幼儿了解为什么不能把手放在嘴里,做到吃东西前、大小便后及手脏时要及时洗手为目的,来到了班级里。一出示蛔虫标本,孩子们有的尖叫,有的害怕,有的好奇,纷纷问这问那。我以提问的形式让孩子认识蛔虫后,又边讲边出示图片:小华健康白皙和又黄又瘦的对比图片。  相似文献   

12.
洗手     
每次吃饭前,都要求幼儿去洗手,可有的孩子到水房转一圈就回来了,有的则打开水笼头一冲就算完事了。我曾多次强调洗手的重要性,要求孩子们洗手要打肥皂,可他们有的还是因为贪玩偷懒不打肥皂。为了能让孩子们清楚地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我让孩子们做了一个小实验。首先,我把玩了一下午的孩子分成两组,让一组孩子到水房认真地洗手,另一组则不洗手。然后,我准备了一个削好皮的苹果,把它一切两半,分别让两组小朋友去摸半个苹果。摸完后,有的孩子发现“这半个苹果有点黑了”,接着,孩子们都纷纷过来看,果真,没洗手的那组小朋友摸过…  相似文献   

13.
折射     
今天,吃过早点,我像往常一样带着小班孩子们来到院子里。在合欢树下的空地上,孩子们有的摇动木马,有的开动“轮胎汽车”,有的捡拾落叶,好不快乐!我便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坐下来,暂时退出他们的世界,让这些“鸟儿”自由一下。“月月老师呢,你看到月月老师了吗?”月月是我班一个乖巧的女孩,孩子们都乐意接近她,听她指挥。我嘴角抿了抿,按捺住好奇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们给孩子们吃红毛丹,许多孩子看着这“毛毛球”,眼中尽是好奇的神色。孩子们问道:“老师,这是什么呀?”“老师,今天怎么吃毛毛球呀?”有的小朋友自以为是地说:“这又不是吃的,这是玩的。”而吃过红毛丹的小朋友则骄傲地向大家介绍它的名称和吃法。吃完了红毛丹,每个孩子面前都有一盘“长毛壳”。我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些红毛丹的知识,之后,我问孩子们:“你们看,我们把红毛丹的  相似文献   

15.
事例——小朋友们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天天一不小心跌倒在地,赖在地上大哭起来,等着我去扶他。我并没有立即扶起倒在地上的小天天,一会儿后,天天撅着小嘴巴自己爬了起来。回家后,小天天向妈妈哭诉:“妈妈,今天我跌倒在地上,没有人理我,老师都不扶我起来。”父母不当的话——“这个老师怎么这样冷血啊,我的孩子跌倒了也不帮一把,害得我的宝贝孩子倒在地上那么久都爬不起来,我要到他们园长那里去告她一状!”《纲要》链接——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  相似文献   

16.
自从接小班以来,我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不错,与家长们的交流也不少。每次和孩子家长的交谈总是围绕孩子的进步与表现。偶然一次与程成妈妈的交谈,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让我从孩子的语言行动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天,程成的妈妈把程成送到幼儿园后,我问程成在家的情况时,她说:“我们程成在家特别喜欢做小老师,她常常让布娃娃排好队当小朋友,她自己像模像样地做起了小老师,教娃娃学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一会儿教娃娃识字,一会儿让娃娃唱歌,并不时地指出让娃娃坐坐好,忙得不亦乐乎。有一次,程成学老师的样子批评娃娃,那样子可真像那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7.
趣事     
趣事文/贾海霞从小班开始,我就带这班孩子。三年来,我与孩子们之间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回忆起来,觉得有必要写出来,这些趣事也许会令读者和我都有所感悟吧。“老师,你是不是狼?”小班孩子刚入园,可把我们忙坏了。一天中午,我趁孩子午睡的时候,在盥洗室里洗午...  相似文献   

18.
周五,幼儿园的中饭依照惯例,还是吃包子。这一次,不知怎么了,好几个孩子咬了一口包子后,就把它放在盘里,不愿再动。我看了看漏出的包子馅——北瓜,也许孩子们不喜欢北瓜的那种怪味吧?不一会,六七个孩子走到我面前,纷纷发言:“老师,今天的包子馅我不爱吃。”“老师,今天中午我不饿,不想吃包子了。”“老师,我多喝汤、多吃菜,不吃包子,行吗?”  相似文献   

19.
午点     
每次吃午点,玲玲总用手帕把饼干包起来放到口袋里。王老师问她为什么不吃,玲玲说:“我留给妈妈吃。”王老师感到为难了,如果非叫她吃,会忽视孩子对妈妈的爱心;如果同意她不吃,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教小班时,孩子们第一次吃完整的香蕉,曾经闹出过不少的笑话。有的拿着香蕉不知所措,有的干脆直接往嘴巴里送。吃了几次,孩子们都会自己剥来吃了,不过剥香蕉的方法不一,有的从顶部开始,有的从根部开始,还有的从中间开始。多数孩子剥得较快,可也有部分孩子,由于动手能力不强或家中包办代替得多,剥起来动作笨拙,速度也慢。保育员开始着急,冲着个别孩子嚷嚷:“×××,你是怎么剥香蕉的?你这样怎么剥得开?”我定睛一看,这位幼儿是从柄部开始剥的,由于柄部没有丝毫缝隙,他力度又不够,所以还没剥开。我赶忙对保育员说:“你让他剥呗!随便他怎么剥,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