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娟 《中国广播》2007,(10):77-77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话说天下事》节目开办于2004年5月31日,是一档以报道国际社会新近发生的热点问题为主的国际新闻专题节目。每天播出时间:调频18:00首播,01:00、10:30重播,中波18:00首播00:00重播。  相似文献   

2.
潘可武 《现代传播》2001,(6):125-126
200年11月6日,以一曲《卧虎藏龙》享誉世界的著名音乐家谭盾出现在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节目中,因另一位嘉宾、国内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对他的先锋音乐做了10分钟的批评而在节目进行了57分钟后宣布退场,留下了主持人、观众与卞祖善完成了最后节目的录制。11月11日这期名为《谭盾走了》的节目如期播出,由此引发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强烈关注,形成了一个广为瞩目的“媒介事件”。 11月13日,本刊在京举办了以此“嘉宾退场”为内容的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  相似文献   

3.
闫伟 《声屏世界》2007,(5):60-61
我国的名人访谈节目,大致存在着两种类型: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代表,参与者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央视的《面对面》《高端访问》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一对一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图以《面对面》和《鲁豫有约》对易中天的访谈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分析我国名人访谈节目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1日,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走进今天》全新改版。这次改版按国际上最新的新闻节目编排潮流,把每天的《走进今天》分为《现场版》和《杂志版》两大版本,与此同时,频道也对节目形态作了大胆的创新,重点推出了《急诊室》版块。这次改版是教育科技频道今年以来最大的节目调改动作,也是对新闻节目形态一次全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央视新闻频道开播,栏目设置和播出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显印象是:新闻性较强的谈话类节目和评论性节目增多,在与综合频道同时播出《焦点访谈》外,又推出了《央视论坛》、《中国周刊》、《世界周刊》、《国际观察》等重要的新闻评论性节目。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增加,是  相似文献   

6.
卢忠雷 《传媒》2016,(9):54-55
2010年,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世界观察》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并增设《全球辩论》(Global Debate)作为栏目的核心特色板块。《世界观察》以北京为基地,利用现代通信技术邀请各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全球热点事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辩论。该栏目将嘉宾访谈、深度报道、电视辩论等新闻形态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节目品牌,有效提升了栏目的国际传播力。本文以《世界观察》为例,结合《全球辩论》的实践,对其特色加以解析,以期为国内同类栏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名人访谈类节目,在我国现有的电视节目中,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为代表,访谈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型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分析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8.
《华人世界》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2006年改版后新推出的一档节目。这也是中央电视台建台以来,首次推出的涉及全球华人华侨的节目。《华人世界》全方位地展现了全  相似文献   

9.
夏守智 《新闻世界》2014,(4):135-136
2012年底,一档名为《罗辑思维》的网络自媒体脱口秀节目在优酷网上线播出,此后每周更新。近一年时间以来,《罗辑思维》持续更新50期,优酷网播放总量超过五千万,已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本文将从其节目特色、节目发展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对《罗辑思维》进行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电视荧屏上,新闻节目、娱乐节目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在激烈的节目市场竞争中,更新换代最为频繁的也是这两类节目。另一种居于二者之间、极不起眼的节目——微缩纪录片却默默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不经意间拥有了稳定的观众群。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华夏文明》和贵州电视台的《发现贵州》就是这样两档节目,前者原本用于填补播出空档,却闯入该频道收视率前十名;后者成为该台品牌栏目,并在各级专业评奖中获奖。《华夏文明》开播于2001年3月1日,是一个介绍中国文化的知识性节目,利用国际频道覆盖全球98%地区的媒体优势,向世界190多个国…  相似文献   

11.
李娜 《视听界》2007,(4):49-51
2004年初,美国广播公司(NBC)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真人秀节目《学徒》(The Apprentice,又译为《飞黄腾达》)。这档节目由美国著名的房地产商特朗普(Donald Trump)赞助并担任主持人。节目的16个参赛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每期节目中,参赛者被分为两个小组,互相竞争完成主办方安排的一个商业任务,其中失败的一方会有人被解雇。接下来进行团队重组,完成下一轮任务。  相似文献   

12.
《阿秀嫂的家常话》是嘉兴电台城郊台自2000年推出的一档全新的对象性专题节目。节目运作两年多来,听众反映良好,节目中的主体人物“阿秀嫂”已成了农民听众心目中的“自家人”,《阿秀嫂的家常话》自然也成了嘉兴电台城郊台最有特色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13.
值班手记     
值班手记范敬宜1996年4月3日经济报道要把重点放在两头最近一段时间,兄弟新闻单位有两个专题节目引起我的注意:一是《焦点访谈》为纪念开栏一周年推出的《焦点追踪》,大部分是经济工作、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观众反应特别强烈;二是每天早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  相似文献   

14.
广播引入直播机制,设立热线电话,是广播事业的一次革命。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以点歌为主的文艺类直播节目;以求医问药为内容的服务类直播节目;还有一类就是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的直播节目。常熟人民广播电台自1993年开始设立直播节目之后,文艺类直播节目和服务类直播节目,一直是热线电话非常热。而作为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类型的直播节目——《午间风》节目,刚开始则热线电话不如文艺类和服务类直播节目多。分析原因,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类型的直播节目,如果变成了主持人,嘉宾的一言堂,缺少了听众的参与,可以说节目就没有成功。那么,…  相似文献   

15.
《华人世界》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2006年改版后新推出的一档节目。这也是中央电视台建台以来,首次推出的涉及全球华人华侨的节目。《华人世界》全方位地展现了全球华人在海外的生活动态.栏目播出后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不少华人华侨把栏目看作是交流的平台、情感的归依、精神的家园.收视率节节攀升。值此开播一周年之际.对《华人世界》的栏目特色、经营理念及发展趋势等作一个传播学层面上的分析.以期能给相关从业者提供些许参考和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何璇 《青年记者》2007,(3):29-30
1997年英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要发展创意产业后,不到10年的时间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相关行业的收入从6亿英镑上升到上千亿英镑。从业人员也由当初的十几万发展到近200万人。创意产业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2006年上海广新闻传媒集团先后推出了《加油好男儿》及《舞林大会》两大娱乐节日力抗湖南卫视。《加油好男儿》只是另一档平民选秀节目,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特别的新意,而《舞林大会》则不同,感觉是众星云集,舞姿优美,实则不过是另一种“娱乐走秀”罢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王泉 《声屏世界》2005,(10):34-35
2005年7月1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对运行了3年多的《快乐晚餐》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除了节目名称不变,从内容到形式彻头彻尾脱胎换骨。在创优的成绩单上,这个节目曾经成绩骄人,开办一年多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0余个。这样的一个节目为什么要进行如此大力度的改版呢?答案只有两个字:市场。我们希望这个节目不仅要在创优的竞争中叫好.而且还要在创收的舞台上叫座。改版后的《快乐晚餐》简化栏目,明确细分收听人群.锁定常在外吃饭人群和移动人群,《帮你选饭店》《味道情报站》两个栏目为他们提供迅捷有效的餐饮信息服务;在运行上则将医疗节目的坐堂模式嫁接到节目中.同时强调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亲和力,使坐堂热线这个广播样态一扫颓势.令人耳目一新。笔者参与了《快乐晚餐》节目从创立到改版的全过程.以下是改版前后的几点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闻调查》:如何办成“百年老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年5月17日第一期节目《宏志班》播出至今,《新闻调查》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先后播出节目445期。《新闻调查》的记者秉承真实、客观、公正、平衡、理性的新闻专业理念,以自己优秀的个人素质把《新闻调查》打造成了中国电视调查类栏目的标杆和榜样。《大官村里选村官》、《透视运城渗灌工程》、《派出所里的坠楼事件》等一大批精品节目不仅把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带入了中国电视荧屏,也使中国电视深度报道开始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作为一档原创校园纪实真人秀节目,强势接档《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因其独特的节目定位,全新的节目模式,新颖的节目创意,强大的制作团队,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本文拟从节目分析、文化意义的延伸和全媒体平台的互动传播三个方面,对该节目的成功之道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6,(2):84-84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一档全新的电视新闻辩论节目《撞击》于2月6日起登陆上视新闻综合频道,周一至周五每晚8:30-9:00播出。与平日大家熟悉的时事辩论不同,《撞击》的新闻话题选择面更为宽泛,从政治、化、体育、时尚等各方面,对最新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作出快速反应,进行评论剖析。每期节目会邀请两位嘉宾,代表正反两个观点互相辩论,而主持人则在当中起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