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传统与现代之间--略论民初言情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民国初年的言情小说入手,以这一时期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创作为主要对象,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大众心理状况,考察民初言情小说在题材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对传统与现代的融汇.及由此产生的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来对民初言情小说做一次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的小说类型理论与实践,从题材类型到多角度探讨,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的发展。它既反映了对中国传统的承传,也反映了中国小说类型理论现代化和世界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通俗文学的渊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的通俗文学是古代神话。“汉乐府”、“志怪小说”、“轶事小说”是两汉六朝通俗文学的标志。标志唐代通俗文学成就的主要是“传奇”和“变文”。宋代的通俗文学以话本小说和说唱诸宫调为代表。元代的杂剧当属于通俗文学范畴。长篇章回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等的涌现,使明代通俗文学呈现一片繁荣景色。清代通俗文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达到了新的高度,侠义小说和谴责小说的问世是近代通俗文学的特色。当代,通俗文学蔚为大观,关键在于提高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清末,以《福尔摩斯探案集》为代表的侦探小说被大量译入中国,中国现代侦探小说家程小青随之塑造了“东方的福尔摩斯”——霍桑的形象。从《福尔摩斯探案集》与《霍桑探案集》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入手,可以探讨侦探小说作为一种外来的小说类型,如何被清末民初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接受和改造,并最终成为一种具有本土色彩的通俗文学形式。在此过程中,“启蒙性”和“工具性”成为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的重要本土特征。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剧变期,“小说界革命”的巨大震撼,使侠义小说自身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一步作品表现了浓郁的反帝爱国思想,有的作品出现了涉洋题材,洋溢着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以武行侠的作品内容,努力结合反腐败,反官僚的现实斗争,将武侠小说的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当然,任何蜕变都必然保存一些旧有的痕迹,合资义小说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台湾,本土言情小说的写作、出版异常火热。从琼瑶到席绢、于晴等,言情小说的流行和热卖成就了众多的言情小说创作者,也繁荣了台湾通俗文学市场。文章探讨了台湾本土言情小说主要的几种传播方式、被广泛接受的社会背景、读者情况等,以期能够管窥台湾言情小说的传播与接受概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小说章回体结构形成的五个阶段、章回体结构的主要特点以及清末民初时期的翻译,重点分析了清末民初外国小说的翻译对传统的章回体结构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们”一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小说——中国古今“市民大众文学链” 范伯群(苏州大学文学院):我觉得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明代的冯梦龙被称为“市民文学小说家”是不够的,明以后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市民社会越来越成熟,可是中国文学史中反而没有“市民文学”了。这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个疏漏,也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晚清至民初知识界无论是出于当时政治现实需要抑或无意识之因,对西洋小说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创造性误读,于汉语语言文化产生了深厚影响。晚清知识分子为强调小说对“群治”的重要作用,鼓吹小说乃“国民之魂”,对于其地位作用的误读,引发了小说译介创作的空前繁荣。从晚清强调小说译介以实现文化重塑到民初反对政治功利转而重视消遣怡情的小说观,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白话化”。而语言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变化同样反应在小说的翻译及创造中,对于语言通俗之追求促成民初通俗文学热。  相似文献   

15.
言情小说是通俗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兴起之初就存在的小说类别,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可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言情小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研究。人们只是欣赏消遣,却羞于给它一定的地位。二战结束后,社会文化意识发生剧变,美国通俗文学空前繁荣,伴随着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和深化,言情小说的创作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新的突破。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言情小说作家和作品,借助当代媒体的力量,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才子佳人"小说--林译小说--"鸳鸯蝴蝶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开创了我国言情小说“大团圆”模式的创作传统,一直到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崛起,这种“大团圆”喜剧模式才被打破。“鸳鸯蝴蝶”模式之所以能将“才子佳人”模式取而代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翻译的外国言情小说尤其是林译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晚清至民初知识界无论是出于当时政治现实需要抑或无意识之因,对西洋小说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创造性误读,于汉语语言文化产生了深厚影响.晚清知识分子为强调小说对“群治”的重要作用,鼓吹小说乃“国民之魂”,对于其地位作用的误读,引发了小说译介创作的空前繁荣.从晚清强调小说译介以实现文化重塑到民初反对政治功利转而重视消遣怡情的小说观,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白话化”.而语言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变化同样反应在小说的翻译及创适中,对于语言通俗之追求促成民初通俗文学热.  相似文献   

18.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女权思想萌芽,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女权思想逐步发展升华。研究这一时间段女权思想的发展有利于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也有利于指导现代女权思想的发展。小说创作在清末民初时期逐渐深入民众生活,小说作者从民众角度来反映民众思想和教育民众。小说中反应的女权思想,既是对当时民众思想的反映,也包含了作者对民众的教导与期望。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在小说翻译内部逐渐形成了欧化倾向的"西方范式".愈到后期,它愈突破了以既有中国古代文学式样翻译西方小说的局面.同时,这一欧化倾向的发展,也影响与促进了清末民初翻译文学语言产生了不同于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中的文言与白话,即另类"翻译体"欧化白话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