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朋  孙骅  王晛 《科研管理》2007,28(2):139-145
在Bass扩散模型中添加阻滞系数以使其能够反映各品牌子市场惯性购买行为对更新换代产品扩散影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消费行为学和随机过程理论,通过对顾客期望状态转移概率进行合理估计,建立了惯性购买消费行为下率先创新产品与模仿创新产品均以多品牌策略进入市场的品牌竞争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2.
杨武  王玲 《科研管理》2006,27(4):48-5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规模和投资强度增大,率先创新者的收益受仿制者行为的影响也在增加。现代创新竞争必须引入知识产权机制来调节创新与模仿。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创新者获取收益大小和速度的影响,得出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重视采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的重要结论,并进一步研究了创新者与模仿者在发明与创新的成本、风险和收益等方面各自存在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自主创新与模仿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罗默的领导——跟随者模型为基础,设计了创新者——模仿者博弈模型,推导出企业自主创新与模仿概率的决定因素,并对自主创新与模仿的决定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从而为企业或政府的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定义及创新分类的基础上,介绍影响较大的三个创新扩散模型,其中包括用来估计创新和模仿速率的Bass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创新扩散网络模型,并针对模型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应用社会测量研究方法和事件历史分析方法对创新扩散模型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5.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创新扩散研究引入到技术预测与销售学领域以来,创新扩散模型的研究日趋活跃,学者们对Bass模型的结构、概念假设、参数估计进行了反复检验.本文系统地对基本扩散模型、Bass模型的扩展以及参数估计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趋势下,创意不再单单是专业人士的“特权”,近年来在中国爆发的“IP热”其创意源更多地表现为用户创造内容(UGC)。UGC主导的创意产品模式下,信息交互的双向性一定程度降低了风险系数,但创意产品依旧需要经由市场的检验,创意产品扩散影响因素将决定着产品价值的实现。本文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类扩散主体的视角分别进行研究,借助经典的Bass扩散模型,考虑生产领域模仿者的采纳滞后性和市场竞争度,建立改进模型,消费者层面以微观视角为切入点,对随机阈值模型进行改进,运用MATLAB的模拟仿真实验,探索UGC创意产品的市场扩散影响因素,为政府监督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和创意企业的市场预测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从1969年Bass模型提出后,创新扩散模型研究日益活跃。人们在放宽Bass模型诸多假设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改进的Bass模型(统称为柔性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Bass模型的知识扩散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天虎 《情报杂志》2007,26(3):74-76
为揭示知识创新和组织学习的微观基础与运作机理,利用Bass模型分析了知识扩散演化问题。研究指出了知识扩散演化的网状路径依赖特点,结合社会网络理论给出了有限潜在用户知识决策的转移概率模式;由此,建立了基于Bass模型的知识扩散演化模型,并给出了释例讨论。  相似文献   

9.
吴昌南 《科研管理》2014,35(1):66-72
在服务业中,多数产品或服务创新无专利保护,且几乎不存在模仿成本,当某一企业率先创新后,其他企业会纷纷模仿,因此创新激励不足。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从创新成果被模仿企业即时模仿和滞后模仿两个层次研究了企业创新行为,得出在无产权保护条件下,如果创新成果的销售速度快于模仿者的模仿速度,有利于创新;模仿者进入模仿时间长,也有利于创新。  相似文献   

10.
顾客随机选择模式下最终产品开发与模仿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朋 《中国软科学》2004,(7):132-137
在一个相互竞争的最终产品市场中,顾客往往是在一定品牌忠诚度下随机采用不同竞争品牌的产品,因此企业在制定率先开发还是等待模仿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创新产品在竞争市场中的扩散形态,这使博弈分析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在Bass创新扩散条件下,研究了改进更新产品率先开发或拷贝式模仿的利润和利润均衡点,进行了完全信息动态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博弈分析。同时指出了在不完全信息动态情况下,研究企业率先开发或进行拷贝式模仿博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