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会旭 《科教文汇》2010,(2):128-128,134
声乐艺术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文化艺术现象,是多元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拥有隶属自己本民族的独特声乐艺术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和种族的声乐艺术五彩纷呈,多姿多彩。然而,由当代学院派歌手亲情演绎的民歌艺术却在不经意间失去了它的缤纷色彩,呈现出"千人一腔"的奇怪现象。那么,什么是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为什么我国会出现"千人一腔"现象?这种现象所透射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应对这一声乐艺术现象?本文关于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的再认识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和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2.
论民歌演唱艺术的色彩及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它还包括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演唱等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民歌演唱也就是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的民族唱法,它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歌舞演唱等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而一切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人民生。  相似文献   

3.
谢晶莹 《科教文汇》2008,(30):264-264
中国民族声乐,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和带有这类风格的创作歌曲,如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其形式繁多,内容丰富,风格迥异。中国民族声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百家争鸣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王晓 《科教文汇》2008,(23):262-262
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唱腔艺术以民族性、科学性的一面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本文就“千人一声”、“中国唱法”、“原生态唱法”等现象的出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张雪莲 《科教文汇》2008,(27):182-182
民族声乐是由传统艺术发展而来的,它源于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与戏曲艺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某些不同。  相似文献   

6.
师晖 《科教文汇》2014,(20):112-112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华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在时代不断变迁和世界各种音乐元素的冲击下,我国民族声乐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表现出了结合民族语言、民族音乐、中华传统文化特点的独特魅力,赋予了现代民族声乐“灵秀生动、气韵不凡”的意境美。文章通过以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传统文化为背景,对现代民族音乐独特的韵味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7.
唐文滔 《科教文汇》2011,(13):143-144
青歌赛结束后,各界音乐人士都对民族声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质疑"也不容忽视,民族参赛者是"千人一声"、"千人一面"。这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民族"音乐人"去反省和思考。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透析,说明戏曲演唱与表演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及戏曲的学习是让民族声乐艺术走向百花齐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黄自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学院派专业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声乐为主,艺术歌曲是他的作品中特别有价值的,全面分析《思春曲》这首作品,可以归纳出黄自先生声乐创作的音乐特点,便于声乐演唱者对于作品艺术的科学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王薇 《科教文汇》2007,(8X):200-200
黄自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学院派专业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声乐为主,艺术歌曲是他的作品中特别有价值的,全面分析《思春曲》这首作品,可以归纳出黄自先生声乐创作的音乐特点,便于声乐演唱者对于作品艺术的科学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以它特有的民族韵味、时代精神、文化底蕴、审美品格、表现形式独领风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艺术形式、内涵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由某一种文化因子构成,故在追溯民族声乐艺术产生、发展、创新历程时,不难发现它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正体现在其多元因子的构成中.其以中国民歌、说唱、戏曲为基础,以其他国家美声唱法为参照、为互补,构成了民族风貌明显、风格多元、生机盎然的新民旅歌唱艺术.目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尤其是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在互联网、新媒体、计算机等技术的冲击下,受到了一定挑战,例如其内化的民族特质、外化的时代精神难以在新媒体时代、互联时代得到恰当的传承与发展.由张帅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以新时代为研究背景,以文化艺术发展为总目标,在论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其走向群众、走向世界的趋势与路径,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全面呈现,旨在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1.
樊凤龙 《科教文汇》2008,(25):197-197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的宝贵遗产。本文探讨了民族声乐的几种技法和教学的具体七个阶段,并指出教师是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民族声乐教学中实现审美价值的多元化,促使多种教学途径的并存,不是提倡削弱现在学院派教学途径发展趋势,而是要在继续发展学院派唱法的同时,大力促进传统唱法和原生态唱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度发展,整个世界的文化趋于开放,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愈发激烈,这对我国声乐艺术的演变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尽快培育出符合多元文化趋势的高素质声乐人才,使我国的声乐更具特色,从而在世界文化对撞中站稳脚跟.由解翔编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声乐艺术与歌剧表演》一书,向读者深入介绍了声乐艺术表演和歌剧表演的内容与要求,并且指出了歌剧表演对声乐艺术的促进之处,是一本带领声乐艺术表演者入门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4.
万莉 《科教文汇》2010,(10):130-130,171
民族声乐教学中实现审美价值的多元化,促使多种教学途径的并存,不是提倡削弱现在学院派教学途径发展趋势,而是要在继续发展学院派唱法的同时,大力促进传统唱法和原生态唱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今音乐教育界,严重忽视民歌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若我们不珍爱自己民族的音乐,任其逐渐失色、失传,终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笔者认为让民歌继承和发展下去,是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无疑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就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学习的兴趣进行论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民歌的兴趣,发展好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6.
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花朵,同时也是文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方面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艺术文化生活和美的追求逐渐提高.声乐表演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在艺术教育中也同样备受人们关注,在各大高校中陆续开设,声乐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在为了不断完善和创新声乐表演课程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各类文献中都有关于声乐表演的记载,其中涉及气息的运用、字腔关系、情感的表达、先天嗓音条件和曲目的选择等诸多方面,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中国声乐的溯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4)
说到蒙古草原生活,离不开长调民歌的陪伴,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其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在草原民歌中独树一帜,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是当之无愧的"草原音乐活化石"。本文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起源、分部及特点进行探究,感受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9.
曲凯 《今日科苑》2006,(4):I0014-I0014
声韵,作为声乐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伴随着民族声乐发生和发晨的历史。声韵是中国特色暨民族民唱法的重要标志。声韵的根本基础在于语言。声韵是语言声音标准化、艺术化的台阶。尊重利用好声韵学规律,是搞好民族声乐教学,发展民族艺术的必由之路。因此,进一步研究声韵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美学特点,具有广泛意义与应用价值。一、声韵的形成演化流程及作用声乐是音乐艺术,也是语言声音艺术。在声乐艺术中,语言因素是第一位的。语言的产生肯定是早于声乐的;而且,语音的本身就具有音乐的性质。一首歌曲的形成,一般是先有歌词,然后才写曲;其明确的思想内容是通过歌词来表达的;曲子、旋律是为歌词服务的。曲  相似文献   

20.
从多元音乐文化视角透视吴碧霞演唱的"中西合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音乐文化的总体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声乐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而对中西声乐文化长期以来的摩擦、交流、融合,一直是声乐界普遍关注和现实发展的问题.本文主要以青年歌唱家吴碧霞在对待中西两种唱法中成功采取的“中西合璧“的艺术实践为例,探究其“中西合璧“的文化渊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尤其是中国戏曲文化.牢牢把握这种戏曲文化的特点,把握当今声乐文化发展的方向,在中西声乐文化交汇中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态.未来在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中,必将走向文化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被选择,还会被借鉴,形成全新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