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尽管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并没有被打乱,从产业经济到金融经济再到网络经济,这似乎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轨迹.以上所谈及的危机实质上都是金融危机,网络经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金融危机的风险,而网络经济的发展基础就是基于产业的网络平台.运动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涵盖的产业类型、企业性质和市场需求都是相当复杂的,构建运动休闲产业的网络平台要在充分勾画出平台的规则、功能和管理方的前提下,努力实现一个有限度开放的,包含多层级分支平台的大系统.它可以有政府主导,或者由非盈利机构主导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一、气候 气候是大气的长期状态。天气是大气的短期状态。 任何物质的运动既决定于其自身的规律性,也决定于外界的影响,其中从外界获得能源是其长期维持运动的根本条件。但是对于短期的运动,外界能源的供应却不是主要的。正像几分钟的火车运动,1、2个小时人类的活动并不决定于能源的补充一样。 因此,决定气候变化的因子完全不同于天气变化的因子。后者主要决定于大气已经获得的能量及大气动力学,而前者还必须考虑大气从外界所获的能量。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无疑是20世纪以来人类生存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在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的驱动下,人类开始了长达5个多世纪的"向自然进军"的旅程。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也悄然而至。若不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行为实践和价值观念,人类将无以为继,归于消寂。本文从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脉络入手,指出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根源,环境危机使得人类必须反思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寻求一条人与自然和谐之路。重构我们的理念需要我们重新定位理性的位置,将理性摆在指导人类行为的适当位置。结合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分析,本文指出理性的回归在于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实现工具和价值的二元平衡。  相似文献   

4.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重大战略目标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制造业作为莱州强市之基,如何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文章阐述莱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分析莱州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提出转型升级路径措施,以期为扭转莱州市制造业的不利局面、抢抓“双碳”目标机遇、重塑制造业绿色发展新优势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玉溪区目前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玉溪地区经济和环境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了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以保护水资源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优先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加快能源结构改善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保投入,以实现跨世纪的环境保护总目标,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七项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背景、数字设备、用户需求特点方面论述图书馆面临崭新的信息环境,据此提出图书馆面临的信息爆炸、信息化挑战及人类文化转型等方面挑战,从图书馆的战略定位、馆藏选择和阅读空间三个角度提出图书馆应对危机与挑战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19世纪中叶,第二次技术革命兴起,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经济也不断发展。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人类开始面临新的危机。面对这些危机,出现了批判的思潮。随着批判思潮的延伸、人本主义的兴起,教育学方面也开始了对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批判,出现了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试图通过对教育的不断批判和反思,促使教育从目的、意识、内容等方面转变,最终实现解放人类思想和肉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涉及到自身生存的问题。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光靠政府进行环境保护是不行的,只有实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从观念、立法到具体制度的设计都还没有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保障,因而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制度,通过立法建立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保证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有效参与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海水的淡化     
金晓 《阅读》2012,(4):16-17
全球淡水告急!在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中,除能源危机之外,最为人类担忧的是淡水危机。我们常说地球是个水球,到处都是水。但是,供人类生存、发展使用的淡水却少得可怜。全球水量中,97%是又苦又咸,不能饮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和时代主题.现代性以来的发展道路,其所倡导的发展模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从工业文明兴起,特别是当代社会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已使人类陷入了深刻的生存危机.反思工业文明的发展观,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价值观的危机.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人类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世界工业化过程中从所付出的巨大物质和精神代价中总结出来的社会发展理论,从根本上说实现了一场哥白尼式的价值观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指向了人周围环境的两大层面: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在当今的历史语境中,这两类环境分别存在日益严峻的危机状况。在环境形式之一的体育环境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文章在剖析体育环境的生态危机与人文危机的基础上,强调通过关注生态伦理与人文向度,构建一个有序、健康、和谐的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障碍之一。人类社会通过能源消耗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通过碳减排构建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使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概念走向行动。目前我国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尚处在起步阶段,在东部发达地区正规划建设若干低碳生态城,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界讨论的热点,可以预计必将对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通过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进行系统疏理和解读,力图把握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找准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人类近代以来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后果表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核心是人的发展。我国当前亟需转变发展理念,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发展观,这既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由我国社会与人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发展任务所决定的。促进人的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而关键在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4.
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尤其给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思路。研究表明:大力发展以林草业为主体的碳汇生产,可以为西部工业、城市和绿色经济发展夯实生态本底和积蓄发展势能;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为西部地区生态屏障建设与经济跨越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有效切入点和工作抓手。目前,西部地区积极参与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但效率不高,且内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应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林草业,大力推进生态移民,促进部分地区粮食生产有序、逐渐退出,拓展碳汇新领域,以夯实区域碳汇本底,提高碳汇效率;设立更多的"生态特区",实行特别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政策、生态补偿与转移支付和财税政策以及政绩考核制度;利用碳汇与环境容量优势,承接东部重化工业转移,发展绿色经济,争取中央纵向生态转移支付和地方横向生态补偿,并加强碳汇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类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观念的不断更新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日趋完善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人类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理性反省.环境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正是人们对环境问题理性回应的结果.环境伦理学从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到生态中心主义,标志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进步.环境伦理学倡导的是人地共生的绿色理念.  相似文献   

17.
大树移植的保活技术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为了加速风景的形成,在短期内达到绿化设计效果,往往采用干径10cm以上的大树栽植。大树移植技术复杂,要求细致,操作困难,成功率低,而且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成本代价高,实施过程中必须慎重行事。本文从断根、修剪、土壤、养护管理等方面讨论大树移植保活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化曾经经过三次重大的哲学危机,传统中国哲学、西方资本主义哲学甚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继遭遇信任危机,从而助推了社会的信仰危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本质上不仅是一场社会结构的转型过程,而且是整个人类生存方式从而哲学意识形态的变革过程。但是,哲学危机并不意味着要片面否定已有的哲学,相反是要辩证地扬弃它们。据此,应该根据中国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立足人本立场,构建具有现时代实践品格和中、西、马差异互补的哲学资源萃取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造成巨大冲击的背景下,基于体育产业的自身特征和现阶段社会需求,探求体育产业面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风险化解能力和发展路径,旨在推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总体影响以及危机与变革进行理论剖析和实践探索。研究表明,短期内体育产业增速将进入调整期,产业规模将处于放缓状态;从长远看,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高速增长期,发展潜力突出,未来不会改变其昂首向前的良好态势。研究认为,应从“增信心、盯目标、调结构、抓改革、促创新、搭平台、补短板”等七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转“危”为“机”,实现逆势上扬。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金融发展、城市化也影响着收入分配差距。在整理我国1990~2012年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城市化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差距问题,发现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扩大了收入差距,但从长期来看却能减少收入差距,进而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