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文博类期刊的历史并不太长,数量也不是很多。然而,文博类期刊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中国近代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是近代文博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中国近代文博事业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对国外先进博物馆学理论、考古学理论的引进和近代中国文博事业的兴起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系统梳理出近代文博类期刊的历史发展脉络,对研究整个近代文博事业发展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著作权保护的近代化是在引进、吸收、移植西方及日本近代著作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促成中国著作权保护快速近代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报刊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在中国的兴起,功不可没。文章从期刊发展史的角度,梳理中国著作权保护走入近代化的轨迹,探讨期刊在中国著作权保护制度近代化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毕晓直 《编辑之友》2016,(3):109-112
中国近代报刊译者大量翻译西方小说,引进先进的创作理念,介绍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与进步,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沟通.文章着重阐述近代报刊译者在中西思想交流、中西政治文化互通、中西文学交流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熊燃  盘石军 《新闻前哨》2008,(12):44-46
我国古代报刊在向近代报刊的转变中走向了与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相异的道路。促使中国近代报刊走向不同道路的因素.一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状况使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脱离了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的轨道;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要走自己的路。本文旨在探讨第二种力量即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报刊发展的影响,将从政治情结、立言、教化和重义轻利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清末传人中国的西方近代印刷技术,不仅仅带来了中国图书印刷技术的革新,同时也对中国图书装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的图书印刷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由传统的印刷技术与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交替使用,到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完全采用,在图书开本、版式、装订形式、封面设计艺术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仅就这一时期期刊封面装帧艺术的演变做初步的探讨,以求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  相似文献   

6.
晚清基督教报刊以及商业报刊的出现是福建新闻事业近代化的开端,在其引领下,各宗派的宗教期刊成为福建新闻传播和宗教传播的主要载体,深刻影响着近代福建社会。本文对晚清至民国时期福建宗教期刊的出版、发行及地理分布等近代宗教传播的问题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刘淑贤 《图书馆论坛》1996,(3):22-23,43
我国美术期刊发展概况刘淑贤(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1我国美术期刊的产生我国美术期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及文化传入中国,于是新学兴起,废八股、兴学堂、结社团、力展览与出版报刊等纷纷发展起来。我国第...  相似文献   

8.
辜璟 《新闻三昧》2005,(5):19-21
近代报刊源于西方,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胫到了19世纪初,报刊已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当西方传教士来到古老的中国传教布道时,也带来了反映其意识形态的重要器具——近代报刊,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如,第一份中近代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蜜蜂华报》等。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报刊的一种特定形态,民国时期佛教报刊是研究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的重要文献.本文对这一时期佛教报刊的创办情况进行梳理,指出其时代特征、历史脉络,由此勾勒出民国时期佛教报刊出版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正>近代中国,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国家和民族受到欺凌。但同时,西方的文化以及现代出版业也逐渐带入并深刻影响中国,其中一部分报刊由于是西方人直接创办并且长期管理,其广泛又独特的报道视角和刊载内容成为研究近代中西方历史的重要资料。作为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份报纸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  相似文献   

11.
惠萍 《编辑之友》2010,(1):100-102
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刊、书局的同时,也将西方的出版理念和模式带到了中国,直接影响和刺激了中文报刊的产生。中国近代出版业由于报刊和书局的出现逐渐演变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版事业。所谓事业,就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均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社会民众不具有任何的言论自由,更罔论以舆论监督政府的权利。随着近代报刊在华的产生、发展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传人,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传教士是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最主要的使者。他们对近代中国教育影响巨大,表现之一即为在中国创建了类型不一的图书馆,并通过创办报刊、著书立说等方式,对图书馆在富民强国中的作用大力宣介,为近代图书馆的萌芽奠定了舆论基础,准备了人才队伍;同时他们的宣传客观上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办馆组织模式、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制度体系建设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阎昭 《新闻世界》2014,(8):226-227
新闻自由思想对于中国来说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它发端于十九世纪上半叶传教士报刊活动的兴起,这些报刊最早将西方新闻自由的大致情况进行了介绍,虽传播范围不广,影响力不大,却引起了敏锐开明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注意。虽然他们对新闻自由的理解多停留在工具理性层面,并未在价值理性层面进行系统研究,但他们也完成了学习、介绍西方新闻自由思想这一历史使命,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推动民族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黄玲 《中国出版》2012,(5):34-37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备受各方关注。晚报、都市类报纸、财经类报刊2012年9月底前将全面完成转制任务。在这三类非时政报刊中,财经类媒体不仅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还肩负着我国经济信息传播、解读的历史重任",中国制造"当然需要"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6.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8):46-47
中西新闻传播不同的价值取向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是近代“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近代报刊从编辑、经营到发行都几乎全面模仿西方。但是中国的媒介功用与西方却并未协同一致,中国媒介追求价值观念的传输,在西方媒介则主要追求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之  相似文献   

17.
将中国近代史上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作为背景,以浙江出版的近代期刊为实例,对浙江近代期刊创刊史的发展和变迁过程进行了梳理和简要介绍。这些期刊对当时浙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是近代浙江社会发展的缩影,有其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试论早期中国报刊评论的成因和走向曾建雄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有报刊的国家,但是报刊评论却始终没有在中国古代报纸上出现。中国报刊评论最早是伴随着一批外国人办的近代中文报刊(以下简称“外报”),首先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从19世纪初叶第一份近代中文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均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社会民众不具有任何的言论自由,更罔论以舆论监督政府的权利.随着近代报刊在华的产生、发展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传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时人开始以报纸为舆论之机关.①《申报》对“杨乃武案”的报道正是诠释了早期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在这宗案件中,《申报》作为外商在华创办的营利性民间报刊,充分发挥了报纸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在政府施政过程中进行监督的功效,借助公众舆论的力量影响案件的发展和审判结果.《申报》对此案的报道开启了近代报刊舆论干预社会生活、监督政府施政行为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地区本土报刊起步较晚,随着近代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报刊业逐步沦为文化渗透的舆论宣传工具。东北报刊业笼罩在日俄侵略的恐怖阴影下,但所载内容传递新闻时事,以特有的文化传播方式,吸引大量读者,开阔民众视野,普及先进文化观念,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东北地区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