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源于行业需求,如何制定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培养方案至关重要。介绍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倒推法"制定思路,并以我校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介绍了制定过程。  相似文献   

2.
结合双一流建设标准,构建会计学一流专业是我国应用型高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应用型高校更好地结合市场发展需求。本文以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为背景,根据云南高等教育现状、云南工商学院及会计学专业目前的办学特色,以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点入手,探讨当前形势下,如何建设一流的会计学专业,提高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是当前一个热点问题。针对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立足专业特色,产学研结合来构建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途径。并以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进行实践探索,阐述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结构和人才培养定位、产学研合作平台、实训中心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内容,希望能够对我国高校各类专业开展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大量需求及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是:实行全过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应成为适宜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莹 《教育教学论坛》2019,(10):183-184
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和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很多应用型本科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会计学教学还存在很多普遍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本院应用型本科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微课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会计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针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需要,分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构建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于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是首要任务。本文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等方面,对财务管理专业"四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应用型本科专业应该明确自身的目标定位,注重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改革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更新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需要,高校本科专业特色化发展势在必行。目前,高校本科专业特色化发展存在专业结构设置趋同、培养模式单一学术化取向、办学自主权缺乏等问题。实现高校本科专业特色发展的路径是深化专业结构调整,形成应用型和学术型双元结构格局;凸显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扩大高校办专业自主权,推进管办评分离。  相似文献   

10.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本科专业之一 ,是一个集光、机、电、算一体化的工程性和综合性强的专业。本文介绍了东南大学结合本校仪器仪表专业的历史沿革和特色 ,在电子信息类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所做的探索工作 ,以及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1.
《滨州学院学报》2022,(1):42-47
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向。现阶段,我国民航运输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是专业院校培养能力不足、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学生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亟待提高。探索建设基于产业学院的民航运输类本科专业集群基本思路是以优化体制机制确保飞行技术专业培养质量,以提高综合素质对接管制签派专业培养要求,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机务维修专业育人水平,以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空中乘务专业岗位技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行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世界各国行业协会与高校联合实施专业能力测评,并以此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生顺利进入行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应用型本科专业能力测评以人才培养必须响应和满足行业需求的能力标准为切入点,已经逐渐成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内地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借鉴英国皇家工料测量师学会(RICS)的经验,结合中国专业能力测评制度的发展趋势,设计出适合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为我国工程管理类本科专业能力测评制度的构建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层培养已成为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按学科大类招生,实质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新形势下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思路,设置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通学科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构建从学科大类基础培养到专业特色培养的分层培养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类招生条件下本科专业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层培养已成为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按学科大类招生,实质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新形势下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思路,设置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通学科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构建从学科大类基础培养到专业特色培养的分层培养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运用内容分析法,以2013年教育部公示的26份《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为样本,对当前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当前申请设置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以公办地方院校、民办院校为主,专业建设理念积极谨慎;专业设置紧随市场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专业设置依托高校自身优势或特色学科,人才培养方向出现分化。同时,部分高校在增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时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配套设施不足;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实践教学课程比重偏低;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办学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同于高职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它是培养本科层次的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它与教学型、教研型、研究型大学关于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确定、教学模式、师资要求及就业模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色,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社会需求为动力、实践基地为依托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自身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地方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是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培养必须注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专业方向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动漫产业高速发展进程中,直接带动了高校开设动画专业数量的激增,动画教育的办学层次和方向也呈现出多样性.而这其中,应用型本科专业是高等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根本.本文以安徽三联学院动画本科专业为例,从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意义、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应用型动画本科专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改革和完善粮食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特色求发展,优化理论实践课程体系,突出工程实践能力,校企联合育人,培养具有"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熟悉工程设计与实施流程"等实践能力,"通专业、懂技术、会管理、善协调、能营销"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发展形势,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新经济、新产业、新服务提出新的人力资源需求,以及新一轮的本科教育改革来临之际,地方高校只有准确定位,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才能生存、发展,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基于上述背景,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产教深度融合的大数据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开放+共享+融合的教材和课程资源建设等五个方面讨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面向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探讨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