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郑理言 《报刊之友》2013,(10):85-86
《谍影重重》三部曲作为近十年中最成功的系列影片之一,已然成为好莱坞动作片的新经典。影片除了不落窠臼的人物塑造、碎片化的动作剪辑、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等方面为人所称道之外,故事内部蕴含的有关“主体性”的文化课题也为理解本系列电影、理解当代文化提供了别样的维度。本文便以主体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该系列电影进行一种福柯式的解读,试图发掘出电影在表层叙事下隐含的对当代人类主体困境的隐喻。  相似文献   

2.
作为"暴力美学"影片的缔造者,昊字森和杜琪峰是香港影坛的两大风云人物,他们的枪战系列的电影作品都给观众们很多惊喜。作为最具影响力、最成功的电影导演,杜琪峰和吴宇森的枪战电影都有着浓厚的主体意识,凸显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命运的突兀性、精神的偶然性等,开创了整个枪战影片的辉煌时代。本文针对杜琪峰和吴宇森在表现手法、意象分析、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风格进行了探讨,较为细致地、全方位地探讨了二者在枪战影片中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梁颐  单鹏 《东南传播》2021,(10):73-75
景观建筑学以趋利避害、追求美好生活为目的,在表现形式上追求美感.《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通过对景观建筑学元素的运用推动电影情节发展,丰富了画面.同时,在运用景观建筑学元素方面也有值得推敲之处.系列电影没有充分表现出景观建筑学蕴含的美学思想,对景观建筑学的理解不够准确.电影运用景观建筑学元素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肃对待出现在影片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吴宇森作为香港黑帮片的领军人物,对暴力独特的表现和成熟的叙事模式,将香港的黑帮电影带入新纪元.同时也引起了国际上广泛地关注.本文将以吴宇森的作品为主体,兼论其他导演的同类型影片探讨香港黑帮片在中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对好莱坞压力的反应,也出于东方民族电影生存出路的寻求,亚洲国家在亚太文化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亚洲新电影"现象。由于亚太文化圈和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亚洲新电影导演从时代背景、生存环境、影片风格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文章从对"亚洲新电影"的释义入手,以亚洲新电影导演及影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亚洲新电影导演的文化语境,论述亚洲新电影导演的共性风格、文化表征和艺术追求,并探讨"亚洲电影"的发展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粉丝电影"作为一个较新的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和学界广泛关注,同时也遭受不少质疑。这一现象与当下中国的文化氛围、电影产业发展、社会群体心理和媒介环境息息相关。"明星+粉丝+电影"这一运作模式成功的将粉丝通过电影这个文化产品变现,其中以《小时代》为代表的影片创造出影像狂欢,也不乏一些影片票房惨淡,这引起业内人士反思。本文着眼中国电影市场"粉丝电影"过热这一文化现象,立足传播学对"粉丝电影"进行剖析,并通过将其与传统电影和国外电影比较,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审视其利弊,在窥探"粉丝电影"前景的同时探索国产电影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中国影业蓬勃发展,优秀影片层出不穷,但是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电影更受观众追捧,所以不难看出中国电影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创新源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他的影片中便运用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在造型设计上,使得拍摄出的电影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和民俗风情。本文将立足于张艺谋导演对电影造型风格上的独特理解与设计,分别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服饰美学与建筑美学、婚礼与葬礼造型上的习俗文化。以张艺谋的电影为例,分析电影中的造型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作用,使影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同时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在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在造型上进行大胆创新,使中国的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侠影片在无声电影时代就曾经蔚为大观,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至今一直是华语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开始逐步取得一定的国际影响。这类电影中的优秀者大多既有中国功夫动作造型的外在形式,又承载着中国武侠文化及社会价值的精神内涵。因此,以民族电影国际化的视角来对此进行当代审视,对中国电影史研究具有很好的文化价值,对中国武侠影片更好地走向世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代表作之一,《发条橙子》(A Clockwork Orange)以矛盾性的视听影像,精心雕琢的形式,杂糅成一道暴力、色情而又荒诞的视觉盛宴,音乐与内容的悖论是影片的灵魂,而怪诞的现代主义风格又是影片的标签,视听话语之间的张力留给影片丰富的诠释空间,对影片不同层面的深入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理解这位伟大的电影"作者"。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电影大片的时代,电影题材的人文取向和艺术情怀一再被忽视,然而这些却是电影这门艺术最本质的价值所在.本文通过回顾过去22年奥斯卡奖历史上的“最佳外语片”,以题材的选择作为切入点,分析这些获奖影片在文化层面、社会人文领域的价值和内涵,通过对这些影片独具民族视野的世界情怀的解读,反思和剖析中国电影的“申奥”情结,以此带给当代中国电影创作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11.
电影承载着文化;好莱坞电影和华莱坞电影作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直观象征符号,即使表现相近的主题,也会存在较大的社会文化差异。本文以父子关系为视角,通过对《当幸福来敲门》和《海洋天堂》两部影片的比较研究,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研究发现:影片都热衷于塑造"母亲"退场语境下的"父亲"形象,重点刻画坚强和富有责任感的父亲精神,并常常以"父亲用美丽谎言保护孩子"的情节深化主题;然而,两类影片分别以欧洲文化和儒家文化为主导,在父子相处模式、教育方式和情感表达方面都体现出较大的旨趣差异;此外,跨出"父子"的主线,进行文化延伸,依旧可以看到"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梦"和"强调集体互助"的"社会扶持"之间的文化差别。  相似文献   

12.
周祥 《青年记者》2016,(20):70-71
青年是电影艺术的创作主体与消费主体,而青春则生动地点缀着人生的色调与艺术的主题.伴随着电影导演对青春的反思回望、坚守蜕变、消费茫然,青春电影彰显着时代底色并踏寻着文化的足迹,了解当代中国青春电影的文化母题与价值审视,是窥视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及挖掘其价值的重要密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影创作中呈现出一种"黑色"倾向,即影片的基调氛围、人物设计、主控思想等都与西方的黑色电影相接近,由于电影创作制度及环境的不同,这些电影在视觉呈现和对暴力、人性的挖掘中并非与西方的黑色电影完全一致,而是在经过本土文化的经验和改造中,在影片创作里融入黑色电影的元素和风格,因而使得影片具有黑色电影的风格和倾向。在基于创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观察和审视中,黑色风格电影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物质、文化、心理等现代性问题,进而表现了社会变迁进程中个体生命遭遇的现代性迷思。  相似文献   

14.
在电影叙事学的视野下,本研究从时间符号、空间符号、人物符号和事件符号四个面向展开,对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累计票房超过1亿元的110部高票房影片进行分析,从中抽离出商业电影的共同叙事规律与法则,提醒人们关注"怎样讲"故事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模式"讲故事。研究发现:华莱坞高票房电影在时空选择、人物性格塑造、戏剧冲突和结尾类型方面的确有章可循。首先,叙事背景年代多为当代且题材固定,线性叙事手法依然具有压倒性优势。其次,空间符号偏向设定于现实空间,异国场景更受喜剧、动作和爱情片青睐。再次,在人物符号上,过半数影片倾向于选择单一或少数主角,同时绝大多数主角个性中具有明确追求。对主角演员的选择,明星参演几近定则。最后,在事件表达上,高票房电影以外部冲突为主,混合内部冲突的情况最为常见。除计划拍摄续集或者系列电影外,闭合式结尾使用频率更高。这些共性的发掘,不但有利于推动电影叙事的行进,更有力地证明了叙事方法与市场表现、影片架构与传播效果之间存在既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包振宇  方芳 《新闻爱好者》2011,(18):116-117
电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电影的片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好的译名有助于实现影片的文化传递功能。美国影片《国家宝藏》片名具有十分微妙的法律文化内涵,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片名与相关文本的互文性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当的译名。  相似文献   

16.
电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电影的片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好的译名有助于实现影片的文化传递功能。美国影片《国家宝藏》片名具有十分微妙的法律文化内涵,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片名与相关文本的互文性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当的译名。  相似文献   

17.
游欢 《今传媒》2021,(4):94-96
空间叙事是借助空间来进行叙事的一种手段。电影《江湖儿女》中,空间的选择与建构成为推动影片故事发展的叙事动力、"边缘人"塑造的场域;影片巧妙地借助视觉和听觉扩充了影片的空间,丰富了空间叙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影片建构了物理、社会、精神多重空间,不仅形成了隐喻,也深化了影片主题,传达了对一味追逐金钱的批判和对讲求"情""义"的赞扬。空间叙事丰富了影片审美的观赏效果,成为促成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艺术因素。从空间叙事视角对《江湖儿女》进行解读,也能深化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张艺谋的战争史诗大片《金陵十三钗》从学生书娟这位女性的视角出发,用追忆式的旁白讲述故事的始末,堪称南京抗战题材电影叙事的典范.文章首先梳理了以南京为题材的系列电影以及张艺谋系列电影的叙事,试图探讨影片《金陵十三钗》叙事的典范性.接下来主要以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影片展开研究,详细剖析女性视角的叙事方式在影片中的展现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品的"全球化",已经是当代传播学者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本土化",则备受"文化帝国主义"的批评者们关注.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典型代表,无疑是研究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的重要样本.近期在国内外均引起关注的影片<刮痧>,为兼顾全球化与本土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在电影美术中,艺术品道具的创作背景、作品寓意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仅在电影的人物塑造上有重要意义,在影片情节推动以及主题传达上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艺术品本身作为意义传达的符号,能指和所指不再是统一的概念,而是被割裂,那么,它就会影响受众对影片以及艺术品的理解.文章利用符号学及其相关理论,对电影中艺术品的复制或者模仿再现的现象进行分析,阐释掌握艺术品历史和文化意义对电影叙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