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崇拜自然,赞美自然,郭沫若自云这是他与歌德共鸣的一个主要方面。“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郁达夫如是说。这两位我国现代浪漫派文学的开拓者对大自然怀有如此亲切、真挚的厚爱,原是不足为奇的。自浪漫主义文学诞生之日起,文学与自然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诗人从自然万物得到美的启迪和诗意的灵感,而且是将他们自己创造的美赋予大自然,进一步从美的对象化中实现了人类创造美的本质属性。所以,自然观在郭沫若、郁达夫的文学活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姐妹同盟”的书写是女性文学的主题之一。两岸同为“姐妹同盟”的书写有相同.也有不同,这样的比较有利于读者对两岸“姐妹同盟”的书写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姐妹同盟”的书写关注了女性心理,丰富女性文学的创作,并推动女性文学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郝月梅 《阅读》2007,(2):4-5
小时候,我随父母所在的部队住在长山列岛。那时正是“文革”中,所有的文学书都被视为“毒草”,新华书店里根本就见不到小孩子看的故事书。好在我有一个哥哥,总能不知从何处捣弄一些书回来,编上书号,放进他自己钉的木头小书架上。  相似文献   

4.
宋江是一个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被现实扭曲、对皇权抱有极大幻想的文学形象。“忠义观”是其外在表现,核心是儒家“三纲五常”演化出来的“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之谬论。  相似文献   

5.
纪实文学论     
如果对当今文学发展流向作一整体鸟瞰,不难发现一个引人注目的声势浩大的竞技场面。新时期文学强大阵营的各路人马,正四面出击,竭力向各自的极点发起激烈的扩张,总体上呈现为“单向极化”的态势。有“寻根”的,也有“现代派”的;有“向内转”的,也有“纪实”的;还有“纯化”的、“俗化”的,等等。就目前来看,在各文学部类的多元探索中,纪实文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最为兴盛的支系。纪实文学的迅速崛起,给一度平静的  相似文献   

6.
文学之缘     
朦 胧诗人顾城有一首朦胧诗《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诗中“看我”和“看云”的远近就是一种心理距离。和文学有缘 ,就会使我们与文学心心相通 ,不管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然而 ,不同人的文学之缘 ,因认识和努力的差异 ,也是各有不同的。这里 ,不仅有缘深缘浅的差异 ,更有缘真缘假之别。为了使想与文学结缘的朋友获得真缘 ,获得深缘 ,我常以他们来听讲课的心态为例 ,略作剖析 ,从而想使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听过各种文学讲座报告的人 ,不在少数。我也听过不少报告 ,也作过多次报告…  相似文献   

7.
小平同志逝世,我心情十分悲痛,为缅怀他老人家对教育改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特写此文,以示怀念。从教四十年来,影响我最大,使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敢于教”和“善于教”的教学思想了!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已经崛起,王蒙,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位佼佼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蒙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地思考“我们文学艺术的发展问题”,同时,“在茫茫的生活海洋,时间与空间的海洋,文学与艺术的海洋之中”,一丝不苟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支持点”、“主题”、“题材”、“形式和风格”①,全力以赴地“为了更加成熟的文学”②,辛勤劳动、大胆探索。他认为:“成熟的文学应该是更加多样的文学,它应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③因此,他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小说创作多样化”④,并且非常严肃地向广大读者表示:“我愿  相似文献   

9.
在程光炜所发起的“重返八十年代”学术活动中,“八十年代文学”既是一种文学史观,又是具体的研究方法。他针对当代文学学科“批评化”的弊端,提出了学科的“历史化”和研究主体的“历史化”。“八十年代文学”不是物理时间性的“断代”概、念,而是一个具有文学时间性质的“整体性”概念。“个案研究”正是“历史化”和“整体性”理念的具体体现,并且为反思文学史叙事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一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思想促使我把风格、性格与课堂氛围联系到一起,经验谈不上,想象的成份多,但我想,这至少算一种设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也为我们的文学教学提出一个追求的目标,仅供一切关心文学教学者参考。 众所周知,讲课是一门艺术。既有“艺术”之名,便有风格可言,讲课的风  相似文献   

11.
在对新时期文学的纵向考查中,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九八○年以前,文学发展的节奏是鲜明清晰的。从“十月欢歌”到“伤痕文学”,再到“反思文学”与“改革文学”,构成一种线性起伏的联贯趋势。一九八○年之后,文学发展开始飘忽起来。虽有“寻根派”、“现代派”等文学现象出现,但纷繁的  相似文献   

12.
干露 《阅读》2005,(12)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看见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临阵磨枪,我心情复杂。论积极性,孩子们总是耐心地簇拥在办公室的窗口,一旦发现我有一点空闲,就小雀似的蹦了进来:“干露姐姐,你看我刚写的文章,还行吗?”浏览一番后,常有假、大、空的“豆腐块”被我“红牌出局”。我知道,不少文章就是冲着竞赛突然“诞生”的,仓促得漏洞百出。一个平时不爱出声的小姑娘是个例外。她瞅我有空时,递上一本打印成的文集,也就薄薄的十来页纸,字号大大的。“干露姐姐,这都是我平时的周记,你看能挑出合适的文章,再修改一下参加比赛吗?”我不由得细细看起来。…  相似文献   

13.
唐诗略论     
一、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在文学艺术中的地位是独特的。在文学界,有一种通常的说法:“诗是最早最高的文学。”西方有人把诗比为“文学各类中的皇后。”中国现代诗人艾青也把诗比喻为“文化母亲众多儿女中的一个骄子。”他还很赞赏朱光潜先生的话:“文学到了最高境界都必定是诗。”中国古代的孔夫子对诗曾有过很高的评述。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鲁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相似文献   

14.
郝京华 《阅读》2007,(1):1-1
很小的时候,妈妈教会了我第一个字,从此我进入了书的海洋。有一次,我在一本书的封面上看到一个有翅膀的小孩子,我问妈妈:“他是谁呀?”妈妈说:“是一个小天使。”“他为什么有鸟一样的翅膀啊?”“为了飞,飞得高,看得远。”“能飞到树那么高吗?”  相似文献   

15.
“五四”前 ,我国文学观念的演变是在现代性的策动下进行的。现代性表现为一种反思、批判的现代意识精神。由于对现代性的不同的接受和外国文艺思潮的多种影响 ,在不同代表人物那里 ,文学观念的现代化也表现得多种多样。有批判封建王朝 ,改以“国民”为主导的政教型文学观 ;有一反政教型传统、视文学为满足人生欲望的一种解脱、提出并区分“自律”和“他律”的游戏说的纯文学观 ;有引进“审美”、在审美中描绘人生的文学观 ;有主张发挥文学的斗争精神 ,又视文学功能为“不用之用”的文学观 ;有将文学的娱乐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休闲文学观。这些文学观念 ,都谈“人生” ,实则具有不同的含义 ,显示了现代性的不同取向和不同方面 ,并给文学研究带进了一大批新的现代学术话语 ,成为我国现代文论传统的组成部分 ,直到今天仍被我们所使用。  相似文献   

16.
我的手抄本     
我爱文学,从抄书开始。我读小学和初中的年代,正处在“文革”那个特别的时期,是“书荒”年代。书店里卖的书,其品种是能够数得出来的。即使有的人家家里有几本书,一般也不肯借出来,一是怕损坏,二是怕惹祸(万一这本书是“毒草”就麻烦了)。因此,如果能借到书店里买不到的书,那真是一种幸运。如果恰好遇到这种幸运,能不能再奢侈地想得寸进尺呢?比如,人家借你看一本书,看过之后,你也拥有了这本书?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它抄下来。(请注意,那个时候可没有复印机,更没有扫描仪了。要想复制一本书的内容,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抄。)有一次,我借到了一…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文学集团的不断涌现.活跃于南朝齐梁之际的“竟陵八友”文学集团,作为齐代文学的中心,对促进齐代乃至梁代文学的繁荣,推动南朝及北朝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它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云南最鲜明的特征是它的“立体性”.“五四”期间,产生了“城市与现代”的文学,“边地与民族”文学处于自在状态,形成云南文学两个传统的立体景观.三十年代经艾芜之手,将“现代”意识注入了“边地与民族”文学,两个传统进行了一次综合.四十年代一批中原文化精英流落云南,将“城市与现代”的文学推向了一个辉煌境界.五十年代“城市与现代”衰落,“边地与民族”经冯牧等文艺家用延安革命文艺思想改造,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八十年代起,中断了三十多年的“城市与现代”被新崛起的云南第三代作家重新延续.  相似文献   

19.
寄语晓雪     
我是1980年春与晓雪相识的.那时,我国的新时期文学刚刚起步,少数民族文学也正在复苏.中国作家协会组建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筹备组,晓雪和我都是筹备组的成员.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新时期文学,经过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几大思潮阶段,进入了一个多元开拓的发展阶段.那么,这个“多元开拓”到底是什么呢?寻根文学之后,有没有一种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呢?如果有,它是什么?它和前面几个阶段的文学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所谓先锋文学和新写实文学,在新时期文学流变中意义怎样?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几大思潮阶段,实质到底是什么?审美嬗变的机制又是什么——如果不进行“人学”考察,不对新时期文学各个时期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深入的探究,就很难回答上述问题;就无法对新时期文学,作出整体性实质性的把握.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多元开拓文学这一新时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