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果  李云述 《新闻前哨》2008,(12):53-54
报社提供给读者的核心产品不仅是新闻稿件,还有报纸版面。读者买报纸,不是为了买纸,而是为了买纸上的信息,这种信息包括新闻也包括版面设计。这一点对报纸应对新媒体竞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报纸上经常看到一些预告性新闻。某项事业刚有了蓝图,就发新闻,预报成绩。这种新闻在报上很受优待,标题醒目,位置也高。但报道的社会实效如何,却值得研究。遇到这种预报成就的消息.有些读者想看,又不太爱看。想看,是想预知一些前景情况;不太爱看,是觉得这些报道在眼前说来,似“纸上谈兵”,当不得真的。因此有人说,预告不是新闻。不过,也不要把话说绝。预告的虽不是已发生的事情,但它是可能发生的事情,或正在发生的事情。退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只要人们一打开报纸,便会看到有些报纸内容几乎一样,标题甚至表现手法也大同小异,好像一个妈妈生的多胞胎,看到谁都是一副面孔。于是,买谁不买谁,看谁不看谁,几乎完全取决于读者。媒体为了生  相似文献   

4.
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不同的报纸,功能不同,读者定位不同,报纸风格也不相同。在我国,各种类型的报纸,以推动改革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公众为共同目标,组成蔚为壮观、充满活力的报业大军。所谓“党报边缘化”的观点,可能着眼于一种市场现象。目前,晚报、生活类报纸的市场总量比较大,党报的发行量相对比较小。但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看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不是单纯看它直接面对的读者的数量。报纸处于社会政治舞台的中心还是边缘,并不完全是发行量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版面是报纸的橱窗。社会主义报纸的版面,有人认为似乎只能是死气呆板,老气横秋。不。应该光彩夺目,引人入胜。尤其是第一版,它是读者打开报纸,第一个进入眼帘的;它应该是一个政治和艺术巧妙结合的整体,人们一看就被抓住。办报办久了,多会染上一种职业病,总以为我是“宣传”你的,总以为自己的那套想法,做法高明一些。事实果真如此吗?高明之处是有的,那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作用;个人编报是否高明,要看你是否掌握住读者的心。不要低估读者。你编的版面是好是坏,是有生气还是死板的,广大的读者就是有一种本领,凭着自己多年读报的经验,可以很准确地把它鉴别出来。很多  相似文献   

6.
读某些记者写的新闻,有时觉得困难。按理说新闻是明白文,你既然报道某处发生一件事,至少是什么样一件事,应展示给读者看,否则,你干脆不要报道。  相似文献   

7.
所谓蹝党报边缘化蹞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不同的报纸,功能不同,读者定位不同,报纸风格也不相同。在我国,各种类型的报纸,以推动改革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公众为共同目标,组成蔚为壮观、充满活力的报业大军。所谓“党报边缘化”的观点,可能着眼于一种市场现象。目前,晚报、生活类报纸的市场总量比较大,党报的发行量相对比较小。但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看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不是单纯看它直接面对的读者的数量。报纸处于社会政治舞台的中心还是…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报纸理论版特别是晚报的理论版 ,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办得群众喜闻乐见 ,办出生气 ,大家都在不断探索。毋庸讳言 ,以往我们的报纸理论宣传 ,总有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味道。文章喜欢题目大大 ,篇幅长长 ,习惯于讲空泛的、概念化的大道理、空道理 ,习惯于简单地诠释中央精神 ,呆板乏味。读者说 ,我需要的你不登 ,不需要的你讲个没完。如今报纸可选择的东西很多 ,读者并不是非要看你说教文章的。读者不看不接受 ,编辑是最痛苦的。为报纸着想 ,为自身着想 ,报纸理论编辑必须牢牢树立为读者大众服务的思想 ,彻底…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办给人看的,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有人说,“读者是皇帝”,是“报社的衣食父母”,这话虽不尽然,但从思想认识上来说,把读者摆在第一位,让他们在报纸上说长道短,并为他们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办好报纸,使读者喜欢,发行量就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就有了。相反,读者不喜欢你的报纸,发行量很少,不但报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从谈起,就是报社本身的存在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可是,这个问题并不是所有采编人员都是这样看的。就拿我们报社来说,有些同志往往存在任务  相似文献   

10.
报纸首先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但是报纸毕竟不是法规,不是文件,首先有个让读者愿意看,喜闻乐见的问题.所以,报纸要真正达到教育人、引导人的目的,就要在了解人、吸引人、服务人上下功夫。近几年来,我们《陕西工人报》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研究对象,服务读者。办报纸是为了读者看的。每张报纸都有不尽相同的读者对象和主要的读者群。因此.要作到服务读者,就必须研究你的对象,了解你的对象,以及影响读者思想的内外部环境的  相似文献   

11.
我越来越觉得,读者看报纸,并不是要看你的文章写得多么好,而是要看你写得有多真。观念:真实是分层的“真实”是个大概念,对具体写稿的我来说,它就是我所看到的听到的事情。真实是分层的,剥离的层越多,离真实的那个核就越近。最初给“冰点”专版撰稿,并没有现在这些想法,因为文章写得长,又要  相似文献   

12.
曲岩 《青年记者》2012,(33):45-46
《纽约时报》前出版人阿瑟.奥克斯.苏兹贝格曾对报纸的未来发表这样的看法:"这个世界不缺新闻,如果你想看新闻,你可以上网找到很多垃圾。但我认为大多数人并没有担任编辑的能力、时间或兴趣。当你买《纽约时报》时,你不是买新闻,而是买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一家报纸应该有一家报纸的个性,而一个记者也应该有一个记者的新闻个性。 假如记者写出来的文章全都如出一炉,鼻子眼睛儿皆十分相像,毫无区别,那么这绝不是记者的光荣,相反它应该是一种耻辱。如果几个不同的记者,对写一个新闻采取完全一样的报道,那么读者怎么会不对报纸失望呢?千篇一律的新闻内容,千篇一律的构思,千篇一律的新闻语调,最终会受到读者的唾弃。如果我们新闻工作者百般地努力仅仅是为了得到读者的唾弃,那我们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的个性是新闻性,报纸应以发表新闻为主,新闻应以短新闻为主。短小精练,是各种新闻文体共同的写作规律。列宁把新闻称为“电报文体”、“电讯体裁”,认为“不要重复,只须用几行”。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稿件长了,读者就会把视线移开,去寻找那些简短而生动的文章看。因此,你动笔时就要想到读者,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 短,并非易事,把新闻写得短而好,需要有真本  相似文献   

15.
美好的初衷与无奈的结局 中国的图书市场有时实在是令人莫名其妙,它往往呈现给人一种毫无理性的姿态,有人爱以“不成熟”一言以蔽之。也不知是指出版人、图书的不成熟,还是读者的不成熟,抑或市场本身的不成熟,或许这几者兼而有之。这2509种文艺类书绝不是为了滞销而出版的,它们被出版之前,市场确实有需要。请看下面三张表:  相似文献   

16.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17.
版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能够方便、快捷地阅读报纸。如果一份报纸表面上看非常漂亮,但阅读起来很费劲,不是转折复杂、上下不衔接,就是读着读着找不到地方了,那么这个版面并不成功。所以让版面在阅读中能流畅起来很重要,不论是繁还是简,都要给读者明确的阅读走向。  相似文献   

18.
谢顾问:搞新闻报道4年来,每每听同行和编辑们谈及“新意”,可我一直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新意”,什么样的稿子才算有“新意”?辽宁曾振亚育振亚同志:无论是写新闻还是写其他文章,目的都是发表出来给读者看的(或听的),为了吸引读者,往往就要追求新意。什么是“新意”?我说不上准确的定义,只想告诉你两句话:一是新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只要读者读后有新鲜感,受启发受教育,就可以说此文有新意了;二是不要认为新意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一篇文章,不必追求处处有新意,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只要在某一点或几点上有与众不…  相似文献   

19.
党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报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履行职责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要靠一篇篇报道(包括文字、图片)来体现。只有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多写多登耐看的报道,让读者感到想看、管用、要看,党报发挥作用才有了必备条件。报道有人看,报人蕴含其中的思想倾向就有了让人接受的前提和基础。试想,如果一张报纸长期陷于领导活动+会议消息+轻描淡写、浮光掠影式的概念式报道,即使你标题做得再重、图片放得再大,每日停留读者手中的时…  相似文献   

20.
报纸是办给群众看的,因而,办好一张报纸,必须尊重读者,顾及读者的兴趣、爱好,考虑读者的接受水平。我们的读者并不是一个容器,你注入什么,他就接收什么,而是有生命、有思维的活人,他们有选择地接受外界的一切,并依根自己的标准,对所接受的东西作出评价。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