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为促进中部崛起规划的四大城市群之一,区位优势明显,而地位劣势突出,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具有带动力强的极核的作用。芜湖与安庆历史上均为皖江地区乃至安徽省的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城市,但目前还不足以带动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皖江城市带东西两段经济水平差异较大,东段发展水平较高,西段经济基础差,边缘化倾向显现。只有重点推进"芜马同城"战略,提升安庆市在皖江城市带西段的极核功能,强化城市带核心,在新的发展环境中重新构建芜湖-安庆双核关系,才能有效地推动皖江城市带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江地区近20年来的开发开放,使得皖江城市带逐步形成并初具规模.对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的研究成为热点,有关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从皖江城市带的空间范围、格局、廊道及其整合等方面对皖江城市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皖江城市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是安徽崛起的关键所在,大力提升皖江城市带的层次和经济实力是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中部重点建设的四大城市群之一,具有国家政策、地理区位及资源、产业、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内动力不足,外引力渐强,有使城市带断裂成东西两段的趋势.皖江城市带各主要城市应相互开放、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整体提高,以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和空间组织:以马芜铜城市圈为核心,加强主圈建设,以安庆为中心建成副圈,分别以合肥和黄山为中心建成南北两个辅圈,形成"一主一副两辅"的皖江城市带"鹰型"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4.
池州学院皖江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中心以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为学科支撑,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与综合研究。研究中心直接面对皖江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现实问题,开展针对性课题研究,支撑学科与专业发展,培育学术研究团队,服务皖江城市带建设。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皖江城市带9个小城镇全民健身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小城镇体育服务人力资源的现状。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小城镇体育管理者对全民健身认知不深,工作态度不积极,在使用本区域潜在的体育人力资源上不具有计划性和规范性,小城镇体育服务人力资源体系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基于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具体情况,对钻石模型进行修正。随后从资源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集群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作用、机遇、区域文化与外来投资八个方面分析了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发展,从而提出一些对集群发展有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整合区域旅游发展要素促进旅游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皖江城市带旅游业正处在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表明,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共在,要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优化旅游空间结构、依靠产业聚集发展、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具体战略,促进区域旅游政策、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一体化,最终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完全无障碍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计算安徽省旅游地的旅游首位指数及旅游地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安徽省旅游地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指出目前旅游地规模结构特征:旅游首位度不显著,规模分布较为集中,旅游人数分布差异不大。由于受资源、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旅游地规模结构发育尚不成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安徽省旅游地发展的相应对策:坚持分类指导,完善规模等级;积极发展皖江城市带,迎合国家区域战略布局;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9.
市场准入制度从法律角度说,是“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简称,它是指有关国家或政府用来调控、规制欲进入市场的主体或客体的有关法律规范的总称。由于受政府职能改革不到位、法律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皖江城市带市场主体准入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探析皖江城市带现行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和参照WTO的通行规则,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皖江城市带市场主体准入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是皖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机遇,也是皖江城市带区域高校发展的机遇,随着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给该地区高校的学生就业扩展了更为广阔的渠道。相关院校既要抢抓机遇,又要积极应对,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导向思路上创新思维,争取实效,取得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50%,但要达到欧洲70%多的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我们推进城镇化,需要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对安徽省城市生态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了2007—2011年安徽省各地市生态效率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生态效率差异不是很明显;传统的工矿城市生态效率普遍偏低;追求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还较为普遍。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重点选择"城市用水普及率"、"地下水供应量"、"水资源超采量"等指标构建城镇化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以反映绿洲城市城镇化特点.通过熵值法对新疆绿洲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测度,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14个地州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分析,结果反映绿洲城市城镇化的如下特点:1)绿洲城市城镇化综合水平在时间上呈现上升趋势,且城镇化质量落后于城镇化规模;2)绿洲城市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性明显.依此提出绿洲城市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协调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质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依据城镇化的丰富内涵,从人口、经济、社会和地域景观4个方面构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联合国、象限图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2004和201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反映城镇化水平的较大部分信息;社会城镇化和地域景观城镇化反映的信息较小,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有限。2)综合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行政等级性差异和空间集聚性差异的双重特征。3)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质”和“量”关系可划分为城镇化严重超前型、中度超前型、轻微超前型、基本协调型、轻微滞后型、中度滞后型和严重滞后型7种类型。4)城镇化的动力因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消费品零售总额、存款余额、财政支出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主导驱动力,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拉动力这两大主体因素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有所减弱,金融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有所增强,外资辅助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城市现代性的表征,体育融于城市生活实质上是体育与城市共生关系的具体展现。基于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与个案分析法对波士顿体育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动因进行分析。认为:波士顿体育城市发展历经城市扩张期体育传入与高校传播(1820s~1890s)、产业转型期体育职业化与商业化(1890s~1970s)以及后工业时代体育观念内化与认同(1970s至今)3个阶段。城市社会变迁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资本引入与政企合营、公共空间开发中的市民参与及政府行为以及城市共同体塑造中体育反哺与双向互动构成波士顿体城融合的时代动因。以此为观照,从营造市民体育与商业体育嵌入式发展的都市运动场景、确立政府、市场及社会有机协同的城市体育治理逻辑、推动市民需求与城市特征相契合的公共体育空间建设以及构建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共同体感知与俱乐部文化认同4个方面提出本土体育城市建设之倡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排斥理论的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体育权益缺失是当代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造成的主要根源是农民工在现实城市生活中遭受到的社会排斥。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对农民工体育权益的内涵进行解读,从社会的经济、制度、文化、教育、空间等层面来分析农民工体育权益缺失问题,并提出反社会排斥与保障农民工体育权益的具体对策,旨在呼吁社会重视农民工体育,丰富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陇东南是甘肃省人口相对稠密,但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在陇东南广大的区域内,目前只星状分布着天水、西峰、平凉等少数城市。城市的稀少和城市结构体系的不完整,累积、激化了社会经济结构中存在的许多固有矛盾,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实际来看,该地区部分县域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一些县、市已具备了发展小城市或向中等城市升级的条件,因而应积极争取设市和升级以推动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郊农村土地被征用,失地居民群体激增,其生计模式、生活状况的变化及其市民化进程,受到学界与政府组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首先基于熵值法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04-2012年该区域内各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量化测评.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负空间自相关性,新型城镇化建设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极化效应,即重点区域、中心城市通过对周边地区资本投资、人才资源、知识的吸引,形成了高速发展、效益良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同时由于过度集中其周边地区的资源和发展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导致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化正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支撑和驱动这种态势是资源的大量消耗。由于上游产品工艺相对落后、加工效率较低、下游消费格局有待改善等原因,使得当前中国城市发展中的能源环境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以城市居住区为研究案例,结合LEAP模拟平台,对小区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终端进行了自底向上的系统建模,并结合能值评价指标及多情景的复合分析评估了小区的生态压力、服务及整体可持续性水平,并对常规发展趋势和当前可行的改进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未来常规情景下案例社区的能值可持续性将大幅度下降,应用改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恶化情况,其中提高终端设备效率的技术方案效果较好。但彻底提升城市居住区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现象,目前已经影响到城市环境的整体发展和规划。通过对西安市城中村现状和形成原因的分析,找出城中村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借鉴其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中村改造的经验,西安的城中村改造应:城中村土地国有化;政府统一规划,市场主导建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统一建设、成片改造,有计划逐步推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