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清洁煤燃烧技术,运用这种技术设计的锅炉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概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现今循环流化床设计的几个流派,及根据我国的清洁燃烧技术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在我国的发展发展前景。最后结合最新的信息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清洁煤燃烧技术,运用这种技术设计的锅炉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概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现今循环流化床设计的几个流派,及根据我国的清洁燃烧技术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在我国的发展发展前景。最后结合最新的信息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制备垃圾衍生燃料(RDF)的主要技术,并分析了制备RDF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研究垃圾焚烧处理技术、RDF焚烧技术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混烧RDF技术发现,后者的污染物控制效果最佳。结合各项技术的经济性分析,发现循环流化床锅炉混烧RDF技术在技术上、经济上、生态效益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目前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煤种多变、原煤直接燃烧比例高、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燃煤与环保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循环流化床锅炉己成为首选的高效低污染燃烧设备。同时,也应看到,循环流化床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探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较易磨损部位的防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垃圾资源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垃圾资源化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物质循环理论、资源再生理论和系统理论 ,分析了垃圾资源化的本质及其客观条件。作者认为无论是资源还是垃圾都具有物质或能量的属性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资源可以转变为垃圾 ,但垃圾又可以回收利用成为资源。变垃圾为资源的关键在于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实现分类收集 ,工厂化处理 ,并使再生资源生产出的产品进入社会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锅炉相比传统锅炉具有适用性广,物料循环利用等优势,被多数企业所采用,正是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拥有极大的优势,所以对技术和锅炉控制的要求是十分严苛的。考虑到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因素有很多,笔者从不同的方面阐述如何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进行控制,希望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现状的研究,发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存在处理方式及过程繁琐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针对该问题,提出采用线上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与线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相结合的O2O模式智能回收系统,实现对城市生活垃圾智能高效处理回收,以降低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处理成本,提高有效回收效率,为节能绿色生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CFB-FGD)是目前垃圾衍生燃料循环流化床系统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脱硫技术。传统CFB-FGD技术存在锅炉循环倍率降低、石灰石颗粒不能完全通过孔隙而造成堵塞、反应炉内脱硫剂未完全参与反应造成浪费及脱硫效率不理想等弊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在垃圾衍生循环流化床系统的CFB锅炉尾部改进增湿活化装置。在CFB锅炉尾部设置多个加湿水喷水口,向反应塔均匀喷人加湿水,使反应塔内充分雾化颗粒,从而使吸收剂得到充分利用,与烟气进行二次反应,提高脱硫效率,降低投资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9.
邢进  于福玉  席滨 《科技风》2011,(11):245+263
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其低NOx燃烧、脱硫工艺简单实用、燃烧效率高、对煤种适应性广、灰渣可综合利用、适于对旧锅炉进行高效低污染改造等优点而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锅炉容量的大型化进展迅速,单台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的容量已达250MW,国外研究和生产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已经达到300MW以上。循环流化床是一种实用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将对常规的煤粉燃烧技术提出挑战。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和电网峰谷差日益加大,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幅度调峰的性能日益显露出来。本文从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特性、水循环特性、热负荷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流化床锅炉能进行大幅度调峰的原因,进一步阐述了在运行中如何进行调峰操作。  相似文献   

10.
能源的生产以及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平衡目前国际范围内都存在的问题。由于生产能源过程当中会产生许多对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因此能源生产的工艺改进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应运而生。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目前国际范围内最新一代能够以较高转化率、并排放最少环境污染物的能源生产技术,这种锅炉最为主要的特征就是在生产过程当中可以将燃料多次进行脱硫,因此这种方法不仅仅可以减少NO_X排放,还能提升近一倍的脱硫效率,因此这种方法的燃料适应性相对较强、针对外界负荷具备比较优秀的调节能力、灰渣便于再次利用,是目前商业化程度最好的清洁煤燃烧技术之一,近年来这项技术在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垃圾物处理利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商业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对于中国未来的能源利用,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21)
在如今世界煤炭资源相对供应紧张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循环流化床长期燃用设计煤种是很难实现的,对于煤种适应性广的流化床来说也是一种性能浪费。多样性的煤种会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稳定和高效运行过程带来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文章以我国煤种的实际多样情况为依据,对煤种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不仅可以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保证锅炉的稳定运行。文章给选取煤种中典型的两种煤,无烟煤和褐煤;首先对其煤种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燃煤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燃烧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对循环流化床不同煤种对燃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下,需要提高常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使用效率,所以通过对国内外常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进行分析,累积一定的技术经验。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后,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和循环流化床相互结合,同时加入超临界蒸汽循环技术,这项工程可以将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对污染程度也有较大的减少,并且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这项结合技术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研发来说研发风险较小,是未来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国际20世纪80年代在锅炉上得到成功应用的清洁煤燃烧技术。提高可靠性、经济性和文明生产程度贯穿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历史。围绕分离器的形式和整体布置,循环床燃烧技术已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冷却型紧凑布置的循环床燃烧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明文规定,社会的生产发展必须建立在节能的基础上,倡导对节能技术进行开发研究,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通过不同方面探讨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处理技术,对其它锅炉的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技术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清洁能源技术--循环流化床(CFB)锅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科技广场》2004,(10):56-57
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优点及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情况;并以江西分宜发电厂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阐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传热特性及主要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汤姆森数据分析器(TDA)、Thomson Innovation分析平台、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中国科学院专利在线分析平台等工具,从专利年度申请趋势、专利申请整体技术布局、主要国家和专利申请机构竞争态势、中美专利法律状态对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领域的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通过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在华专利的技术-功效判读和分析,揭示我国在该研发领域存在的潜在知识产权风险。  相似文献   

17.
赵解放 《大众科技》2011,(2):117-120
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风系统改造、电动机调速方式选择、高压变频技术研究与实际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运行工况等.  相似文献   

18.
张治国  付维东 《今日科苑》2007,(18):143-143
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以下简称CFB锅炉)是一种洁净煤燃烧技术,它可以将煤矿挑选剩下的煤矸石、劣质煤、煤泥作为燃料来发电。国内各个锅炉厂设计的流化床锅炉各有特点和优点,但总的来说燃烧和流化过程基本相同,控制原理也基本相似,现就循环流化床的控制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循环流化床燃烧是目前最好的清洁煤燃烧技术,在这里把我厂的CG-130/9.81-MX6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实际生产运行中料位的调整做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活垃圾气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的气化是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技术,它具有高效的能源利用率和良好的环保特性,并且气化和熔融技术相结合以其严格的污染控制、显著的减容性和高效的资源回收率等优点被认为是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最具有潜力的替代技术.本文综述了城市生活垃圾气化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列举讨论了固定床、气流床、流化床和回转窑等主要垃圾气化反应器的特点,并对影响垃圾气化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此外本文对废物衍生燃料(RDF)的气化以及垃圾气化熔融处理技术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