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丽萍 《山东教育》2008,(11):41-42
设计意图 围棋一直是我园的特色课程,十多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黑白世界中演变出的无数有声有色的“战局”,开掘了幼儿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有研究表明,孩子学围棋的最佳年龄是5岁左右,我园开展围棋教学是从小班下学期开始,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意在让孩子们在初入围棋之门就感觉“棋乐融融”,萌发对围棋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尚中”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学内涵,具有方法论意义。在书法艺术中,“尚中”思想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讲究中锋用笔、中宫的灵活运用、中和之美的推崇等方面,从而使书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因次,我园在开展幼儿围棋教育过程中,就如何创设与利用围棋文化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一、营造积极愉快的围棋环境我们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遵照幼儿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对幼儿围棋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4.
围棋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之作文题则是围绕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展开。这则围棋材料尽管看起来简单、简约,但深度挖掘其内涵,我们发现其背后的文化定力、时代要义、思维张力与境界格局特别深邃,展示了从围棋棋局到时代格局的文化擘画。  相似文献   

5.
赵春梅 《山东教育》2005,(30):21-22
关注幼儿园文化建设是近年来超越幼儿园常规化管理的新话题。幼儿园文化建设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外显走向内涵、由单一走向多元,这印证了幼儿园文化正向着“广度”的统揽迈进。所谓文化的“广度”主要指捕捉园所文化问题的“广度”,观察园所文化视角的“广度”,把握园所文化信息的“广度”……一言以蔽之,对幼儿园文化的管理,不再是幼儿园管理的“附加物”,更不能是“忽略物”,  相似文献   

6.
“永子”作为保山“三宝”之一,它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围棋文化探究,过渡到围棋文化的赛事,希望通过围棋赛事进一步的促进围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完胜”人类之后,围棋的竞技功能被不断放大,而其文化属性反而被遮蔽了。一味强调人类如何被机器“碾压”,这是基于一种非此即彼的对抗关系,它的实质是“竞技至上论”与“技术决定论”的产物。“人机对抗”片面强调围棋之术,它试图将围棋之术从围棋之道中剥离出来,引发了围棋文化的价值分裂。若追溯围棋文化的本源,就必须回归以主体为中心的“道术合一”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强调技(技艺)、戏(游戏)、艺(艺术)、道(哲学)这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围棋文化的价值内涵。在人工智能时代,“道术合一”这一理念有助于在人类与机器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使其从“人机对抗”迈向“人机协作”。唯有从“人机协作”的前提出发,围棋才能够在竞技性与非竞技性之间获得相对平衡,使其在智能化时代真正实现人文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仍深受世人的肯定和喜爱 ,何以如此呢 ?古书有这样的记载 :“尧选围棋 ,以教子丹朱。或云 :舜以子商均愚 ,故作围棋以教之。”这虽为传说 ,但足以说明围棋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了它在育人方面得天独厚的功能 ,所以历经数千年而昌盛不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从挖掘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出发 ,探索、开拓一条特色办学的途径 ,于 2 0 0 0年成立了济南第二十七中学“正道棋校” ,把围棋教学活动引入了课堂。经过两年的实践 ,我们深切体会到 ,围棋对青少年而言 ,它不仅可以发蒙益智…  相似文献   

9.
围棋     
我天生喜静不喜动,于是在所有的活动中偏爱棋类,而源远流长的围棋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深深地吸引了我。一盘围棋,棋手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他们的棋艺,更体现出各自的性格。这也许是其它棋类所不具备的。我一直认为,人生就像一盘围棋。刚出生的人如同一张空棋盘,随着不同的落子结局也各有差异。围棋序盘很有讲究。面对纵横十九道的棋盘有多种下法:有的人讲究实利,开始就猛  相似文献   

10.
课文百宝囊     
世界上最古老的棋《学弈》中的弈秋教人下棋,下的是围棋。说起围棋,它还是世界上最古老棋呢!围棋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传说它起源于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到现在有四千年的历史了。先秦史官编的《世本》上记载“尧造围棋”,在《左传》上也有于弈棋的文字,可见围棋是多么古老的棋种。围棋的棋盘一般都是木制的,略长方形,上面横竖各画19条平行线,构成361个交叉点。为了便于判定位置,在盘上标列9个小圆点,称之为“星”。围棋的棋子分黑白两色,黑子数为181个,白180个。围棋的玩法有许多独特的规则和讲究,结局的胜、负、和也有规定的计方法。下围…  相似文献   

11.
<正>这些年,我园仍继续行走在围棋园本课程的研究之路上,围棋作为特色课程,在我园已经初见起色,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园的围棋课程正不断地在实践研究中优化。作为课题的主持人,我始终认为围棋学习活动对于幼儿的能力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教育价值,而如何把孩子们带入快乐的围棋世界,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方法等却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我们的围棋教学活动和其他教学活动并没有不同,活动的对象都是36岁的幼儿,所不同的是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围棋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文化特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文化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于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围棋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文化,促进幼儿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一、创设棋文化特色环境,发挥环境育人作用1.室外环境凸显棋文化室外环境我园统一定位和规划,均以围棋特色为主线,房屋外墙雪白中镶嵌着醒目的文化色——橙色、绿色。整体房屋呈开  相似文献   

13.
在后勤管理工作中要讲究“三学”,即后勤服务要讲究“政治经济学”、后勤内部管理要讲究“管理动力学”、后勤服务经营要讲究“服务业心理学”。一、后勤整体服务要讲究“政治经济学”在后勤改革中,我们不断强调从行政管理向经济管理转变,不断加强承包责任制、建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围棋一直是我园的特色课程,十多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黑白世界中演变出的无数有声有色的“战局“,开掘了幼儿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有研究表明,孩子学围棋的  相似文献   

15.
不少研究者一味以“本土化”为“铁理”来标举自我的成果或评判他人的研究,这有可能将其自身掉进误以“古今之异”为“中西之别”的陷阱。与此同时,其内心深处可能还坚守着另一种观念,即认定中西之间、我他之间不可理喻、不可沟通、不可公约;而这又使其身陷一个自设的困境,也就是惠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逻辑矛盾。当今世界,更为可取的价值选择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非与种族主义针锋相对、因而也与之一样登峰造极的文化相对主义或文化不相通论。对所谓西方中心主义的忧心,可藉由“内在于我们历史和现实的真问题”为媒介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相似文献   

16.
<正>常州市怀德苑幼儿园是一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创办于2000年,依托多年的围棋特色办园经验,将经典围棋理论中的"围棋之道"引入到园所管理中,以管培并举锤炼团结高效保育队伍,以保教并重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统筹管理深化特色园建设,推动幼儿园办园水平全面提升。一、布局——刚柔并济、人尽其才园所的制度和计划是静态的指导性纲领,在实施中摄入柔性的引导策略,一静一动,刚柔并济,发挥每位教师的个人优势,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7.
刘慧 《早期教育》2009,(10):28-29
在整体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园确立了“唤醒生命活力,服务主体发展,分享团队智慧,成就幸福人生”的圆融管理思想,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我们在领导班子建设过程中做了一些自己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谁之死?     
尼采的“上帝之死”是指只有否定了上帝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独立于世界,意味着一种伦理主体的死亡,是一种道德形象的人之死;福柯的“人之死”是指“人”这一概念将失去意义,意味着一种知识主体的死亡,是一种概念的人之死;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是指作者的主宰地位被读者所取代,读者获得了自由,文本获得了独立,进而人们可以对文本世界进行可写性阅读。顺乎这一逻辑,现代人又提出了“读者之死”,主要是指具体读者的消失和视觉文化时代的“读者死了”。  相似文献   

19.
夏日弈喻     
<正>夏日炎炎不宜外出,长假漫漫更不可辜负。暑假到了,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除了完成必要的功课,也可以把琴棋书画操练起来。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聊聊“琴棋书画”中的“棋”。现在我们说的“棋”,指代很广泛,如围棋、象棋、五子棋、军棋、跳棋、斗兽棋等,都称之为“棋”。但在我国古代,提到“棋”,通常指的就是围棋。  相似文献   

20.
钱英 《学语文》2006,(5):36-37
古人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这个“合”,也就是指文章的结尾。俗话说:“编筐结篓,全靠收口。”这收口是编筐篓的最后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筐篓的美观和牢度。把这个道理比于文章,也就是说,文章结尾也要讲究。对于写文章而言,人们常常通俗地把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言其明朗漂亮,而文章的结尾通常比作“豹尾”,意为结尾须有力、有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