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是我国法律对《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本土化表达。《家庭教育促进法》虽然在文本上未直接规定这一原则,但是其总纲中的第5条实质性体现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核心内容,由此限定了父母家庭教育权的行使。在《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的内容中,父母行使家庭教育权的方式是以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的形式呈现的,充分说明了父母的家庭教育权与家庭教育责任互为一体。基于此,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后,父母应当在依法行使家庭教育权的过程中,熟悉家庭教育责任并承担家庭教育责任不履行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趋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家庭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重要作用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诸多研究中在分析家庭问题时,涉及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家庭结构破裂、父母自身素质等问题,对此本人有一些不同见解和新的认识。结合对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和以往的研究,借此与各位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贯彻《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落实《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帮助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教育部、全国妇联、团中央组织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从2002年5月至今,先后在全国十多个省、区、市,三十多个市、县  相似文献   

4.
《父母必读》2022,(3):50-53
<正>如果我们能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未来社会的公民,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那么尊重孩子就不再会是一句空话。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家庭教育促进法》总则的第五条中提到的这两个“尊重”,能帮助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持有科学、正确的理念,能让孩子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加平坦和顺畅。  相似文献   

5.
《云南教育》2007,(B12):11-13
各州市妇联、教育局、文明办、民政局、卫生局、统计局、计生局、关工委: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和《云南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的家庭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贵州农村中学校长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要求,先后对全省十二个县(市)120间农村中学校长队伍现状及其参与培训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在根据调查情况,通过分析,认真研究,得出一些规律,为提升校长管理水平、改善校长培养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是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各中小学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这充分地表明了农村学校在学生家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使命。当前,我国农村学生家庭教育不尽人意,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学校和社会教育效果,制约了农村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此,广大的农村学校应高度重视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加强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健康全面协调发展。一、农村学生家庭…  相似文献   

8.
为响应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起的“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年以来,东莞市妇联根据《东莞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和《东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的要求,明确家庭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确立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抓重点、求实效,把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累累硕果,开创了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作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是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各中小学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这充分地表明了农村学校在学生家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使命。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查、研究,指出了当前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中出现的偏差及类型,对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旨在改进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以确保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福建教育》2022,(16):4-5
<正>编者按:2022年1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提升到依法实施、国家支持的层面。《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提供支持”。有了具体法律的规定,幼儿园在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时,不再是随意性的或任务式的,而是有法可依,有了底气。但这也提高了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幼儿园要将这项工作深入化。本期的《关注》栏目,我们邀请了专家谈谈幼儿园如何在法律的支持下,从责任明确、内容选择、制度建设等方面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做深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08,(3):79-83
2007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为配合主管部门宣传、贯彻、落实好这一法规,盐城市关工委与各县(市、区)关工委一起,前后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对全市147个乡镇中的82个乡镇做了具体了解,摸清了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走访了16个关口前移、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做得好的乡、镇、村、社区和学校,从中找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部新法将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重要的“国事”,明确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从根本上明确了家庭、国家和社会在推进家庭教育落实方面各自应扮演的角色;划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行为底线,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三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这些论断,实属重要。意大利伟大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1265-1321)说过:“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而道德却能弥补知识的缺陷。”确是至理名言。当今,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日趋尖锐和复杂,市场经济引发的一些负面影响亦不可忽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使得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迅速传播。如此种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作为以宣传科学家庭教育理念为己任的《中华家教》杂志,怀着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把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期的“特别关注”,邀请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张春熙撰写了《道德三题》一文,同时配发了一组道德文章,以飨读者,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关颖 《家长》2007,(Z2)
从1991年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6个年头。在2007年6月1日全国人大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行前夕,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在天津市区对500余名未成年人的父母就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的内容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有87.2%的人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12.8%的人不知道;在表示"知道"的人中,"了解全部内容"的人只有13%,"了解一部分内容"的人有47.2%,"只是听说过,但不了解具体内容"的人有21.7%,有18.1%的人无回答。从整体上看,相当多的父母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认识是模糊的。在对法律规定并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更别说自觉、正确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了——这是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一大缺憾。法律是神圣的,但法律并不神秘。让我们一起走近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同解读这部关系到孩子健康成长的法律,共同反思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中的问题。这不仅将使我们感到法就在身边,也将使我们对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更加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读了《江苏教育》(班主任)2022年2月刊发的《“习相远”的童言:儿童言语习得的“阶层”差异》一文,我收获颇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翟毅斌老师从“阶层差异”的视角,以“儿童的言语习得”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提出了学校教育在儿童言语差异分化问题上的责任担当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与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面对未成年人身上的一些问题,道德“滑坡”的言论甚多。为了更好的了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实际状况,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对江苏省的中小学生道德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调查采用学生问卷方式,范围涉及淮安市、镇江市、南京市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第五部分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在对全国部分省(市)27个城市的64所中学的2968名未成年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弘扬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对道德重要性的认知正确、道德责任意识较强、感恩意识较强、道德行为认同符合社会预期等方面论证了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主流呈积极、健康、向上状态;从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承前启后性、“知行不一”显性化、个体道德行为方式的非同一性、从注重个人发展向为社会担当过渡、对道德观状况评价的差异性等方面归纳了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并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求“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然而,当前中小学家庭教育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总的感觉是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