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长军 《考试周刊》2012,(90):66-66
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别把学习数学当做一种负担,而是当做一种乐趣,在“玩”中学,在学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讲究教学艺术的数学课堂 ,由于悬念迭起、疑窦丛生、波澜起伏 ,可以有效地“煽动”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兴趣 ,挖掘学生潜藏的智能 ,从而使教学取得更大的效益 .本文就数学教学的“三题”艺术谈些个人的见解 .这里的“三题”是指“大题小做”、“小题大做”和“借题发挥” .1 大题小做纯理性的数学教学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而应走“理性和悟性相结合”的宽广道路 .数学以其逻辑严谨著称 ,培养学生用“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的思维链条来解决问题绝对是数学教学的“主旋律” .但这种“纯理性”的“主旋律”也有其一定的弊端 ,它不…  相似文献   

3.
数学实验能够使学生顺利进行数学化并实现再创造,数学实验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和手段设计出“再创造”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似乎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可以进行发现并做出猜想;也可以做实验,并进行测量、分类;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乐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乐学情景.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们自我表达、放飞个性的乐园,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动,充分地让学“动”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设置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是“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教学的主线,“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味道”颇丰的文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数学教学一切向分数看齐,教学过程则被演绎为单调乏味的解题训练,致使数学失去了本身应有的“味道”.数学教学在教授如何解题的同时,更需要让学生品味到数学的“味道”,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在促使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的同时,更乐于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7.
祝小鹏 《江西教育》2022,(16):74-7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步伐,保证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对教学工作始终保持较高的期待。教师应明确“游戏化教学”在活跃课堂氛围、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等方面的作用,并积极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使数学教学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说”数学,就是让学生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叙述数学的解题过程。而支架式教学则强调为学生搭建合理的、不断向上攀升的“脚手架”,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说”数学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起逐步攀升的学习支架,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低年级教材中以“主题图”的形式创设情境,呈现数学信息更是其编写上的一大亮点。它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使学生自觉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主题图,便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教  相似文献   

10.
余霞  汤骥 《陕西教育》2001,(11):37-37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惟如此,数学才会被孩子所接受,数学才会受孩子们的欢迎。由此,数学教学应突出“大众数学”,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  相似文献   

11.
王巧然 《成才之路》2009,(15):84-84
一、有利于学生由“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这是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然而曾几何时,这一正确理念被误解为“数学教学生活化”,而流行于数学教育工作者之中。这一“化”就不得了,于是数学教学中用“生活味”干扰“数学味”甚至代替“数学味”的现象不胜枚举,对数学教学的危害令人忧虑。“化”是什么?“化”是从一种性质或状况转变成另一种性质或状况。“化”是一种整体趋势,是一种主流方向。数学教学不可能生活化,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说数学源于生活,这主要是从根本的意义上说的。原始的数学概念确实来源于生活,但建立在原始数学概念基础之上的数学的发展却主要地直接地起始于数学本身的需要,几何中由已知定理推演出新的定理便是明证。所以,千方百计地寻找所有数学知识直接产生于生活的背景材料而创设生活情境,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徒劳的,硬要这样做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说数学用于生活,但也不能因此而提出“数学教学生活化”。事实上,数学教学的“解决问题”中,问题类型除了数学实践活动和应用题这类生活问题外,还有大量的非生活问题——概念题、计算题和证明题,解这类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这类题生活化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硬要这样做是荒谬的。况且,从数学知识本身来看,其用于生活往往是滞后的。一些当年看来于生活无用的数学知识,后来却被证明在生活中大有可为。所以,让学生学习非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解决非生活数学问题很有必要,对此,数学教师于教学中在时间和精力上必须提供足够的保证。本文作者对“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期另外两篇小学数学教学类的文章也与这一问题紧密相关,请读者注意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数学作文”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及作业的改革。学生在作文过程当中,对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整理,使之上升为更加理性的知识系统,从而强化了基础知识的内储与外化,对数学“双基”起到加深和拓展的作用。显然,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数学双基教育的延伸。它可以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蓝天”,同时是一种新颖  相似文献   

15.
黄江虹 《考试周刊》2009,(49):74-74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在情境的创设中,至关重要的是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思维特征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前提下.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境,才能真正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黄金搭档”。由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时,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和注意。  相似文献   

16.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达到理性认识,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可见,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进而灵活应用数学的关键,更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有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下面就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数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数学素质,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活动教学的思想,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以优化“数学活动情境”为切入口,作了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赖飞跃 《考试周刊》2012,(84):64-64
创设教学情境,能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而精心创设情境进行应用题教学,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增强学习效果,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会解题,学会数学地思考。著名数学教育家、现代“问题解决”研究的先驱波利亚也认为,要“把解题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才能和教会他们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由此可以看出解题训练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数学实践中,教师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