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央视“武林大会”比赛规则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动竞赛规则是体育竞技比赛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决定着运动项目的生存与发展,央视“武林大会”比赛规则制订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对“武林大会”的前途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武林大会”现行规则的基础上,探讨其成功做法、存在不足及引起的比赛问题,并提出修缮的若干原则,对设置内容进行探讨,旨在完善比赛规则,增强武林大会节目的观赏性,促进传统武术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6日.CCTV武林大会周年特别节日——武林盛典上.CCTV武林大会服装服饰设计大赛大奖终于产生.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新锐设计师组合郭鹤.习景凯凭借4号作品龙门跃一举夺魁.荣膺金奖。本次比赛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联合发起和主办.由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北京服装学院承办.以武林大会为契机,重新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探讨和运甩,提升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价值.再现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此次大赛.推出优秀服装设计师。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6日,红拳在央视“武林大会”正式开播,精彩的技法展示以及红拳弟子们的精神风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武林大会”的收视率一路攀升,创下了开播以来的历史新高。作为“武林大会”的年末压轴拳种,红拳为2007度“武林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4.
从“武林大会”现象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显示:康龙"武林大会"开播3个月,即成为CCTV5晚间22点20分后时间段的收视"擂主"。"武林大会"热播现象折射出中国人民的传统武术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本文透过"武林大会"热播的表面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中国传统武术衰弱的原因,提出了振兴传统武术,促进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央视体育频道的"武林大会"已经播出一段时间了,从"五祖拳"打到"梅花拳",再由"梅花拳"打到"开门八极拳",从目前的观众反映来看,武林大会无疑是成功的。笔者在和武术爱好者论及武林大会的时候,谈到一些令人疑惑的问题,写出来与"武林大会"的爱好者共勉。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武术,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之下,迈上了现代化的征程。西方现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引导着武术现代化的发展走向。摹仿西方体育范式而诞生的现代竞技武术,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与进奥努力,未能成为奥运家庭的正式成员。竞技武术的优先发展,使其成为武术运动的主体,而作为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武术与学校武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武术现代化的困窘,引发了人们对西化模式的反思与检讨。在此背景下,中央电视台与大学生体协联袂推出的《武林大会》,对武术现代化的本土化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宏观考察近百余年来武术的现代化转型与纷争,诠释《武林大会》对武术现代化模式的创新,在把握武术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探讨《武林大会》的发展,是武术现代化发展中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名家信箱     
一读者发来E—mail:中央电视台的武林大会节目现在很火,我也看了几次。可是我觉得在本质上,武林大会和散打没有什么区别。请问:武林大会到底是一项体育比赛,还是过去江湖上的打擂台?韩建中("武林大会"总裁判长)答: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武林大会"不是过去江湖上的签生死状的打擂台,也不是打黑拳,它是一项体育比赛。在这一点上,"武林大会"和散打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武术比赛,只不过是形式不同、规则不同、表现的手段不同。在规则上,  相似文献   

8.
从7月22日起,《武林大会》正式登陆CCTV-1,今后每周日上午11点08分,武术迷们都可以在CCTV-1欣赏到这一节目。同时,《武林大会》原本在CCTV-5每周二晚间10点20分和周五上午11点的播出时间不变。就《武林大会》正式登陆央视一套,本刊记者采访了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记者:《武林大会》是一档全新的赛事,它以民间传统的"擂台比武"形式进行擂台争霸,填补了当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6日,奥运频道隆重推出了武林大会周年特别节目——武林盛典。武林盛典以2007年登陆武林大会八大拳派之间展开的龙虎巅峰会战为主线,各拳种优秀选手打破门派藩篱登擂对决,以各自擅长的招法展开激烈交锋。武林大会年度英雄人物评选结果也于当晚揭晓,经过网络评选和专家评审的推荐,最佳人气、最佳敢斗、最佳技法传承、最具感动、最具魅力、最佳运动员等各大奖项尘埃落定。本刊记者独家专访各路英雄人物,听他们讲述武林大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听他们诉说在武林大会中的成长与成熟、经历的挫折与荣耀。  相似文献   

10.
《武林大会》最精彩一役9月25日,《武林大会》八卦掌年度总冠军的争夺偃旗息鼓,郝保军凭借绝对的实力,从1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卦掌高手中脱颖而出,夺得八卦掌年度总冠军。郝保军被人们认为是《武林大会》中最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传统武术魅力的选手;而他和黄建敏在第三周的准擂主之争,更是被网友们评价为《武林大会》有史以来最精彩一役。  相似文献   

11.
邓德林  孙涛 《体育科技》2011,32(2):52-54
运用分析对比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从规则和裁判两方面重新定位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武术套路竞赛体系改革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在项目设置裁判规则比赛规模等方面日趋成熟。文章通过对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中由比赛器械引发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与建议,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为全国武术功力项目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竞赛规则是竞技体育的法律依据,各单项在竞赛规则的统一引领下实现其竞技体育价值。以竞赛规则的分类体系为理论主线,逐一分析各类规则对比赛节奏的影响,进而证明竞赛规则对运动专项的决定性作用。目的在于揭示规则与专项的重要联系,重视规则对专项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北京2008武术套路比赛"为切入点,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87名参赛运动员的洲别、国别、名次、平均难度动作编排及服装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逻辑分析法对竞赛规程及相关官网资料进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1)竞技武术套路在世界各洲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处于严重失衡状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洲际的失衡,一种是洲内的失衡;(2)国际竞技武术套路竞赛既有广泛的发展前程,又面临金牌毫无悬念的尴尬局面;(3)《2005年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采用同样的评分标准对男女运动员自选动作难度进行评分,这对于女子运动员来说是不公平的;(4)要促进竞技武术的国际发展,中西文化的融合仍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武术散手的发展与竞赛机制、规则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赛机制和竞赛规则是影响运动项目发展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因此 ,根据武术散手项目的具体特点 ,在国家有关机构的管理下 ,借鉴国内、外其它运动项目和技击项目的方法与经验 ,积极改进和完善散手运动的竞赛机制和运作方式。改进散手竞赛规则 ,简化服装护具 ,发掘武术攻防招法 ,采用多局赛制 ,使武术散手形成具有中华武术特色的竞技体育项目。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与国际接轨 ,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国际武术套路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国际武术套路规则的实施,在提高国际武术比赛竞争性的同时,也影响到武术套路的训练。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将2007年国际武术竞赛规则与2003年武术规则进行比较,探讨国际规则的实施对武术套路训练的影响,以及由此所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试用)》出台。新旧规则相比,新规则的精神主要表现为:与国际武联制定的散打规则一致,便于与国际接轨;得分的标准和判罚更简洁;注重引导技术的发展和规范;注重踢、打、摔技术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边茜 《体育科研》2018,(6):59-64
1929年11月中下旬,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在杭州举办。在当时,武术界之外的普通民众对这场活动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在报刊记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申报》和《益世报》是近代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报纸,它们在当时的主流媒体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对这两份报纸上有关1929年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的内容进行了收集、整理与归纳,由此考察该活动通过报纸呈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形象,分析大会形象在报纸上呈现的多样性,其中反映出媒体对“国术”怎样的认知,并联系当时“国术热”的背景思考推广国术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武术与同项群竞赛规则的比较分析及裁判评分模式的设想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分析武术竞赛规则 38年来的发展变化 ,并与奥运竞赛项目中同属难美性项目的规则进行分析比较 ,提出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裁判评分模式。认为 :现有武术竞赛规则 ,基本与奥运会相似项目的竞赛规则相符合 ,但仍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建议 :增加加分比例 ,扩大加分范围 ,有利于拉开评分间的距离 ,促进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完善 ;采用基础分的计算方法对有效分之间出现不应有的差数进行调整 ;武术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人力、物力对武术动作进行限定 ,以便增加量化内容 ,提高竞赛的可比性 ;增加裁判员着装的具体要求 ;对武术配乐的可行性进行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