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声音游戏一、教学目的: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产生;2.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发声现象的兴趣。二、教学准备:每个幼儿一件发声玩具,录音机一架,录有各种声音的录音带一盒。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区分各种声音: 教师:“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猜一猜,这是什么?(幼儿猜出是耳朵) 耳朵有什么用呢? 幼儿:“耳朵能听见声音。”“没有耳朵,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教师:听一听,这是些什么声音?(放录有各种声音的录音) 幼儿:“弹琴声。”“唱歌声。”“朗诵声。”“闹钟声。”“说话声。”“流水声。”“鸡叫声。”“自行车铃声。”“咳嗽声。”“说话声。”教师:除了这些声音,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幼儿:“汽车嘀嘀嘀的叫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的: 让幼儿知道耳朵可以听见声音,会听辨熟悉的声音;教育幼儿用悦耳的声音说话、唱歌。活动准备: 打击乐器(小铃、串铃、木鱼、钗、大鼓等);呼啦圈、皮球;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一盒(如哭声、笑声、歌声、下雨声、琴声、汽车喇叭声等),录音机一台。活动过程: 1.教师放录音(各种声音),请幼儿听一听。2.请幼儿说一说刚才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 一、进行视听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将用蚕豆、豌豆制作的金鱼、青蛙、小熊、小鸟分别放在课桌上,让幼儿自由地观察、议论。同时打开录音机放“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的音乐,音乐停后提问:“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录音机里唱的是什么?”(幼儿回答: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4.
(一)大鼓和小铃目的:培养幼儿的听辨能力,要求幼儿能用拍手跺脚的动作表现节奏。准备:大鼓一只,小铃一副。方法: 1.教师出示大鼓与小铃,让幼儿分别上来敲,听辨感受大鼓的声音是“冬——冬——”,小铃的声音是“丁——丁——”。2.教师引导幼儿坐在位子上听着大鼓节奏跺脚(左右脚交换),听着小铃声音拍手。如大鼓敲节奏××|(?)×|,幼儿跺脚××|(?)×|,小铃敲节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新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中的几种声音并引出问题:关于声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借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明确进一步探究的方向。学生的兴趣很浓,纷纷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中的?”“上课铃声一响,为什么在楼上、楼下的学生都能同时听到铃声?”“我们的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二、实验研讨,获取新知1.观察空气传声实验教师将一个发声的芯片放入一次性注射器中,随后慢慢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出,芯片发出的声音逐渐由大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只看到芯片指示灯的闪…  相似文献   

6.
敲起小铃铛     
在上课或排队前,让幼儿尽快集中注意力,可以用“听小铃说话”来训练常规。教师用小铃敲出这样的节奏来,请幼儿猜猜小铃在说什么?这时孩子们又要听,又要想,会立刻静下来.有的说,小铃在说:小朋友拍拍手  相似文献   

7.
镜头一:在一次大班教学观摩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来了很多客人老师,我们要表现好一点,声音大一些,让客人老师都能听到……”镜头二:在观摩活动中,一个女孩子正精彩地回答着教师的提问,但观摩的教师无法听清,于是教师对女孩子说:“你说得挺好,不过声音小了点,如果声音再大  相似文献   

8.
在轻快的音乐中,幼儿任意玩起了纸棒,有的在舞小棒,有的在玩“赶小猪”游戏,有的在玩“轿抬子”游戏……教师:瞧!这两位好朋友在说悄悄话呢。大家能听到她们在说些什么吗?幼儿:听不到!教师转向那对好朋友:你愿意把你听到的话告诉大家吗?一幼儿:她说星期天妈妈带她去公园玩了!一幼儿:她说今天早上老师表扬她了!正是由于纸棒的神奇——可以听到好朋友的悄悄话,幼儿已迫不及待地俩俩合作玩起了“说悄悄话”的游戏。有的幼儿在神秘地说,有的幼儿边听边笑,有的幼儿边听边点头......当幼儿玩意正浓时,教师及时发挥引导作用,向更深层次推进,把刚才…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激情导入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让大家听一段声音,大家想不想听?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2.播放音频,出示问题: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活动一:声音排队 意图:多种声音顺序刺激听觉,增加辨别与记忆的难度,让幼儿专注地辨别声音出现的先后顺序,从而发展听觉的辨别力和记忆力。 做法 1.引起对声音的兴趣。录下一段本班幼儿的说笑声,将录音放给幼儿听,幼儿会兴奋起来,议论是谁的声音,从而调动起听的积极性。 2.辨别声音。将几种声音混杂呈现,让幼儿仔细听:“听到了什么声音?”可以是同类的声音,如,猫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等;也可以是不同类的声音,如,电话铃声、鼓声、汽车鸣笛声等。在辨别声音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学一学听到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2.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3.
常常听到有的家长问老师:“我的孩子性格太‘热情’了,这样好不好?”或者问:“我家的孩子对什么事都很冷淡,将来会有出息吗?”这些家长实质上是问:”幼儿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其智力和品德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这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不妨先观察一下某些幼儿对事物的态度;对一粒掉在地上的、不是自己的钮扣,采取什么态度?对—个正在玩皮球的小同伴,忽然要小便了,怎么对待? 常见的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看到不是自己的钮扣,就随它去了;看到玩皮球的同伴要小便。也不去管他。另一种是看到地上的钮扣虽然不是自己的。也会赶快拾起,然后到小伙伴那里一个一个去问:“这是你掉的钮扣吗?”问到了  相似文献   

14.
《竹》的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对竹的生长过程的观察、了解,引导孩子感受竹的坚韧、挺拔,体验一种清新、幽美的意境,探索竹与人、动物的关系,了解它的社会价值。早春二月,在烟雨蒙蒙时节,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竹的世界。活动一:剥竹笋活动目标:1.通过师生的谈话引发幼儿感受“笋”的生命潜力的兴趣。2.引导幼儿了解笋的基本特征,感受笋与泥土、雨、风的关系,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活动准备:若干带泥土的竹笋,一段竹笛的音乐。活动过程:让幼儿听一段竹笛的音乐后,教师提问: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用什么感受到的?幼1:我用眼睛看到的。幼2:我用鼻子…  相似文献   

15.
不少教师认为“急口令”内容枯燥,不象故事、看图讲述那样容易教。在教育改革中,我们开始对“急口令”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教学时采用下面这些办法: 一、用实物教具设置情境。在教“盆和瓶”时,我预先准备了一只面盆和一只玻璃瓶。上课时将瓶放在盆内,然后,请幼儿仔细观察。老师把盆子一倾斜,盆与瓶相碰,发出了“乒乓”声,便问,“小朋友,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哪儿来的?”这时,课堂上幼儿们争论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老师接着小结:“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这样幼儿理解了急口令“盆和瓶”的内容,而且读准了b和P两个音。二、用图示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参加活动。如教“瓜儿大”时,在黑板上画上两座村庄,各写上“东关”,“西关”字样,在东关村下面画了一个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的: 1.感受行动绘画大师波洛克作品的风格、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感受色彩相溶的奇妙变化. 3.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色彩刺激,体验玩色过程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油画棒,各色水粉、白纸、塑料小瓶若干;节奏感强和舒缓的音乐;波洛克作品和其它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 1.欣赏作品,我去感受. 欣赏《形式的自由》、《作品13号》、《薰衣草之雾》,请幼儿谈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感受?画家用了哪些颜色?你认为画家是怎样画的,用了哪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日听了几堂观摩课,课堂中师问生答气氛和谐活跃,实验探究顺顺利利,验证的结果常常是满堂红。细细思量,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施教者请一位学生紧紧捂住自己的一只耳朵,另一只牢牢靠在黑板上,敲击黑板判别听到敲击几下后问:“大家听到的声音是什么传过来的?”“空气”,又低下身问那位同学“你觉得你听到的声音是什么传过来的?”“黑板”。接着,又让全班同学实验贴着桌子听敲击声。然后归纳总结出了:固体能传播声音。笔者不禁想问:如此顺利就能得出结论?桌子和黑板能代表所有的固体吗?如果学生习惯了我们…  相似文献   

18.
波浪的话儿     
谁在倾听波浪的话儿海鸥在听鱼儿在听还有我在听沙沙沙哗哗哗嘭嘭嘭波浪的话儿什么时候说完波浪的话儿什么时候都说不完沙沙沙哗哗哗嘭嘭嘭(选自《娃娃画报》20037〔日本〕窗道雄/文,陈发根/译〔提示与建议〕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把海浪声拟人化了,使人形象地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波浪的气势,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让他们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的意境,也为孩子提供了想像的空间。这首诗歌适合中大班幼儿欣赏。活动前,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带领幼儿走近大海,感受大海,聆听大海的声音。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如“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是什么样的声音”等。教师…  相似文献   

19.
怎样设计出有效的提问,既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笔者结合一个教学活动的两次案例比较,谈谈体会。案例一:教师准备了一些积木让幼儿坐在椅子上玩了一会,便将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问“积木放在桌子上它自己能动吗?”幼儿不加思索地集体回答:不能!”教师:你让它动了吗?”幼儿:动了。”教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动的?”个别幼儿较积极地回答着,还有大部分幼儿仍在玩积木,接着,教师又问:那些玩具朝哪些方向移动?”幼儿有些茫然,没有回答,教师便引导幼儿在地板上将积木向指定的幼儿推去,后有幼儿回答“朝××方向移动了”,教师又…  相似文献   

20.
清晨,有人叩响奥秘精灵的窗户:“咚——咚——” 奥秘精灵揉揉惺忪的睡眼“谁呀?这么早就在外面吵什么吵呀?” 神秘人物:“奥秘精灵,快醒醒!你看我带谁来了?” 奥秘精灵从来没听到过这么好听的声音,他觉得这声音比世界上任何美妙的声音都中听,他一听到这声音就觉得眼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