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成金所军光线穿过玻瑞打在一片黑影上只影鱿没了光线穿过空气照亮一些浮尘浮尘在上升光线穿过树林落在一只乌的翅膀上鸟翅扇动了一下光线穿过村庄穿过一条又一条小巷村庄还是过去的样子光线穿过命运羌了眼睛心情裕然开朗(选自《新诗刊))金所军,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他是现代诗坛一位勤奋、扎实、活跃的青年诗人。他的诗作饱含着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怀,语言优美灵动,感情真挚丰富,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光线》是一首短诗,描写的对象是一束光线,然而就是这种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在诗人的笔下却熠熠生辉,让人看到后有种特别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天才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使人隐身的技术,下面是他向别人介绍他的发明依据。)我们能够看见一件东西,是由于这件东西能对光线起作用。你知道,物体或者是吸收光线,或者是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如果物体既不吸收光线,也不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那它就根本不能被看到。例  相似文献   

3.
一问:平面镜对光路的控制有何规律?答: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1.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平行,如图1所示。2.会聚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会聚,如图2所示。3.发散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发散,如图3所示。可见,对于平面镜,若入射光线平行(即平行光束),则反射光线也平行;若入射光线会聚(即会聚光束),则反射光线也会聚;若入射光线发散(即发散光束),则反射光线也发散,也就是说,平面镜不能改变光束的性质(平行、会聚或发散),但能改变光路,即改变光束传播的方向和路线。二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上看到的却是景物的“倒像”(…  相似文献   

4.
快乐实验室     
实验结果:第一次看不见面粉掉进盒子里,但有电筒照射时,就可以看见面粉落下来了!为什么:晚上我们看不见东西是因为我们周围的物体没有被光线照亮,因此物体就不能呈现在我们的视网膜上。知识补丁:直到十世纪,我们才相信眼睛能感受光线,形成我们的视觉。今天,孩子们,甚至有些大人们仍不能理解我们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对光线的感受。只有当光线被云雾、烟尘或水帘遮住时,我们才看不到光线。3.让一个人把电筒打开,并放在侧面的小孔处。重新向高处的小孔内撒面粉。(图3)图2图32.在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将盒子如图中所示那样放置,堵住侧面的小…  相似文献   

5.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有一种物质可自由穿过你的大脑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它也可以穿越大地,穿越墙壁,穿越我们所见到的任何物质.意大利和中国的一个科学小组经过8年的实验,最近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物理学通报》及《纽约时报》上公布了实验的初步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实验的  相似文献   

6.
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用高中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知识去定量化分析高一地理课中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从中我们不仅能感悟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也能精确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 ,太阳光线在任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在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 ,由于黄赤交角为 2 3°2 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移动 ,从而导致地球各地昼夜长短有规律的周期变化 .在冬至和夏至时 ,南北极圈内还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 .如下图所示 ,设A点纬度为 φ ,此时A点的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所成夹角 ,即A点的太阳高度角为H ,优弧BCD代表昼长 ,劣弧DA…  相似文献   

7.
在新加坡,某日去芽龙,回来的时候实在渴了,买了一瓶可口可乐,一边喝着一边打卡进地铁.看到地铁工作人员向我们挥手,突然想起来,新加坡地铁里不允许吃东西.看到过罚款的通告,吃东西,罚款1000新元,那是5000元人民币啊.  相似文献   

8.
黑洞 有的天体的质量十分巨大,因而引力极强,没有任何东西能从该处逃逸,甚至光线也不例外.没有光线返回,眼睛无法看到物体,所以称之为"黑洞".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们都十分注重儿童智力的发展,注重开发儿童大脑和认知的功能.在教育中,我们习惯于往孩子的头脑里塞东西,而忽视其心,忽视心灵的需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阳光或光线中,人一般都 会有一个影子。但我却与众不同。 我有两个"影子",除了光线在我 身后投影形成的影子外。我还有 一个很特别的"影子"。这个特别 的"影子"夜以继日地陪伴在我身 边。刮风下雨,酷暑寒冬,我们总  相似文献   

11.
大家稍为留意就会发现:在太阳光照射下,竖直在地面上的竹竿的影长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能从影长的变化推出什么?下面把地球的复合运动分解为单纯的公转和自转,画图如下:图1图2从图1分析,由于太阳和地球距离平均为149 600 000千米,若把太阳光线看作平行线,在短时间内,地球绕太阳  相似文献   

12.
徐冲 《现代语文》2007,(1):57-58
一、引言 所谓颜色(colour)就是"白光分辨之后各种光线在眼中所产生的感觉"或者"具有某种特定波长的光线或混合光线所产生的效果".简单地说也就是,颜色是光对人眼的作用以及由此给人带来的感觉.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柏林和凯(Brent Berlin and Paul Kay)在对世界上近百种语言中的颜色词进行调查分析之后,提出了"语义特征普遍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以来,高考语言表达这一块新题型层出不穷.如果我们因此而觉得语言表达新题型是我们无法把握的东西而选择放弃,无疑是放弃了一个得分点.那么如何在这一块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呢?  相似文献   

14.
付文昌 《现代语文》2004,(11):19-20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应该是高中写作教学中培养能力的重要任务,也应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自然,训练与命题应该尽量向这个方向靠拢.举凡弘扬传统美德,褒扬先进人物,关注环境与科学发展,处理矛盾与误会,揭露、鞭挞腐朽与落后,了解人文的建设,编写反映时代的故事……这些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都本应是我们的写作教学与高考的重要话题.然而,二十六年来,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特别是"话题作文"以来,"虚"的东西偏多,实的东西偏少,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与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既然全球变暖已经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如何在气候变暖中生存?现在该是目光长远的人们考虑除了阻止气候变化之外,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黑洞的将来     
我们已经知道,大质量的恒星在坍缩的过程中会变得如此之小,以至于在它的引力作用下,不管是光线还是别的任何东西都不能逃逸出来。这样的恒星就变成了一个黑洞。  相似文献   

17.
史春花 《现代语文》2006,(5):110-110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这样说:"出去买点东西""这个东西挺好看的"等等,几乎每天都会用到或听到"东西"这个词,这里所说的"东西"不是指方向,而是泛指"物",那么为何称"物"为"东西"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物"为"东西"的呢?  相似文献   

18.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5种感觉让我们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由光源发出或物体反射的光线作用于我们眼睛里的视网膜所产生的感觉就是视觉。我们用眼睛来看东西,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  相似文献   

19.
"东西"起初是两个方位词,表示"东方"和"西方".在现代汉语中,"东西"已演变成了一个词,具有两个基本义项:①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②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东西"古今词义相差甚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前人的一些探索成果,谈了"东西"一词由词组变为一个词的词义演变的具体历程及后起义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明天,你好     
人生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或早或晚,以为自己都过不去这个坎,但是每个人都过得好好的,心情或好或坏。十七岁夹杂在十六与十八之间,好像夹杂在自以为是的不成熟与成熟的分界线,迫切想要再长一岁,那样就意味着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成熟。阿满十七周岁的时候,很瘦。他喜欢一切他喜欢的东西,讨厌一切他不喜欢的东西。他看着下午的太阳,偏爱那个时候的光线,他觉得那个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