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磷酸肌酸是短时间剧烈运动的主要供能物质,在骨骼肌的能量代谢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直接测定体内的磷酸肌酸库相当困难,因此磷酸肌酸的脱水产物——肌酐就自然而然地引起了运动生化学者的注意。生理化学早已闸明,肌酐是肌酸-磷酸肌酸代谢系统的唯一终产物,肌酐不具有生  相似文献   

2.
<正>一、短跑运动的代谢反应短跑运动是一种高强度的运动,这种类型的运动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它的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糖的无氧酵解系统,能量供应是在缺氧的情况下完成的。经过研究测定:男子短跑选手在40米、60米、80米、100米全速跑前后的肌肉中ATP、磷酸肌酸和乳酸浓度变化。在40米、60米、80米跑中,最快的短跑选手利用磷酸肌酸量最大,大部分磷酸肌酸在运动的前5~6秒就消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中掌握合理的运动量,对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提高运动成绩是十分重要的。利用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其他一些生化指标来测定运动量大小和科学地掌握训练是近年来国内外比较重视的研究动向之一。据我们初步观察认为运动后血清酶、特别是磷酸肌酸激酶的活性变化与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运动类型、受试者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等因素有关。一些学者认为,在急性运动应激  相似文献   

4.
磷酸肌酸在医学及运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高能磷化物的磷酸肌酸在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目前已经证明,磷酸肌酸应用于体育运动中具有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耐力、促进运动期间肌肉微循环的改善和对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能量代谢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磷酸肌酸(CP)属磷酸原供能系统,在短时间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中(如短跑、举重、投掷)起主导作用。肌酸(Cr)是合成磷酸肌酸的重要原料,它可以从膳食中肉类食物获得,也可由肝、肾、胰等组织合成。正常人每天消耗2克肌酸,然而由于运动员消耗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动物的特定运动模拟实验和酶学方法,对运动过程中疲劳及其恢复过程的机体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探索其与运动血清CK同工酶活性升高机理与疲劳的关系,以及其特征值在运动实践中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灸对运动性疲劳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让20名男大学生在自行车功量计上以逐渐递增负荷的方式踏车运动至力竭,然后随机分成针灸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针灸和自然状态下恢复约60分钟。在运动后和恢复期后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实验结果:针灸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工酶(CK、CK—MB)活性和肌红蛋白(Mb)含量恢复期水平与运动后比较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虽有下降但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针灸可以促进运动后血清CK、CK—MB和Mb的恢复,有利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8.
剧烈运动对几种血清酶活性和T 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大学生剧烈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和剧烈运动及中等强度运动时外周血中T细胞总数变化的观察,发现:剧烈运动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显著升高,3h后恢复。外周血中T细胞总数百分率剧烈运动后2h显著下降,12h后基本恢复。中等强度运动后则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剧烈运动可导致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损伤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由此说明健身运动的最大心率不宜超过180~195次/min。  相似文献   

9.
刘兵 《贵州体育科技》2006,(4):39-42,52
骨骼肌能量代谢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磷酸肌酸(CP)属磷酸原供能系统,在短时间、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中起主导作用。这就使人们对肌酸(Creatine)在骨骼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产生了极大兴趣。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补充肌酸在提高运动能力作用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因此,总结国内外对补充肌酸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引言 众所周知,人体运动时体内代谢过程异常激烈,代谢产物增加,内环境发生暂时的改变,肾功能也受运动影响。因此,尿中正常成分会有变化,所以,尿液中的成份变化则成为评定身体机能状态和运动对身体影响的重要研究内容。已经证明磷酸肌酸是供能代谢过程中运动能量来源的决定因素,在能量代谢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1.
生理因素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时,肌肉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它们可供运动员从事不同距离、不同程度的运动项目的比赛和训练。 1、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ATP—GP系统)。是短跑运动最直接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只能供运动员进行大约30秒钟的练习。  相似文献   

12.
张达 《福建体育科技》2004,23(2):20-22,31
竞技划艇运动属于周期性速度耐力性项目。有氧代谢供能、无氧酵解供能和磷酸肌酸CP供能系统均达到极限,是速度耐力运动训练的理想模型。本实验研究旨在观察长时间、大强度负荷BUN指标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分析,为机能评定和疲劳的诊断提供可靠的生化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不同项目运动应激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尿素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运动应激时恤清磷酸肌酸激酶(SCPK)和尿素氮(SUN)的变化有一淀的研究,讨论了运动应激时这些指标变化的规律、机制、以及用以评定人体机能水平和运动量的可能性(1)(3)(4)(5)(6)(12)(16)。但国外的研究主要观察在实验室条件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肌酸已成为最流行的运动营养补剂。国外大量有关肌酸的文献认为,人体使用肌酸使运动后磷酸肌酸再合成速率加快,力量和速度增强,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肌酸不属于国际奥委会所列违禁药物范围.短期使用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因此成为国内外体育科学界的一个热点。本文从生理、生化角度对肌酸的性质、在运动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51名健康男子不同强度和时间运功前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氮晦(LDH)活性进行测定和探讨。结果表明,较大强度和较短时间运动后血清CPK和LDH活性变化显著地大于较长时间和较小强度的运动,无训练者运动后CPK活性变化明显地大于有训练者,运动后血清CPK变化的高峰时间表现为, 强度大较强度小出现的晚,无训练者较有训练者出现的晚。  相似文献   

16.
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400m跑是一项极限强度的运动项目,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速度能力,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速度耐力。从400m跑的能量来源和供能过程看,它的能量供应是由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糖的含量决定的,水平较高的运动员400m跑肌肉的工作时间一般为50s以内,在开始的8s左右主要依靠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供能,在代谢产物中不产生乳酸物质。  相似文献   

17.
曹晓培 《健与美》2024,(1):29-31
<正>有氧运动对于提高整体健康和体适能水平的显著锻炼效果而受到广泛重视。成年人每周都应至少进行150分钟中高强度的有氧锻炼。然而无氧运动也提供了独特的健康益处,使其成为全面的健身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是指任何不使用氧气来制造三磷酸腺苷(ATP)的剧烈体力活动。身体通过两个供能系统在无氧条件下制造三磷酸腺苷:磷酸原系统使用一种名为磷酸肌酸的化合物来快速生成ATP。然而,可用的磷酸肌酸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磷酸原系统只能为持续1~30秒的活动提供燃料。  相似文献   

18.
运动对自由基生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运动对自由基生成及运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1)运动训练可导致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而且自由基与肌肉的疲劳损伤有关;2)运动训练可引起SOD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名体育系男大学生在自行车功率计上以逐渐递增负荷的方式踏车运动至力竭;然后随机分成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高压氧和自然状态下恢复约120min。在运动前,运动后和恢复期后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力的肌红蛋白的含量。实验结果:力竭性运动后,高压氧组和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工酶MB和肌红蛋白均显著升高。高压氧组血清CK、CK-MB活性和肌红蛋白水平恢复期与运动后比较均显著下降,对照组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高压氧可以促进运动后血清CK、CK-MB和Mb的恢复,有利于运动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短跑是一种极限强度运动。从短跑的生物化学过程来看,决定能量供应的是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糖和脂肪等物质的含量。因此,努力发展机体在无氧状态下的协调工作能力,是促进短跑速度和速度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